“单一性”到“多维度”的评价跨越——小学中段学生美术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8
/ 2

“单一性”到“多维度”的评价跨越——小学中段学生美术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的实践探究

李奕桢

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 310051

摘 要:随着美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美术成果的评价方式也从单一逐步走向多维度、全面化。通过日常观察和实践发现,学生对美术成果评价的认知比较狭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从单一性到多维度的评价实践,希望能够为一线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小学中段 美术学习成果 评价方法


一节美术课中,评价占有很高的地位,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根据多角度进行的。2020年12月1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到美育越来越受重视。“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目标少不了日常的教育渗透,不可或缺的还有阶段性成果评价。

一、美术成果评价的必要性

美术课程多样化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接触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不同的材料,体验不一样的艺术。在此过程中,学生产生的美术成果各式各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美术成果更新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改变,有利于夯实学生基础,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应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

(一)教师对美术成果评价的需要

前期,笔者就美术成果评价的重要性、评价方式等问题对36位任教小学中段的美术教师进行访谈,他们大都认为多样化的美术评价更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美术教师比较重视学习成果评价,认为这个方式可给予学生更正确的反馈,教师也可以此评估班级学习情况,确定下一阶段学习方向。

(二)学生对美术成果评价的需要

通过日常实践和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美术成果评价,定位于画的好不好看、颜色是否漂亮等问题,这是片面的、局限于技术层面的评价。笔者曾在三年级四个班中,做过“关于美术成果评价方式”的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认为美术成果评价主要看画的好不好?从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超三分之二的同学不认为美术成果评价方式主要靠画技。但是提问学生能否给出其他评价方式,大部分同学无法答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成果评价缺乏全面地认知。

二、从单一性到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在美术课堂中,学生在大多时候都存在着“表达跟不上想象”的问题。通过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①学生对于事物无法正确地表达;②习惯于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事物;③缺乏发现美、表现美的角度和方法。对此,笔者认为:全面的美术成果评价对学生作品的督促和影响十分重要。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个评价方式。

(一)绘画类课程的学习成果评价

绘画是美术常见的考试方式,其学习领域为“造型·表现”,这一类在评价中出现频率较高,所以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从造型、色彩、构图、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分为学习知识和学习能力。在学习知识中可细分为:①初步掌握已学知识;②能独立作画,画面完整。在学习能力中主要分为四个方面,①作品表现形式新颖、独特,有创意,画面表现力强;②构图比例合适、协调;③线条流畅,造型准确;④色彩丰富、饱满。分ABCD四个等级进行划分。

在教学过程中,此评价机制先以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的方式进行,后已教师面批的方式评价,再返还学生进行作品的修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一个量化的概念,也有助于学生的提高。

(二)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成果评价

在设计类作品中,笔者会要求学生先画设计稿,写出制作步骤、所需材料等,再进行制作。从学生的设计稿和成品中可以看出,学生会根据生活中接触的事物进行启发式设计。对此,笔者也设计了评价表,理性评价学生作业。

学生设计类学习成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细目

等级

A

B

C

D

学习知识

能独立(或合作)完成设计稿





初步掌握已学知识(设计稿完整度)





设计可操作性





学习能力

作品表现形式新颖、独特,有创意





造型美观





色彩和谐





作品实用性,人机关系





经过多次的实践发现,先把评价的细则告诉学生,这样他们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会进行综合考虑,设计的产品更加美观、实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都得到了提高。

  1. 欣赏类课程的学习成果评价

美术课程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是其中之一,可见其重要性。所以笔者单独设计了美术作品的赏析评价。以《南宋官窑》一课为例,笔者依据教学目标制作了学习单,让学生欣赏官窑瓷器,从特点等方面比较其与青花瓷的不同?从釉色、外形、胎质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等级评价。

量化评价是针对欣赏课程知识积累进行的,用等级打分形式来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成果有比较清楚的认知,也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知识积累与运用过程中的不足。

(四)美术知识的学习成果评价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这是对人文艺术的传承,也有利于涵养人文,提高素质。基于此,在每个学期给学生复习知识点后,笔者进行了美术理论知识的测验,旨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三年级四个班为例,处于60-89分之间的学生占绝大多数,90分以上的同学只有个位数。在笔者看来,美术学习不仅仅在技法的学习和运用,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线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美术课是多元的,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亦是多样的。教师应该“不怕麻烦”,跳出绘画、设计等单一评价模式,以多样方式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的反馈,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扎实美术基础。

作为一线美术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学会合作,创新实践,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激发其潜能,从而进行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EB/OL]

[3]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