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异方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消异方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的疗效观察

归朱平 沈玲敏 李卫珍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妇幼保健院 314300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归芎消异方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52例给予归芎消异方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疗程均为三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54%,高于对照组54.17%(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1次治疗后症状评分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3次治疗后及停止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症状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归芎消异方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持续改善的效果,但即时疗效不如西药,可能影响患者持续治疗的依从性,应加强对中医药宣传和应用推广。


关键词 消异方 原发性痛经 实证 贴敷


原发性痛经指无明显生殖系统病变者出现痛经的表现。绝大多数的痛经属于原发性痛经,以青春期女性最为常见,盆腔检查无阳性发现,多为功能性痛经,发病率为30-80%[1],以实证居多[2],本研究对我院门诊原发性痛经的实证患者,取关元、神阙、子宫穴给予归芎消异方贴敷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标准: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痛及腰骶,甚则昏厥,呈周期性发作[3],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气血瘀滞、寒湿凝滞、肝郁湿热等3个实证证型。

1.2一般资料

对2018年3月-2019年4月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2例。两组年龄、症型、病程、研究前痛经症状评分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治疗方法

(1)观察组给予归芎消异方[4]穴位贴敷,归芎消异方由当归、水蛭、徐长卿、延胡索、赤芍、淫羊藿、川芎、皂角刺、制香附、桃仁、炙黄芪、丹参、土鳖虫等组成,贴敷于关元、神阙、子宫穴上,每日一次,每次6-8小时,经前3天始,连续7天,三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2)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每日一次一粒(100mg)直肠给药,使用1-3天。

2疗效观察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痛经症状评分标准、疗效评价标准[3],进行疗效观察。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显效、有效的总有效率86.54%,对照组总有效率54.1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贴敷治疗的总体疗效优于吲哚美辛栓治疗,见表1。

表1 两组痛经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0

1

25

22

54.17%

观察组

1

2

42

7

86.54%

2.2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1次、3次以及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1次疗效对照组优于观察组,治疗3次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X±s2,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次

治疗3次

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

对照组

10.00±2.01

7.26±1.45

7.49±1.52

8.18±1.43

观察组

10.57±2.14

8.39±2.14

6.83±1.75

7.02±2.05

P

0.180

0.003

0.049

0.002

3 讨论

穴位贴敷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中药制成膏后贴敷于特定穴位,是一种无创无痛的中医外治法,既能使药物在特定部位吸收,又能对腧穴经络产生刺激作用[5]。在选穴上,选取关元、神阙、子宫穴。关元为任脉经穴,并与冲脉相通,《素问•举痛论》:“冲脉起于关元”,脐下3寸又曰丹田,内通胞宫,具调理冲任、温通胞脉之效,是治疗妇科病之要穴。神阙即脐中,亦为任脉经穴,乃“神气”通行出入之门户。子宫穴乃经外奇穴,也是治疗痛经的奇穴。归芎消异方在组方上选用川芎、元胡、香附、丹参、赤芍、桃仁、水蛭、地鳖虫、徐长卿、皂角刺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加淫羊藿温补肾阳以调经;加当归、炙黄芪益气补血,瘀去而不伤正,全方共奏益肾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通过观察,归芎消异方穴位贴敷治疗对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的疗效,总体上优于吲哚美辛栓治疗。即时治疗(治疗1次)的疗效吲哚美辛栓优于穴位贴敷治疗,持续3次疗效穴位贴敷治疗优于吲哚美辛栓治疗,且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疗效持续时间更长。

参考文献

[1]霍丽霞,张浩济.原发性痛经穴位贴敷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1):113-116.

[2]刘敏如.中医妇科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3-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3-265.

[4]黄书慧,闵淑云,朱芝玲.归芎消异方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复发及妊娠情况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7,44(1):42-46.

[5]王澍欣,卢得健,李艳慧。穴位贴敷治疗实证痛经的疗效观察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9,29(4):26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