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风电运维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陆上风电运维安全管理

赵锋军 郭明

西安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200

摘要: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风电成为了新能源发电的主要组成部分。风能具有清洁、安全、丰富、无污染等优点,是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我国风电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较快,运行质量也不太稳定;本文主要分析了陆上风电运维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陆上风电;运维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当前陆上风电运维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也有待加强。从陆上风电发生的各类事故来看,运维工作仍面临诸多风险。因此,要抓好运维安全的主要矛盾,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充分发挥人员的作用,做到事前控制,从而确保陆上风电的运维安全,促进新能源事业的发展。

1陆上风电运维的模式和特点

1.1开发商自主运维

常见在风电机组出质保期后,风电开发企业负责风电机组的运维工作,通常又分为风电场招聘专业的维护人员负责运维工作和风电开发企业成立专业的运维公司负责运维工作。该方式有利于风电开发企业熟悉设备、便于企业的管理和保障设备的运行,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可能因质量和技术原因不利于风电场的运行,质量和成本风险相对较大。

1.2独立第三方运维

企业与专业的运维公司签订合同,负责运维工作。该种方式的优势是成本相对低,采取专业化的管理,有利于风电场的运行,但由于第三方对风电机组的了解,以及技术实力上比较欠缺,往往不能快速地处理故障,同时一些不合理的运维方式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害。陆上风电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一般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中毒和窒息等,有时会存在起重伤害。运维工作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而陆上风电行业也发生了不少人身和设备事故,其中火灾、坠落、触电事故较为突出。因此确保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是确保运维安全的主要抓手。

1.3委托制造商运维

风电开发企业与风电机组制造商签订运维合同,由制造商负责风电场的运维工作。制造商技术实力强,能够很好保障设备的运行,但往往成本较高,而且制造商在专业技术上也不能够全部开放,对风电企业而言不利于对企业员工技术水平、检修能力的掌握和提高。

2陆上风电运维安全管理思路

2.1抓好现场主要风险的管控工作

风电运维过程中,主要面临着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等多方面风险因素。因此,作业风险管控尤为必要。风电企业应建立全面、有针对性的作业风险管控数据库,分析存在的作业风险和对应的预控措施。作业前,结合工作票的填用与执行,做好作业风险分析与管控。结合不同的作业类型如塔基作业、机舱作业、轮毂作业、出舱作业等,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的危险点分析,并制定预控措施,从而做到作业过程风险的可控、在控。

2.2加强运维人员的技能培训

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当前陆上风电运维队伍普遍较为年轻,特别是对于自主运维的模式,多数运维人员经验不足,缺少有效的技能培训,技能水平达不到岗位的要求,甚至对运维安全认识有一定的盲区,给陆上风电的安全运行带来考验。因此,作为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维人员的能力提升尤为重要。运维人员需要熟练掌握风电运维基本知识、认识风力发电机组的每个部件及其性能,以及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这两个最为重要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等。通过加强运维人员对于风电安全、运维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运维人员的运维能力,来保证陆上风电的安全、稳定运行。

2.3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陆上风电分布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而风电企业专职安全监督人员往往有限,单靠个人的能力,对各风电场的管控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特别是在多个风电场同时有检修、运维任务时,就较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陆上风电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作用,通过在风电运维部门、班组、外委运维队伍设立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体系等,使保证体系各级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共同保证风电生产运维安全、平稳。当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到“无为而治”时,风电场的安全情况就能充分得到保障了。


2.4建立完善的陆上风电应急管理体系

风电场往往地处远离城市的山区、乡村等偏远地区,突发事件发生时,较难迅速得到企业总部、外部应急资源的协作。而风电场站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控制、救援能力毕竟有限,这对控制事态发展、应急救援等方面存在不利影响。因此,风电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针对性、全覆盖地进行风险评估,完善应急预案,充足应急物资,以及同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协作是非常重要的。运维人员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3陆上风电发展建议

3.1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国际经验显示,服务型政府统筹各部门相关数据,提供规避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的地理信息平台给风电开发商,有助于降低风电选址风险与选址成本。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工作,这给能源选址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数据支持。我国能源主管部门应研究制定能源选址地理信息平台相关技术规范,引导地方政府结合“一张图”建立能源选址平台,帮助地方风电开发商降低选址成本,以助力风电平价上网。

3.2加强风电相关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

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基金等基金项目支持,尽快开展相关研究,以明确风电对鸟类的影响机制、应的配合,但若全部采取配合的方式极易出现循环配合的问题。对此应选取电网某条线路中的该段和与之相邻的第二段相互配合,通过多项措施确保该装置中第三段保持较高的灵敏度,且合理缩短动作运行的时长。

3.3理性看待风电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风电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减缓大气污染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因此,不应夸大风电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应正面应对,采用技术手段与政策约束引导风电建设运营同时实现低碳、减排和生态友好。

3.4制定明确修复规范,明确企业责任,设置专项资金。

首先,应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生态修复技术规范要求,针对各种土地类型以及生态保护的优先级,制定不同强度的修复规范。同时,通过培训提升各地政府的行业管理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第二,需明确地方政府和开发企业的主体责任,同步推进风电开发运行和生态环境修复,将恢复和调节生态贯穿到风电开发建设运行的各个环节;第三,加强资金投入。一方面建议国家投入专项资金针对生态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各个环节的技术和机制支撑进行研究,并设立试点示范,提升行业生态友好开发的经验积累和观点认同。另一方面,建议各地在竞争性配置环节加强风电开发中生态修复和项目环境友好的指标,引导企业实现风电项目开发的生态友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风电发展中,还要继续优化风电发展,加强对电力储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其能大规模应用于风电建设;同时,要加快输送电网的建设进程,并结合地理因素以及电网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布局。还应重视风电产品的安全性能,加强对现有风电产品的检测与维修,重视风电产品研制与生产,逐渐替代原有的一批国外进口的风电产品,以降低维修费用。

参考文献

[1]李宏辉,吕静.浅析风电运维人员的安全管理[J].工业技术,2015(5):112,114.

[2]王效,王晓波.风电场低风速机型换型改造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9(6):101-103.

[3]董晔,武晨华.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与维护[M].上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4]李进.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风电机组运维管理[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1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