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郭小英

叙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 646400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中,选择48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按照电脑筛选的方式,分为两组,在常规组中,患儿实施了院内基础措施,研究组则进行了静脉留置针,最后从其护理穿刺技术、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判断静脉留置针的运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穿刺技术分数为(91.9±4.7)、输液分数为(92.2±3.1)、健康宣教分数为(95.8±3.0),且满意度达到了95.83%。均高于常规组数据(P<0.05)。结论:针对儿科的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可以保障穿刺输液工作的稳定进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运用

儿科科室中的患者,大多年龄都较小,由于其正处于发育阶段,其身体综合素质相比成年人而言,会稍弱一些,尤其是血管会纤细更多,并且患儿大多比较好动,依从性不高,因此在进行输液穿刺时,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难点,一次性就成功的概率较低,但如果多次穿刺,又会对其血管造成损伤,在临床上,为提高穿刺成功的概率,对穿刺技术的更新完善不可缺少。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比较便利的应对措施,能够降低对血管穿刺后造成的刺激,提升患儿的舒适度[1]。为了探析此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本次研究深入48例患儿的护理过程,将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从儿科患者资料中,选择了48例,均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时间范围在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将其按照电脑抽选方式分组,各组有24人,常规组中,男17人,女7人,年龄在5.5~14.5岁,均龄(7.2±2.2)岁,住院时间在4天~14天,研究组中,男19人,女5人,年龄在5.4~13.5岁,均龄(7.8±2.4)岁,住院时间在5天~14天,将两组患儿其他资料进行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2、方法

对常规组开始采取了院内基础操作,而研究组实施了静脉留置针,整个过程需要注意几下几点:

1.2.1选择血管、留置针

在选择患儿的血管时,要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弹性,远离一些基本的关节区域,便于进行穿刺固定工作。通常可选择在患儿额头处的正中部位、手背、足背等多个位置的静脉,安全性较高。另外,在选择留置针时,一般是选择18~24G 型号,但实际,还是要据患儿的病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2.2穿刺方法

首先,整个穿刺要保障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护理人员并做好相关备皮工作。其次,对患儿的穿刺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使用75.0%浓度的酒精),同时将留置针、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出清空。最后开始穿刺,护理人员将针和患儿的静脉组织呈现在15°~30°左右,回血后可再深入2毫米,结束后将针芯取出,将软管进行固定,并在外做好留置时间的标记[3]

1.2.3封管

关于封管的材料,通常可采用生理盐水,在输液结束后,可关掉调节夹,有效使用5毫升的注射器,使用期抽取3毫升左右的肝素封管液,并连接到对应的留置针上,缓慢轻柔地拔出留置针的针头,只把针尖斜面流至在肝素帽中,均匀推注封管,保证剩余部分的封管液。

1.2.4留置时长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其维持在5天左右,不可超过一周时间,否则容易导致患儿感染,需要定期进行更换。

1.2.5留置期护理

首先,每天要对患儿的穿刺位置进行消毒,整个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其次,要密切观察其穿刺处,看是否出现了红肿等现象,同时要保障患儿的清洁卫生,以免发生感染。

1.2.6并发症处理

一方面,要观察是否出现静脉炎,若有则为其进行局部额热敷,另外,还要观察是否出现压疮,由于患儿的皮肤娇嫩,若长时间皮肤组织没有透气,很容易对其造成严重的皮肤压力,损伤患儿肌肤。例如,可在针柄的位置,给患儿放置点软质的物体[4]

1.3、评价指标

①从护理过程中的穿刺、输液、健康宣教等情况进行分数对比。

②对患儿家属的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将其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不同等级,计算出整体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儿的护理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将其输入电脑程序中, 使用SPSS23.0的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后再次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指标情况比对

将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分数对比,发现研究组的分数均高一些,具体如表2-1所示:

表2-1两组各项指标情况比对(分,X±S)

组别

N

穿刺技术

输液情况

健康宣教

研究组

24

91.9±4.7

92.2±3.1

95.8±3.0

常规组

24

79.3±3.9

81.5±2.5

85.2±2.9

P值


<0.05

<0.05

<0.05

2.2、两组满意情况对比

具体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2两组护理效果比对(n.%)

组别

N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缓解率

研究组

24

9(37.5%)

14(58.33%)

1(4.17%)

95.83%

常规组

24

7(29.17%)

11(45.83%)

6(25.0%)

75.0%

P





<0.05

3、结论

综上可知,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够提升穿刺工作的效率,并降低患儿的痛苦,顺利进行其他的护理工作[5]。并且随着穿刺工作出现的失误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情况也可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根据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组穿刺技术分数为(91.9±4.7)、输液分数为(92.2±3.1)、健康宣教分数为(95.8±3.0),且满意度达到了95.83%。均高于常规组数据。因此可知,使用静脉留置针,有着较高的运用价值,医院应该提前做好相关宣传教育,让患儿的家属能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工作。但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需避免出现感染,且及时观察患儿穿刺部位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危义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2):142-144.

[2]张红芳,魏欣超,王薇.浅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8):28.

[3]孟焦.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3):233-234.

[4]杨柳,李宏刚.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4):46+49.

[5]李艳苹.静脉留置针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