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终末期人文关怀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肿瘤患者终末期人文关怀护理

张珊

陕西省第一医院 康复医学科 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终末期)接受人文关怀后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与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1月收治肿瘤患者(终末期)3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模式可分为对照组(15例,基础护理)与研究组(15例,人文关怀),对比护理后心理健康状况(患者)与满意度(家属)。结果:研究组在护理后心理健康状况(患者)与满意度(家属)两项对比上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终末期)接受人文关怀后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稳定,家属对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人文关怀;肿瘤患者;临床护理;终末期


肿瘤属于恶性疾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肿瘤终末期患者,身体疼痛剧烈,生存期短,容易出现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无法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生活质量不高,患者及其家属十分痛苦。根据肿瘤临床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对终末期肿瘤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稳定患者情绪,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痛苦。此次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1月收治肿瘤患者(终末期)30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1月收治肿瘤患者(终末期)3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模式可分为对照组(15例,基础护理)与研究组(15例,人文关怀),对比护理后心理健康状况(患者)与满意度(家属)。研究组,男9例,女6例,年龄47~68岁,均龄(57.32±1.58)岁;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46~67岁,均龄(56.87±1.28)岁。数据复核,30例肿瘤患者病程均处于终末期,病例资料信息准确,否认精神疾病、传染病、无认知能力。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数据对比P>0.05,无统计学分析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15例肿瘤患者(终末期)接受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15例肿瘤患者(终末期)在基础护理模式基础上接受人文关怀护理模式。

基础护理模式:(1)保持病房安静,登记来访人员;(2)随机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但不做专项心理护理;(3)按时查房,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基础生命指征,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4)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疑问;(5)协助各项检查。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

  1. 环境护理:尽量为肿瘤患者(终末期)提供独立居住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同时,结合患者个人兴趣爱好适当播放音乐,平缓患者情绪。护理人员要按时进行病房通风,控制室内温度、湿度。

(2)心理护理:通过SAS与SDS测评量表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及时为患者舒缓情绪,在能力范围内尽量为其营造温馨氛围,与患者保持良性沟通。当患者出现极端情绪时,护理人员视情况为患者注射镇静剂,平缓患者情绪。

(3)家属沟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明确告知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并及时给予安慰,同时引导家属协力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4)疼痛护理: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可以根据家属及其医嘱要求为患者注射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生理性疼痛。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后心理健康状况(患者)与满意度(家属)两项内容。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行SAS与SDS专业心理评估量表,单项0~32分,数值高心理健康程度差。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肿瘤患者(终末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家属)”,包括环境、态度、技能三项内容,单项0~15分,数值高则满意度高。

1.4统计学分析

肿瘤患者(终末期)基线资料、心理健康状况(患者)、满意度(家属)均使用SPSS(21.0版本型号)软件进行整理。心理健康状况(患者)与满意度(家属)数据类型均为计量型,行T检验进行对比,P<0.05则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 结果

2.1健康状况(患者)

对照组SAS与SDS评分数值分别为17.38±1.58、18.97±1.64,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数值分别为10.29±1.48、11.29±1.27,T分别为12.6839、14.3399,P均为0.0000(<0.05),如表1。

表1:健康状况(患者)组间对比结果(`x±s)

组别

例数

SAS(分)

SDS(分)

对照组

(基础护理)

15

17.38±1.58

18.97±1.64

研究组

(人文关怀)

15

10.29±1.48

11.29±1.27

T

-

12.6839

14.3399

P

-

0.0000

0.0000

2.2满意度(家属)

对照组家属环境、态度、技能三项评分数值为10.28±1.69、9.46±0.91、11.39±0.84;研究组家属环境、态度、技能三项评分数值为13.42±1.06、12.58±0.98、13.12±0.21,T分别为6.0960、9.0355、7.7383,P均为0.0000(<0.05),如表2。

表2:满意度(家属)组间对比结果(`x±s)

组别

人数

环境(分)

态度(分)

技能(分)

对照组

(基础护理)

15

10.28±1.69

9.46±0.91

11.39±0.84

研究组

(人文关怀)

15

13.42±1.06

12.58±0.98

13.12±0.21

T

-

6.0960

9.0355

7.7383

P

-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肿瘤患者(终末期)由于生命存活期短,并长时间受病痛折磨,其生存意志薄弱,负性情绪过重。基础护理模式主要以肿瘤(终末期)护理工作内容为主,将护理规定放置于第一位,虽然能够少量关注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但针对性不强。从客观角度而言,对于肿瘤治疗作用并不明显,将护理关注重点转移至患者护理体验,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大量护理研究资料表明,人文关怀护理以患者护理体验为出发点,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缓解患者疼痛、注意引导家属情绪配合护理工作开展,能够让患者家属更加满意,彰显现代人文主义护理理念。

此次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1月收治肿瘤患者(终末期)30例进行分析,研究组在护理后心理健康状况(患者)与满意度(家属)两项对比上均优于对比组,P<0.05,数据结果验证了以上结论,与徐小伟等人研究结果相符[1]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终末期)接受人文关怀后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稳定,家属对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徐小伟.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