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焚烧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危废焚烧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彭杰

常州赛蓝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建设不断加快其发展速度。但伴随着其发展的不断进行,随之而来的是各类垃圾的产生,而这些垃圾中所包含的危险废旧物品,需要我们进行及时的处理。本文以危废焚烧运行管理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危废焚烧运行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危废焚烧运行管理的具体优化建议进行了一定的探究提出。

关键词:危废焚烧;运行管理;存在问题;优化建议

引言

根据有效数据,目前世界上的危险废物年生产量已经达到八位数之高。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加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对资源的消耗也大幅增加,从而产生了很多的危险废物。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危险废物生产量也已经达到1亿吨以上。但因为对于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的空间有限,因此大量的危险废物被长期地堆存在一起,没有得到一个及时的处理。而对于危险废物这样无序的放置以及非法的转移,很容易导致环境污染的加重,从而引发各类的环境变异问题。针对此情况,我们必须重视对于危废焚烧的运行管理,落实技术规范,对整个过程实现全面监管,积极建设好危废焚烧的运行管理系统。

一、危废焚烧运行管理的现状

首先,与垃圾焚烧相关的物体有三类,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其中固态的污染物主要有炉渣和飞灰,特别是飞灰作为危险废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剧毒物质。而液态的污染物主要是在垃圾坑中残留的渗透液,这一残留物属于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需要经过多道经历的化学工序才能够完全过滤干净,进行一个有效合理的排放。最后一个气态的污染物,它主要是在进行垃圾焚烧的时候。因为化学作用产生的重金属、氯化氢、烟尘、氮氧化物等有一定毒害性的气体。这些气体必须经过气体净化系统的过滤才能够排入大气之中,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而对于不同的垃圾焚烧物也有着不同的技术特点,如下图。[1]

5fffb429531db_html_5a39de98e9efc2b4.png

图1 不同垃圾焚烧技术特点

早在2016年时国家就已经出台了针对于危险废物收集、运输、焚烧及后续处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政策法规,可以说我国已经基本健全了其处理的工艺体系,确保能够在政策制度的保驾护航下,完善技术层面的建设,积极建设好危废焚烧运行的整体系统。

二、危废焚烧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危险废物底数不清

因为我国环境的辽阔,所以生产出的危险废物种类繁多且数目巨大,涉及到各行各业,有着宽广的领域范畴。因此,虽然我国环境局对危险废物多次进行了实地数据的调查,但其实我们对于危险废物它的流域分布,发散情况以及污染状况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据资料显示,我国危险废物底数不清的主要原因为,我国对于污染情况的一个统查,包括对污染物的统计排查是以污水量以及废弃气体的排放量为标准的,这样一种环境抽样样本的存在并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很难去判断此类危险废物它是否是代表性的物质。同时一些危险废物对于环境的污染并不是即刻生效的,它有着滞后性和隐蔽性,在此情况下,如果企业有错报,漏报出现,那么对环境来说就潜藏着巨大的影响。基层的环保部门对于这些危险废物的检测手段以及能力都是有限的,也很难对危险废物具体的数据和特性做出一个准确全面的报告。

(二)对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不足

就目前而言,针对于我国危险废物的处理,依旧是以产废单位自行处理这种方式为主(现在基本上是委托有资质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理)。但这种方式的弊端就在于企业单位本身并不是主要处理危险废物的针对性单位,因此在这方面的技术手段有一定的不足。一些没有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就会将废品非法移交给三无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这样反而导致了危险废物的流向复杂,并且会在不慎之下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对于危险废物处理的单位也在逐渐增多,但是因为我国危险废物的储存量太过巨大,并且各单位之间不能达到很好的统一协调,因此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同时部分单位技术手段的落后,也导致整个危险废物处理的过程不能有效进行,反而造成了新型污染源的形成。目前的危废处置情况基本上是由于部分危废处置单位不能满负荷运行,年运行时间只有60%左右,导致出现危废过剩现象。按实际情况,大部分工业危废处理企业技术、处理资质比较单一。

