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0
/ 2



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洪朝晖

湖北省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 湖北 麻城 438329

摘要:自制教具在适应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物理观念源自社会生产生活,特别是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一些基本的现象,概念和规律,身边到处是相关的物理现象,到处是有利于自制教具的材料和资源。有利于学生,有利于教师开展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教学。

关键词:自制教具;实验教学;拓展;突破难点;提高兴趣;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1-098-02


1.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物理《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现在学科素养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教学使教学更为灵活多变,使物理实验更加的生活化。

1.1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对物理的认识源自生产生活中的现象,随着认识的深入发现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经过抽象和概括形成物理观念。物理教学不仅传授物理概念和规律,更应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入,从而理解物理观念。现在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观念,缺乏对物理观念所描述的现象或过程的认识,而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学生才能发现其共性和变化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

1.2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自制教具是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而自行设计制作的实验教学用具,它具有教具的基本属性,能够替代甚至优于实验室提供的专门实验器材。由于自制教具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被广教师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中,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实验教学中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

1.3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就更强的灵活性。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教学需要制作教具,所展示的物理现象就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有较大的灵活性。自制教具在解决某一问题、突破某一难题特别是在习题教学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不能理解,教师通过自制教具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引导学生的科学思维去理解问题。

2.自制教具在适应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

物理观念源自社会生产生活,特别是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一些基本的现象、概念和规律,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来展示给学生。

2.1自制教具可以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

实验室提供的试验器材是有限的,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实验器材不齐,部分实验无法开展,教师可以根据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教具,增加学生的参与率,使学生获取深刻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发现和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如在学习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时,学生对竖直向下缺乏缺乏认识,教师可以用透明水槽、铁架台、细线、钩码等制作如图所示装置,让学生感受到重垂线与水平面的位置关系,适当倾斜该装置,发现重垂线总是与水平面垂直,使学生对竖直向下有了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而在学习浮力时,认识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可以,在此装置的水平槽中,用细线连接乒乓球与水容器底部,会发现细线始终与中垂线平行,从认识到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初中物理,类似的结论性的话语有很多,但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就需要教师制作相应的教具进行实验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6007c37a023c9_html_28937a86b10bb658.jpg

2

图2

.2利用自制教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实验充满了期待,特别是对教师有自制教具的创新实验关注度更高,当教师带着一些生活中的器材制作的教具走进教室,学生的兴趣迅速高涨起来,寻思着老师用这些东西做什么。在学习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时,教师自制了一个喷雾器模型,如图所示,当教师通过吹气学生看到直管中水上升到喷管口并被气流冲走形成水雾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顶点,有的甚至惊叫了起来,演示效果很好,达到了认知的目标,也应用,可以分为“绘制”和“使用”两个阶段,下文也将围绕着两方面展开说明。

(一)绘制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脑海中对知识点过了一遍,深入归纳整理的过程,绘制的方式有电子绘制和手工绘制两种,较为相似,只是工具的不同而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手工绘制更加常见。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或者展示优秀的、正确的思维导图模型,让学生模仿,不至于让学生毫无办法,另外,在初期或低年级段,教师可以加设思维导图的框架,比如围绕知识点的性质、定义、运算法则、应用等,让学生将知识点按照框架填入即可。

其次,展开正式的绘制,最好让学生自主展开绘制,学生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尽管有可能是简单的、错误的、混乱的,但那是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真实反映,更能说明问题,教师在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加以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绘制正确的、优秀的、完整的思维导图

[2]

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让学生交流共享,选取优秀的思维导图作品在班级内展示,一方面激励学生的表现欲望,一方面让学生有模仿进步的模板。而随着教学进行,数学知识点变多,适当的开展知识体系框架思维导图,将多个知识点归纳在一起,对比分析,将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二)使用

1.反思和回顾教学:可以利用绘制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反思与回顾教学,如果依托于教材进行反思和回顾教学,太过繁杂,学习量大,而依托于思维导图进行反思和回顾教学,会简单、方便很多。

2.习题演练: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题,等于开卷考试,学生的习题演练更轻松、更高效,教师再加以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知识点和题型联系的理解。随后逐渐的,收起思维导图回归闭卷模式,这个过程就是将正确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点再次“导入”到脑海中的过程。

3.组织思维导图绘制比赛

接触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思维导图产生极大的兴趣,还能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可以分为绘制和使用两个方面,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回顾、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过程,而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的便捷性,必然让教学和习题演练更方便,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曹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54-54,共1页.

[3]滕云飞.浅析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和实施对策[J].《文理导航》,2015: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