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史自军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7-2020.9,抽取本院儿科收治的100例住院患儿展开研究,基于不同护理模式将患儿分组,分别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对照组,n=50例)、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n=5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医患沟通、护患沟通、医护患关系、护理技能、人文关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大于对照组78%(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与儿科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常规基础护理;儿科护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身体不适前往医院就诊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而优生优育理念的深入,让人们更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1]。因此,儿科就诊率与入院率不断提高,但是,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治疗、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并且会对患儿、家长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这是诱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2]。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儿的需求,无法改善医护患关系。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与常规基础护理的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7-2020.9,抽取本院儿科收治的100例住院患儿展开研究,基于不同护理模式将患儿分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女比为27:23,年龄水平在2-10岁(6.32±2.87)岁。对照组男女比为28:22,年龄水平在2-10岁(6.21±2.93)岁。纳入标准:患儿疾病均满足《儿科学》诊断标准;患儿监护人均同意患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畸形以及智力低下患儿。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结合患儿情况,辅助患儿完成身体检查,密切监测患儿病情,指导患儿用药或辅助患儿用哟。

观察组(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1)组成团队:选取儿科优秀的主治医师与护理人员组成医护团队,基于现有常规基础护理,分析护理中潜藏的问题与风险,积极处理、改进这些问题,确定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方案。(2)互相协商:团队成员每天早上一起巡房,主动热情的与患儿、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主诉症状,鼓励患儿大胆阐述自己的不适,耐心倾听,并表现对患儿的尊重,了解患儿的情况与需求。护士为患儿服务时,不仅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及时将患儿的各项变化记录在护理单上,及时主动与患儿沟通,耐心诚恳的为患儿服务,获取患儿与家长的了解。护士需及时将患儿情况上报主治医师,医护进行有效协商,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患儿的治疗方案,一起向患儿表示关心与关爱,直到患儿痊愈出院。(3)做好交接班:护士多为三班制,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护士服务,为了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责任制护理,尽可能不要频繁更换患儿的护理人员,避免患儿始终不安、恐惧,缓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交接班工作尽可能在患儿床头完成,交接期间需详细阐述患儿情况,并将填写的护理记录单交给接班护士,保证交接班的有效性。(4)共同探讨:在医护人员探讨分析患儿病情时,尽可能鼓励患儿监护人参与这一过程,详细了解患儿的各项情况,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服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及时发现患儿监护人存在的不良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健康教育,避免监护人的负面情绪对患儿造成影响,延缓患儿的康复时间。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采用儿科调查问卷获取,护理质量评分总分100分,主要从医患沟通、护患沟通、医护患关系、护理技能、人文关怀五项进行评估,单项总分20分。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1-80分为基本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护理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医患沟通、护患沟通、医护患关系、护理技能、人文关怀)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表1 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分)

组别

例数

医患沟通

护患沟通

医护患关系

护理技能

人文关怀

观察组

50

18.99±0.75

19.03±0.72

19.08±0.70

19.14±0.72

19.11±0.73

对照组

50

14.11±0.88

14.02±0.83

14.04±0.87

14.09±0.88

14.07±0.86

t值

-

9.220

6.356

8.346

7.334

5.443

P值

-

0.01

0.01

0.01

0.01

0.01


2.2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大于对照组78%(P<0.05)。详见表二。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0

21

29

0

50(100%)

对照组

50

19

20

11

39(78%)

X²值

-

-

-

-

14.556

P值

-

-

-

-

0.01


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疗服务质量成为临床重点关注对象,也是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临床鼓励在现有护理基础上,不断改进护理方案,创造新的、符合患儿需求的护理干预,让患儿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3]。从现有儿科护理调查结果可看出,因为儿科住院患儿多数是年幼患儿,家长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视,所以情绪比较紧张。而患儿因生理不适产生了明显的不良情绪,陌生的医疗环境与医护人员会对患儿形成二次刺激,继而影响患儿的情绪状态[4]。而常规护理更重视患儿疾病,医护人员和患儿、家长有一定距离,这一段距离会影响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并且会影响临床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基础常规护理,不断改进创新后诞生的新型护理模式,要求主治医师与护理人员组成团队,积极参与到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患儿的实际治疗、护理需求,适当满足患儿与家属的合理需求,拉近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的距离,形成友好关系[5]。再者,这种护理模式对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有一定约束,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积极沟通,交换患儿的相关信息,积极分析患儿的病情变化,科学调整患儿的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医疗服务效果[6]

由上可知,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戴芳.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1):24-25.

[2]刘蕾,李艳梅,台晓丽.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7):139,141.

[3]张丽娟,刘一鸣.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优质护理对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提升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8):156-158.

[4]刘秀梅,张海燕.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输液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的具体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1):37.

[5]梁天梅,唐卓润.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145,161.

[6]王丽娜.医护一体分层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