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胆囊息肉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胆囊息肉疗效观察

严浩

贵州省 湄潭县人民医院, 贵州湄潭 564100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胆囊息肉疗效。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3)和研究组(n=43),常规组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利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9.29±4.31)ml、手术时间为(49.20±7.01)min、术后排气时间为(17.55±5.28)h、VAS评分为(2.54±1.29)、术后住院时间为(4.58±1.99)d,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65%,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6.28%,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胆囊息肉治疗中,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前者疗效更佳显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并且还可以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被称作是胆囊隆起性病变,主要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病变总成,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胆道疾病。早期胆囊息肉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若胆囊持续增长,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胃纳减退等症状,部分息肉还可能会发生恶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目前,治疗胆囊息肉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更加深入的认识到胆囊功能,很多学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出了质疑,随之出现了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1]。下文针对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进行观察,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3)和研究组(n=43)。在常规组中,有22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68岁;在研究组中,有2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6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常规组,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全身麻醉,取平卧位,在脐下缘作切口,把10mm套管针置入其中,创建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对胆囊及胆囊周围组织进行探查。在右锁骨中线,右腋前线肋缘下2mm,剑突下部位作切口,置入套管针和操作器械,分离胆囊和腹腔,提起胆囊并切除。若胆囊部位不清楚,需要先把胆囊进行剥离,然后切除;如果壶腹膨大。需要钝性分离三角区,提升壶腹,然后切除。术中,留置引流管。

研究组,利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全身麻醉,取平卧位,在脐下缘作孔,把10mm套管针置入其中,创建人工气腹,腹压控制在10-15mmHg,1mmHg=0.133kPa,对胆囊及胆囊周围组织进行探查,如果胆囊周围没有粘连,形态正常,便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保胆息肉摘除术。在患者腋前肋缘和剑突下以及锁骨中线合适位置作孔,把手术所需器械置入其中,提起胆囊底,把胆汁吸取,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对息肉数量、性状、大小进行记录,利用活检钳夹住,并切除[2]。如果息肉在胆囊底,需要部分切除胆囊壁。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活动性出血,需要进行电凝止血。在摘除息肉后送检,如果病变成为恶性,需要进行根治手术。术后,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 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2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9.29±4.31)ml、手术时间为(49.20±7.01)min、术后排气时间为(17.55±5.28)h、VAS评分为(2.54±1.29)、术后住院时间为(4.58±1.99)d,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情况比较(5ff56f0b89b2f_html_fa24e36fb341c33a.gif±s

组别

例数(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术后排气时间(h)

VAS评分(分)

术后住院时间(d)

研究组

43

9.29±4.31

49.20±7.01

17.55±5.28

2.54±1.29

4.58±1.99

常规组

43

17.02±5.01

60.19±7.86

26.04±6.95

4.70±1.34

6.50±2.37

T值


6.3247

7.9652

6.9572

5.6850

4.601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65%,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6.28%,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腹泻

反流性胃炎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3

1(2.33)

1(2.33)

0(0.00)

2(4.65)

常规组

43

2(4.65)

3(6.98)

2(4.65)

7(16.28)

2





4.0231

P值





<0.05

3.结论

胆囊息肉,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多发,患者常常没有典型症状,具有食欲下降,腹部不适,腹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病情加重会威胁到身体健康,病情部分息肉有恶变倾向,因此,针对胆囊息肉,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3]。目前,在胆囊息肉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获得了公认的效果,病情也是治疗胆囊息肉的传统手术方式,可以切除胆囊,解决病变,还可以避免胆囊息肉恶变与复发。但是,胆囊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其不仅仅是消化器官,其可以储存农业胆汁,分泌粘液排空胆汁,并且还具有免疫功能。如果胆囊切除后,胆囊的浓缩、储存、排出胆汁功能会丧失,胆囊内胆汁流体压力产生的缓冲调节作用也会丢失,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腹泻、反流性胃炎等[4]。而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手术,不仅可以保留胆囊的功能,还可以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可以经过病理检查,对恶性病变的息肉进行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胆囊息肉中,前者具有疗效更佳,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还可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晓丕.胆道镜保胆术与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对比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0(04):369-371.

[2]万西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用于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3294-3295+3300.

[3]崔正旅,胡佐宇.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胆囊息肉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20,31(09):1165-1167.

[4]张大伟.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治疗胆囊息肉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6):34-35.

作者简介:严浩(1976.06-),男,汉族,贵州湄潭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通外科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