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PDCA管理在 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

王玲美

桓台县人民医院 山东 淄博 256400

【摘要】目的:对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PDCA管理,并分析其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112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在此基础上,应用PDCA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肢体移动率、医疗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时应用PDCA管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造影剂外渗及护患纠纷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造影剂外渗;CT增强扫描;PDCA管理

CT增强扫描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技术,而造影剂外渗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造影剂外渗,则会引起明显疼痛、血管及组织水肿,同时也会影响CT扫描质量[1]。因此,在CT 增强扫描时,预防造影剂外渗非常重要,可提高诊断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减轻患者痛苦。PDCA管理是现阶段公认的高效管理方式,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环节,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意外事件发生[2]。本文将对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PDCA管理,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112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男:女为29:27例,年龄32~65岁,平均(47.78±5.87)岁,扫描位置:胸腹部36例,头颈部20例。对照组56例,男:女为31:25例,年龄30~64岁,平均(46.89±5.63)岁,扫描位置:胸腹部37例,头颈部19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检查前,向患者说明检查方法、注意事项;检查时,密切观察造影剂注入、弥散情况,发现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更换血管;检查后,嘱咐患者多饮水,促进其代谢。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管理,具体方法:(1)Plan: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以往护理经验,明确造影剂外渗的常见原因,确定预防措施;(2)Do:强化检查前健康宣教,讲解CT增强扫的方法、必要性、配合要点,讲解造影剂外渗的危害,强调保持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检查可预防造影剂外渗发生,取得患者信赖,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在造影剂注射时,由于渗透压高、注射速度快,因此应尽量选择粗大、表浅、笔直的静脉;对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应适当进行保护性约束;(3)Check:加强监督管理,定期评价护理工作实施情况,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以及缺陷;加强专科培训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4)Act: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造影剂外渗的原因以及改进方法,作为下一循环的管理重点。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肢体移动、医疗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检查过程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利用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肢体移动率、医疗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n(%)]

组别

例数

造影剂外渗率

肢体移动率

医疗纠纷率

检查依从率

观察组

56

2(3.57)

3(5.36)

0

51(91.07)

对照组

56

9(16.07)

11(19.64)

5(8.93)

42(75)

--

4.94

5.22

5.23

5.13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CT 增强扫描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病灶检出率明显提高,通过进行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该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注射造影剂时,受血管条件、患者配合度、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造影剂外渗,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等表现,甚至可能造成组织坏死、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因此,做好造影剂外渗预防至关重要

[3]。研究发现,造影剂外渗发生主要与穿刺者操作技术、患者配合度、注射速度及渗透压、血管条件等有关,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4]

PDCA管理是一种高效、科学、程序化的管理方案,通过循环反复管理,可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在下一个循环中进行改进和解决,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5]。同时,在制定管理方案前经过计划阶段,通过寻找循证依据、总结以往护理经验,明确护理问题及方法,可使护理工作更具预见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护理问题的解决。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肢体移动率、医疗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PDCA管理具有良好的造影剂外渗预防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减少其肢体移动,防止医疗纠纷发生。从本次研究可见,患者检查不配合、检查期间肢体移动是导致造影剂外渗的重要原因,通过加强教育、积极引导,适当采取约束措施,可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同时,通过加强培训,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可减少因血管条件、操作技术引起的造影剂外渗。

综上所述,在CT增强扫描时应用PDCA管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造影剂外渗及护患纠纷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莹莹.PDCA管理在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8):154-156.

[2]许歌,娄小平,王超琴, 等.探讨PDCA管理用于预防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作用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11):193-194.

[3]李霞.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36):4547-4549.

[4]王元梅.细节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4):102-103.

[5]张淑杰.细节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7):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