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的影响与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浅谈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的影响与意义

黄晓芳

南充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本市中心血站中选取300名献血人员,时间选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对所有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分析干预前后应用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献血者满意度为98.67%;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再次献血率为78.33%。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加强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献血反应发生,使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满意度更高,进而提高再次献血率,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关键词】 无偿献血;健康教育;献血反应;再次献血率;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全民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无偿献血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方向,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医疗用血的主要来源[1]。为了保证医疗用血的长久稳定,除了需要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保证无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但部分无偿献血者,尤其是首次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由于对献血相关知识不了解,加上初次献血的紧张感,可能会引发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出现不良反应产生风险,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会加重这部分人员的不安、紧张等情绪,影响再次献血积极性。故针对无偿献血者应加强健康宣教,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其可以积极、主动配合,顺利完成献血过程,增加再次献血率[2]。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并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市中心血站选取300名无偿献血者,时间段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300名无偿献血者中男168名、女132名,年龄在23~35岁间,平均为(31.25±2.36)岁。献血量为200~400ml,平均为(326.35±45.36)ml。

入组标准:(1)所有无偿献血者均知情同意;(2)均符合献血者健康体检要求者;(3)在近两个月内未参与其他研究者。排除标准:(1)与无偿献血者沟通存有障碍;(2)患有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3]

1.2 方法

所有无偿献血者均给予健康教育,操作如下:(1)健康教育方式:通过自愿者到各社区、街道、农村乡镇发放宣传资料、微信等方式对无偿献血知识进行宣传。在献血过程中,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宣教,其中包括宣传资料、口述、视频等方式进行,献血服务人员依据献血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讲解,以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2)健康教育内容:①献血前:由护理人员向献血者讲解献血的相关国家政策、血液基本知识、献血条件以及献血反应预防、处理方式等[4]。②献血中:护理人员应提醒献血者保持情绪稳定,与献血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在献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献血者前期掌握的献血知识了解程度进行询问,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献血者献血过程的身体反应,并实施针对应预防与处理措施。③献血后:献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指导献血者正确按压针眼方式,嘱咐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确保针眼处清洁、干燥,并对献血者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指导,适当的给予其补充水分与营养,嘱咐其每天应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同时告诉献血者与血站的联系方式,以便献血后有任何不适可及时咨询、回复、处置。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使用本站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干预后献血者满意度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技术操作以及健康教育等10项,该表分值在0~100分,<60分:不满意,60~90分:满意,>90分: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观察献血者献血时是否发生献血反应,统计献血者1年内的再次献血率。

2 结果

经健康教育干预,献血者中非常满意214名,满意82名,不满意4名,满意度为98.67%;干预后有1名恶心、3名胸闷、2名眩晕,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年内再次献血者235名,再次献血率为78.33%。

由此可见,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献血者满意度为98.67%;表明,针对无偿献血者加强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体验,进而提升献血者满意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表明健康教育可使献血者负面情绪得以改善,故发生应激不良反应概率显著降低;再次献血率为78.33%,表明健康教育可使献血者增加有关献血方面知识,了解献血对机体无伤害,增加其再次献血的意愿。


3 讨论

无偿献血是献血者无私奉献血液以回报社会的公益事业,是大爱的体现。但多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可能会造成迷走神经兴奋,引发应激反应,进而产生心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5]。因此在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前期、中期和后期均应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最大程度预防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进而建立稳定的献血志愿者队伍。健康教育是现代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经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宣教活动,促使献血者对献血知识有一个更为正确的认识,进而树立卫生健康意识,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高危因素,改善预后

[6]。在献血前,通过护理人员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基本常识指导,促使献血者对献血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做好献血准备,使献血过程更为顺利[7];在献血中与献血者交谈,可转移其注意力,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密切关注献血者身体反应,以确保其献血安全;献血后教会患者正确按压针眼方式,对其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指导,可提升其再次献血意愿[8]

目前,由于各个血站的软硬件设施存在差别,献血者健康教育方式侧重点有所差异。调查同时得知,2016-2018年,本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健康教育除了定期走进各高校、部队、市属各中小学校外,还完成了献血模式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每台流动采血车还配备了音响设备,每到一处组织采血,就以动画片形式滚动播放科学献血常识、血液生理知识、献血政策法规以及献血前后注意事项等,同时定期开展献血志愿者、各大中专学生献血积极分子走进血站活动,了解血液从采集到制备检验发放的全流程以及单采血小板的采集过程等。2019年,我站的新业务大楼建成启用,献血科普教育馆正在建设过程中,使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有了专门固定场所,健康教育在无偿献血事业中得到更加重视、占到更重地位,健康教育无疑在无偿献血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的应用可显著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确保献血安全,促使其获得良好的献血体验,提升其满意度,并产生良性循环,进而更有效地稳定和壮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为无偿献血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熊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影响作用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1):159-161.

[2]黄权梅,安媛媛,李秀梅.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4):314-315.

[3]褚新建, 孟慧琴. 无偿献血宣传教育策略与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30):164-165.

[4]朱莉丽. 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014):157-158.

[5]李盛花,钟冬福,梁荣健.阳江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8):14-16.

[6]李娟,欠晓春,党晓娟.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3):490-491.

[7]汪丽.整体护理在招募无偿献血者和血液采集中的效果[J].黑龙江科学,2020,11(10):54-55.

[8]有红霞.优质护理干预在血站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0):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