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以梅州农业学校为例

/ 2

梅州市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以梅州农业学校为例

王康平 曾富兰

梅州农业学校,广东 梅州 514000

农业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乡村振兴培养农村建设所需人才和农业技术的重任,梅州农业学校作为粤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农业学校,如何借鉴国内外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结合梅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探索一条新型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之路,为梅州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本文以梅州农业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主题设计了相关的在校生问卷和毕业生问卷,通过剖析梅州农业学校学生对农业了解程度,对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评价以及毕业生工作地点选择、就业专业对口率和待遇收入、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等评价,分析出梅州农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毕业生问卷调查

为了真实反映专业设置是否满足社会需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是否符合工作岗位需求,本文设计了针对梅州农业学校毕业生的《梅州农业学校学生就业情况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

1、不同专业工资收入不同

畜牧兽医专业现在的收入每个阶段都比较均匀的分布,四个阶段的收入人数差别不大;会计专业收入大多数在3000-5000元,少部分在5000-10000元;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收入都是在1000-3000元,收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大部分专业的收入都处在3000-5000元和5000-10000元这两个阶段,但是计算机平面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园林技术和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这五个专业毕业生收入较低,大部分处在1000-3000元这一阶段。

2、毕业生对母校教学实践安排、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

6.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就业存在一定差距,20.5%的毕业生认为与就业存在较大差距;12.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马上改正。

3、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

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认为学校专业设置基本适应社会需要的占55.6%,认为与社会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不合理的占8.5%。这两部分的同学加起来占64.2%;毕业生就业专业基本对口的共50人,占总人数的17.1%,专业不对口的共134人,占总人数的45.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毕业生比较少,梅州农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4、毕业生对母校教学实践安排、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

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6.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就业存在一定差距,20.5%的毕业生认为与就业存在较大差距;12.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马上改正。事实上,由于总课时少,各专业教师只好压缩实践课程,对中职生来说,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如果不进行实训实操,很难转换成他们理解的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与工作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二、 在校生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梅州农业学校在校生的基本情况及对学校课程、专业设置的满意度情况,本文设计了针对梅州农业学校在校生的《农业中等职业教育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发现:

1、 在校生认为实践课很重要

调查对象中,33.2%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应该比实践课要多,可见,从学生角度出发,他们认为专业实践课对以后的工作帮助更大。

2、在校生对乡村振兴、农业方面了解不够

调查对象中,32.1%的学生不知道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43.9%的学生关注农业方面的公众号;29.0%的学生关注乡村振兴方面的公众号。这些数据进一步证明大部分学生对农业方面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了解是比较少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变大家对农业的认知,通过学校、专业老师的宣传,让大家重新认识现代农业,改变传统对农业的认知观念。

3、 在校生觉得就业压力大

就业压力方面,存在就业压力的学生占68.3%,没有就业压力的学生占31.8%。在就业压力下,37.8%的学生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2.4%的学生选择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学生有就业压力,原因可能是他对专业、对掌握的技能没有信心,或者是他觉得在学校没有学到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

4、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不满意

在对课堂纪律要求上,77.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纪律上要求严格,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课堂纪律满意度比较高。但是,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后,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呢?43.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10.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不满意的。

5、 教师对乡村振兴方面的宣传不够

接受调查的262个学生中,80.0%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在上课时没有介绍过乡村振兴。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专业教师对国家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没有宣传到位。

三、 存在问题分析

1、 专业设置与乡村振兴需求存在差距

梅州是农业大市,目前梅州有21个农业基地生产的蔬菜水果被直接运往粤港澳销售。截至2019年,梅州有农业龙头企业132家,数量居全省之首。这些龙头企业中,主要集中在种业、果蔬、园林花卉、现代农业种植旅游观光、茶叶、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养殖、酿酒、农业生态、生物科技、农村互联网电商等方面。而梅州农业学校涉农专业只有园林技术和畜牧兽医两个专业。专业设置不能满足梅州当地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需求。

2、 课程设置与乡村振兴需求存在差距

随着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规模连片种植取代了之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耕作,对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梅州农业学校课程设置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学习组织培养、病虫害防治、嫁接等技术,机电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围绕学习修理传统的农业设备。对乡村振兴所需的农产品加工、无人机喷灌等新技术并没有涉及。根据传统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学到最前沿的技能,所以学生在面对就业之时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3、 教学内容与乡村振兴需求存在差距

中职学校的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其实操动手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跟工作岗位对接。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希望学校能多安排一些实操课,认为实操能力是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但是梅州农业学校的教学实践课程安排得比较少;梅州农业学校在教材选取上,受任课教师水平影响,所选教材有些会出现内容滞后或教材缺乏权威性,导致讲授的知识太过陈旧或传授的实操技能缺乏规范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4、 教师素质没有达到岗位要求

学校部分教师教学手段陈旧单一,对新的教学方法存在抵触情绪,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很多教师上课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专业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因为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根据课本知识讲授内容,不能结合实际工作案例展开讲解,这种授课方式无法把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需求对接起来;对农业知识宣传不够,涉农专业的教师,没有及时向学生传递最新最前沿的农业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农业方面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董宁.辽宁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06):85-86+88.

[2]邓焕丹,翁星,刘艳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9(1):17-22.

[3]刘慧.江西省中职涉农专业招生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漳州农业学校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2014.

[4]刘晓峰.中等职业学校农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法新探,2011,(27):173+287.

[5]李艳娟.乡村振兴战略下赤峰市农业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9年梅州市第十届教育教学科研项目梅州市教育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梅州市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MZ1002—SZ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