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19级学生游泳学习的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学校 2019级学生游泳学习的调查研究

顾婷婷

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214101

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开展有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的精神,我校一直将游泳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社会发展,入学前游泳掌握的学生人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章通过对入学前的技能学习(学习途径、动机、掌握程度、活动意愿和学习期望)几个方面的分析,得出游泳运动作为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被大家认可并为之学习,有87.5%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游泳的完整技术,将近80%的学生是在培训班进行的学习,但是由于学习时间较短,活动时间和频率无法保证,导致学生存在遗忘技能的现象。据此提出了合理分班,提高教学效果和营造游泳运动氛围,培养学生的游泳运动习惯的建议。

关键词:学校,游泳,学习

1.研究目的

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我校一直将游泳课程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综合场地、师资条件,将课程设置为男生、女生基础班和提高班三个层次。在近几年的游泳教学中发现,课堂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不同程度的掌握了游泳技能,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发生了已发生重大的变化。基于此,对本校四年级学生的游泳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以调整课程的目标和课堂结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对学生的游泳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设计了《学生游泳学习调查问卷》。

以我校四年级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男生146人,女生154人),分别对提高班和基础班的同学以随机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其中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入学前学生游泳掌握情况的分析

3.1 接受游泳技能学习情况

在对“进入小学前有没有接触过游泳技能学习”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92.5%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或多或少的有自主去学习游泳技术,但是在问到“有没有掌握游泳技术”时,只有84.8%的学生是掌握的,而剩下的则是虽然有去进行学习,但是没有学会。

3.2 学习途径和学习动机的分析

在学生游泳学习的途径调查发现,有79.4%的学生是在“培训班教练教学”学习的游泳,其次是亲朋好友的指导。随着社会发展,游泳池的数量日益增多,现在的小区基本都有泳池的配备,使得学生接触的机会增多,而形式各异的游泳培训班遍地开花,成了青少年儿童主要的学习途径。在问到学生学习游泳的动机方面,“认为这是一项必须会的生存技能”占到74.6%,其次是“对游泳感兴趣”(47%)、“受家人朋友影响”(38.1%)、“健身”(26.9%)、“塑形”(15.7%)、“被逼迫学习”(14.2%)。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游泳的生存技能的价值,对游泳有一个正确、积极向上的认可,对游泳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掌握的时间和程度的分析


3.4 活动意愿和学习期望的分析

由于学生学业压力、时间、场地等因素,学生夏季游泳的频率情况是这样的:不固定的有55.2%,每月能游2-3次的有27.6%,每周游2-3次的有16.4%,每天必游的有0.7%,每次游泳的时间30分钟以内的有6.7%,能达到一个小时的有33.6%,一个半小时的有38.8%,两个小时以上有20.9%。在上午08:00-12:00时间段游泳的有11.2%,在14:00-18:00时间段游泳的有44.8%,18:00-22:00时间段游泳的有28.4%,游泳时间段不规律的有15.7%。

在谈及游泳的场所,96.3%的学生选择“校外游泳馆”,“校内游泳馆”选择率在29.9%,“海边”这一场所的选择在21.6%,不难看出,虽然问卷对象是在校园的学生,学校开设了游泳的课程,提供活动时间,他们的游泳运动多数依然不是在校园进行。在参与游泳运动的人群中,“父母长辈”、“朋友”、“同学”三个选项的差别并不是太大,分别为65.7%,58.2%,53%,可以看出跟“父母长辈”的比例相对会大一些,这与学生选择参加的场所相契合。也许只有在假期这样相对放松休闲的时间,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机率会大一些。


我校游泳教学情况


4.1 近五年学生游泳课基础班情况

图3 近五年游泳基础班掌握情况

5ffbcc6749980_html_7003feabf7a5ae31.png

上图3中可以看到,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学生入学前“会游泳”的人数比例整体呈上升态势,前面的分析中也发现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而且部分已经掌握的比较好,可以说学生基本上分为了三个层次:熟练掌握、基本掌握和未掌握,前面两个层次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90%多。

4.2 本学期游泳教学开展情况

我校游泳课每周一次课,每次课共两节90分钟,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入学第一学期的前8周,第二阶段在第二学期的后6周,共14次课。根据学校师资配备和学生人数,每次课两个行政班级上课,人数在85人左右,三位教师担任游泳教学。

以往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将学生分成三个班级:男生基础班,女生基础班和提高班,基础班进班要求是不会蛙泳,或者未完全掌握游泳技能,不能完成100米距离游,近几年在分班明显发现,基础班学生的人数在减少,而完全不会游泳的学生人数也在慢慢减少,基础班的绝大部分学生接受过游泳技能的学习,一部分是学习的时间太长,忘记了,一部分是未完全掌握,不会换气或者上下肢配合不协调或者某些原因导致游不动,不管基础班人数多还是少,学生接受游泳技能学习的人数增多是不争的事实。

在教学中,本人任教女子基础班的教学,由于每次课总会有几位同学是不会游泳的,所以针对那些会游但是技术多少有问题的学生,首先是指出他们的问题,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纠正,进行100-200米的多次练习,更多的时间放在教授不会游的学生的蛙泳基本技术上面。几次课发现会游的这部分学生在完成距离游上差强人意,很多同学因为不小心呛到水,太累这样的接口逃避完成,更多的是在水中嬉戏。而且越是上到后面,很多同学都找借口不下水,一是觉得上课太累,二是觉得上课规矩太多,不能自主练习,而且这学期的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下水率极低,除了天气变凉的原因,学生未能正确认识开设游泳课的价值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对学生“希望在游泳运动中能获得的好处”这一调查中,88.8%的学生还是希望能够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锻炼价值,78.4%的学生希望能够学习“应对危险的能力”,在“休闲娱乐”、“修饰体型”、“交友”方面分别为50%、44%和21.6%,可见学生对游泳的健身价值还是有比较大的认可度,但是需要一定的执行力。学生仍然是发展中的人,意志力、坚韧力仍需要磨练,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正面的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我校学生在入学前92.5%的学生都接受过游泳技能(蛙泳)的学习,多是在培训班学习,但是由于学习的时日较短(大部分在一个月之内学完),学习后运动的频率没有保证(不固定),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游泳主要是认为游泳运动是一项必须会的生存技能,一半以上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有三年以上,游泳频率不固定,但是每次的时间基本在一个小时,多是在下午和傍晚时段的校外游泳池进行。

这学期游泳教学学生的教学热情一般,在教学期望方面,现在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游泳技术的学习,还包括游泳的竞赛规则和裁判知识、游泳安全知识和救生能力。

5.2 建议

5.2.1 合理分班,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学生的情况,现阶段的基础班没有必要再分为男、女两个班,完全可以按照基础班和提高班这样的模式进行,增加提高班的教师分配,也就是一位教师教授基础班,另外两位教师负责提高班,基础班的内容以蛙泳教学为主,提高班以提高学生游泳的运动能力为主,切实有效达到游泳的健体效果,磨练学生的意志。根据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基础班还是提高班还需要加入游泳安全知识和救生的相关知识。

5.2.2 营造游泳运动氛围,培养游泳运动习惯

游泳课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不仅是希望学生学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运动的习惯,调查中很多学生虽然接受了培训,但是学会了却没有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因此要鼓励学生在游泳课期间加强泳池的使用率,而且游泳作为一项运动损伤较小、有效提高心肺耐力的项目,更加要鼓励学生勤参与、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