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灾中灭火原理和灭火方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消防救灾中灭火原理和灭火方式分析

梁胜

河北省衡水市消防救援支队景县大队 ,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多,城镇内生活区域人口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会有惨重的财产损失,还有可能在密集的人群中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防火意识,做好日常的防火工作,这不仅仅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高消防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大众了解普通的灭火方法,了解消防器材、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消防救灾中灭火作业的原理,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灭火;原理分析;技术措施

1对消防灭火方式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发生火灾情况的原因复杂多样,而且一旦发生火灾,极其容易会产生爆炸等一系列危险系数较高的情况,这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也极大地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威胁着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因为复杂的火灾情况,对消防灭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消防部门不断加强对消防灭火方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的分析

燃烧的三要素主要包括可燃物、助燃物以及着火源,需要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并且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够引起燃烧。下面具体从这三个要素入手,分析消防技术中灭火的原理。

首先,可燃物是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布料等。当可燃物未达到一定的浓度,便不会发生燃烧。比如,氢气在空气中的浓度少于4%时,便不会被点燃。因此,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应当将可燃物的含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可燃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同样,在消防技术中可以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灭火,即使具备燃烧三要素,但是只要控制其中一项变量,便可有效避免火灾继续蔓延的情况发生。第二,助燃物是指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质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如空气、氧气等。当助燃物数量不够,也不会引起燃烧。比如,一般可燃物在含氧量低于14%的空气中便不会引起燃烧。因此,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也是消防技术中灭火的原理之一,在火灾发生时,致使火灾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就是空气中所含有的氧气含量。因为空气中所含有的氧气是火灾发生的助燃物,而如果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控制,以此保证良好的真空环境,便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灾发生的频率。着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的来源。除明火外,电火花、摩擦、撞击产生的火花及发热,造成自燃起火的氧化热等物理化学因素都能成为着火源。而当点火源不具备足够的温度和热量时,便不会发生燃烧。比如,一根火柴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不足以点燃一根木材或一堆煤。只有达到一定的量变,才能发生质变。因此,在消防技术当中,一定要掌握的灭火原理就是要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和热量,从而进行后续的灭火工作。综上所述,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且满足相互之间的数量比例,同时还必须使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例如:在办公室里有桌、椅、门、窗等可燃物质,有充满空间的助燃物(空气),有火源(电源),构成燃烧的条件具备,可是并没有发生燃烧现象,这就是因为这些条件没有相互作用的缘故。对此,在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的分析中,应当充分认识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其加以控制便可有效避免火灾的发生。

3消防灭火技术措施研究

3.1化学反应控制方法

化学反应控制法的灭火原理是从可以燃烧的物质角度来讲。该类灭火解决方案是依据化学反应的理论来作用的,其主要是借由把相关的化学性质的灭火剂投入到消防作业中,迫使现场的燃烧反应由于化学反应的干预而终止,进而实现熄灭火焰的目标。消防作业过程中采用化学反应控制的灭火手段可以较好地对现场的火势实施有效地控制,所以也是现阶段消防作业过程中比较普遍同时也是最受相关消防人员欢迎的灭火解决方案。在实施化学反应控制法的消防作业进程中,一般是把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施加相关的化学反应,导致氧气在化学反应的推动下浓度显著减少或者生成可以扑灭火焰的微粒,进而达到针对火情的延伸和扩大实施有效抑制的目的,从而达成扑灭火焰的目标。化学反应控制法一般来说是必须借由有火焰燃烧反应中的反应链条的控制,在凭借化学方法的前提下达成化学反应控制的方法。在详细的消防阻燃科技手段中,可以燃烧的物质是否含有氢原子,是促进可以燃烧的物质能够燃烧反应的特效办法和核心原料,借助上述原料防止燃烧的发生,并且用合理的方法达成扑灭火焰的目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控制法是防止物质点燃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进而上述办法也在灭火减灾的进程中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3.2物理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的阻燃科技手段即为使物质燃烧的温度下降范畴考虑。该种阻燃科技手段是借助使可燃物的燃点下降,阻止可燃物的燃烧,最后达成扑灭火焰的目标。相关消防人员在实施物理降温的阻燃进程中,一般是使用消防用水实施阻燃作业任务,此类方法不但是一类广泛采用的阻燃手段,与此同时也是综合造价损耗最少、出现时期最久的阻燃手段。这是由于消防用水的温度较低可以显著地使可燃物的燃烧温度下降,而且在降温进程中发生的相关化学反应可以消耗非常多的热能,快速有效地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燃烧没有条件继续蔓延和发展,最终达到灭火的目的。冷却法的主要做法在于将可燃物的燃点温度降低到可燃点之下,这样对于燃点的降低使得物体在燃烧时无法达到其燃烧所需要的燃点,然而燃点降低使得可燃物不具备充分燃烧的温度,进而导致外部热能源头被主动隔断,燃烧反应会被动停止。在阻燃科技方法的降温手段中,能够使用的详细手段为可以借助使用消防水枪的方法,把消防用水等可以带来降温效果的物质主动施加到燃烧物表面,从而经过一定周期针对物质实施相关的降温手段,此类降温的手段是借助喷射消防用水等降温物质至燃烧物质表层进行完成的。在降温物质和燃烧物质的作用下,通过消防用水具备比较明显的汽化作用及冷却的潜力,完成显著的灭火效果,从而达到燃烧物质火焰的最后熄灭。

3.3隔断分离方法

在阻燃科技方法中,隔断分离方法的常规手段为把氧气及可以燃烧的物质实施对应的隔断分离,依据物质的燃烧理论,此类的隔断分离方法会导致物质燃烧缺乏必要的前提,进而显著的阻隔物质的起火过程。在阻燃科技方法中,针对隔断分离方法的使用更详尽的解决方案能够采用阻燃发泡亦或采用石墨粉末,在可燃物与金属材料中间造成明显的阻断分隔,此类隔断分离作用导致燃烧反应最后停止。当可燃物和空气之间形成阻碍时,火焰将会失去燃料的来源,而空气中的含氧量也会被自动阻隔。这样的方式将使得物体燃烧自动阻断,在可燃物与空气自动隔离的情况下,顺利达到灭火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火灾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常见且影响较大的灾害之一。火灾的发生不仅可能有财产上的损失,还有可能造成人的伤亡,因此,火灾的防治和灭火工作非常重要,提升全民消防意识,普及消防方法非常有必要。本文在对灭火原理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消防灭火技术要点,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消防灭火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促进我国消防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雍开平.伯努利原理在泡沫灭火系统上的应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8,v.34;No.196(2):5+33-35.

  2. 田茂刚.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以及相应的灭火方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