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体会

王卫卫

山东省威海市 文登技师学院


随着服装产业的飞速发展,服装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数量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以产品创新和渠道掌控能力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将大大提升。这样一来,企业对服装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地的服装企业却面临着共同的难题——从事服装产业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其中又以服装样板员、样板师的缺乏最为严重,它成为制约我国服装产品质量和品位提高的关键因素。

传授服装制板技能的《服装结构制图》是中职服装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衔接着服装的各个环节,是服装领域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门课程。但是现今,中职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学与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导致许多中职服装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胜任服装企业样板员的工作。因此, 如何加强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改革,如何探求新的服装样板员、样板师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企业服装制板工作的基本技能,满足企业服装制板工作的实践要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服装专业教师探索和研究。

  1.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过低。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制图水平仅停留在课本介绍的款式上,对服装的结构原理认识得不够深刻,缺乏应变能力,对新款式的结构制图感到无所适从。

2实践环节薄弱。《服装结构制图》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制图知识和制板、排料、裁剪等能力的课程,不少教师在不经意间就把它变成了一门较单纯的理论课,只重视小图的绘制,纸上谈兵,学生的实践机会非常少,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适应岗位的能力差。

3、创新意识较差。在当前的服装制图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按部就班和教学方法的单一陈旧。教师过分依赖课本,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机械简单的重复讲解训练,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创新能力差。

4、与企业联系太少。闭门造车是中职教育存在的一种较普遍现象,服装结构制图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学校和教师往往重视对课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与现实联系,与企业接轨。校内的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认识服装行业,感受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它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无法学以致用,而企业也无法获取急需的专业人才,这个供需矛盾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招生,也制约着服装行业的整体发展。

二、对中职服装结构制图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重视课程的深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制图技能。

从表面看,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似乎并不复杂,每款服装的制图无非是由一个个公式、一条条图线组合而成,只要依照课本讲授,学生多做练习就可以了。而实质上,服装结构制图是所有专业课中最难讲授的课程之一,与服装专业的另一门主干课程《服装制作工艺》相比,它的难度显而易见。服装的制作工艺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易操作性,只要让学生多加练习,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就双嵌线开袋的制作而言,在西裤和上衣中,它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不会因为服装款式的不同而改变。而制图则不然,只要款式稍作改变,其制图方法就随之而改变。学生的制图技能不是通过多做练习就能提高的。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一一传授,而只能讲解一些基本款式。通过对这些基本款式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类服装的制图原理与变化规律,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制图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才是更深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整个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更要善于总结。首先,在每个衣片的制图中都要很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部位是可变的(即造型部分),哪些部位又是不可变或需要慎重考虑的(即技术部分)。这些精辟而击中要害的讲解对于刚接触服装制图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其次,还要讲清楚一些主要公式的构成原理,使学生理解服装的结构设计,从本质上认识服装结构制图。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做好上面这两点,那么学生学到的就不是一些单纯的死公式,而是深刻的制图原理和灵活多变的制图方法,这对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制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重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服装结构制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既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包含一定的技术技能。要求教师在讲清楚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加强1:1比例实图或布料实裁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于服装结构制图的学习,一般是通过缩小比例的方式来画图的,因为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多年来一直被广泛采用。小图是我们进行实际裁剪的一个前提,只有把小图掌握好了,才有可能画好大图。但小图和大图之间毕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弧线部位以及有关衣片或零部件的造型等。过多的重视小图,就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很多学生就会片面地认为只要画好小图就行了,而忽视了对1:1大图的练习。所以,他们能够很完美地在本子上绘制1:5的小图,却无法准确地把握大图的每个线条,更难以胜任布料实裁的排料工作。这种因小失大的结果与教师的认识和引导有直接的联系。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反复强调这门课程的技能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我们平时采用的小图只是作为学习制图的一种方式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标是最终能够完成各款服装的实裁,包括它们的制图、排料、裁剪等内容。其次,教师要重视实践课的示范效应。对于常见的服装款式,教师都应该做好示范制图或裁剪操作,使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标准,然后在自己操作时就向着这个标准靠拢。在示范的过程中,除了演示线条的准确画法外,还要讲解并演示制图完成后的复核工作,因为这直接关系着一件成衣的质量。复核工作主要包括各部位的规格是否相符;组合结构是否合理,比如前后肩缝、领底线与领圈、袖山与袖窿、前后摆缝等;定位标记是否齐全等内容。另外,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与企业联系,让老师和学生到工厂一线体验工业化生产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从苦练内功出发,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能适应服装工业化生产的需求。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善于学习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除了讲清楚教材的某些规范内容和基础理论外,更应当注意补充一些时尚元素,包括当季的流行款式及一些现代技艺,迎合学生爱美求美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根据教学实际,每学期可以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学生接触生产一线,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项目任务相结合。还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或参与学生专业成绩的评定。这些做法,使学校教学与生产一线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一定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