(三)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化验室配置问题

很多危险废物处置场化验室配置不足,分析内容少、配伍不足、 焚烧工况不稳定、易出现超标排放。根据物料的热值、特征物质的含量、生产线进料方式等进行配伍,使焚烧工况更稳定、污染物排放更低、运行成本更低。一般在配伍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下列分析:

  1. 工业分析:水分、可燃分、灰分、热值、密度、尺寸

  2. 化学分析:C,H,O,N,CL,S,F等

  3. 其他比较重要的一些分析内容:固定碳、挥发分、灰熔点、碱金属含量、重金属、P、粘度、闪电、PH值等。

(四)危废处置单位隐患多

危废处置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固废处置或生活垃圾处置,由于危废的不确定想,在建设的时候就提出了更高的建设标准及管理要求。但是危废处置单位在建成之后还是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危废处置单位绝大部分还是使用料坑进行储存及配伍,一般危废破碎机设置在料坑区域,采用1道或2道闸板门及N2的防火措施。理论上可以杜绝料坑着火隐患,但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料坑着火现象。一旦着火,对于任何一个危废处置单位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其带来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社会效应等损失不可估量。

为避免此类事故,建议是将破碎机与料坑完全隔离,通过转运的方式进入储坑,虽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成本,但是相较于隐患,这些成本是不值一提的。

(五)危废企业成本高

目前危废处置单位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灰渣及飞灰的填埋费用。随着危废处置费用的越来越低,安全填埋场入场要求的越来越高,危废处置单位的利润也在逐步下降,与过去的黄金时代相比,现在即将迎来危废处置单位的寒冬。


危废焚烧运行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我国的危险废物种类多,数量大。但针对于一些数量小,危害小的危险废物,我们可以实施豁免处理的管理制度。以减轻各企业在废物处理的成本投入,也能够更好的落实分级,分层次管理废物垃圾的理念,对环境的有效保护起到一个更好的支撑作用。[2]

(二)落实危险废物登记制度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是危险废物进行鉴别统计的标准,因此对其进行定期的增补完善是我们必须进行的工作。同时对于危险废物一定要确定它的唯一性,避免出现一种废物,但是包含好几种类别的情况发生。对于各种危险废物进行一个严格的界定,也对其的规范性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更是作为统计危险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各个单位了解处理危险废物的必要标准。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整个的登记制度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实施。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有效落实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强调在登记名录当中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保证。

(三)提高危险废物处理能力

要加强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理能力,必然要加强整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可视化的电子信息监管层对危险废物的流向及处理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危险废物被非法转移,造成更大的污染源产生。同时也要鼓励各地的企业单位将处理危险废物纳入目前的发展规划当中,积极探索对危险废物的新型处理方式,促进整个资源环境的可循环发展。


  1. 次生危废资源利用


危废处置单位在考虑如何节约企业成本支出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危废的终端处置,其中危废(含焚烧炉渣)进行玻璃化处理将是一条必经之路。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和特点:

1、环境稳定性高,实现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玻璃化产

物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无定型结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被固定于玻璃化

的三维结构中,不易向外释放;

2、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可用作建材等,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消纳量较大

,解决了固废处理的出路问题。

3、体积小,占用空间小,节约大量土地资源。

四、结束语

对于危险废物焚烧的运行管理,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的运用,更是针对于社会全面性的发展需求。同时,其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将垃圾进行一个处理,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形成整个环境的可循环利用。因此,我们必须对于其运行管理的发展保持足够的重视程度。积极落实核心技术的发展,对整个系统进行合理规范,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召霞, 鲁兰帅. 危废焚烧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建议[J]. 科学大众, 2019, 000(004):P.169-169.
    [2]覃炳醒. 浅谈危废焚烧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风景名胜, 2019, No.364(09):157-157.

  2. 张井丽. 危废焚烧与烟气净化系统问题及优化[J]. 广州化工, 2017, 45(017):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