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培训对疾病防治的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社区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培训对疾病防治的意义分析

陈慧娟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93

【摘要】 目的:对香山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参加宫颈癌筛查后的妇女进行医学知识培训和指导,旨在引起女性对宫颈癌筛查活动的足够重视,使之了解不同诊断结果的医学意义及其处理方法,使筛查工作的早预防、早发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将所有参加者的结果进行分类,组织相关医学知识讲座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进行追访。结果:通过进行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妇女再次参加筛查的比例,降低了宫颈病变新发病率,提高了转阴率。结论:妇女两癌筛查后的医学知识培训刻不容缓,应积极利用社区卫生医护防团队坚持长期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以防治宫颈癌的相关知识为重点,以期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适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关键词 社区培训 宫颈癌 防治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恶性肿瘤,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1]。近年来,2008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宫颈癌筛查,通过妇科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全市25~65岁的适龄妇女728704人进行了宫颈癌筛查,可疑病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968例[2]。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北京的高校密集区,人口密度大且流动人口多,宫颈癌筛查更是卓有成效[3]

北京市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于海淀区卫计委,承担着香山地区妇女疾病防治的管理工作,我们以中心妇科医生开展日常工作为主线,已参加宫颈癌筛查并自愿参加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培训的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医学知识讲座等一系列公共卫生管理及基本医疗服务,未参加培训的妇女为对照组,对干预前后两年的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对象均具有认知能力,且均自愿参与本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偶遇抽样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持本人筛查结果到该中心妇科门诊进行复诊的686例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5~65岁,其中自愿参加本次宫颈癌医学培训的360例为研究组,其余326例不愿意参加培训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2~52 岁,平均( 37.6 ±10.4) 岁;BMI指数19.9 ~ 26.9 kg / m2,平均( 23.4 ± 1.7)kg / m2。 研究组妇女年龄21~53岁,平均( 38.4 ± 11.3) 岁,BMI指数19.6 ~26.5kg / m2,平均( 23.1± 2.0) kg/m2。两组宫颈癌筛查人群的年龄、BMI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2017年1月~12月参加宫颈癌筛查但未接受疾病相关知识培训教育及筛查结果后续处理指导的女性。研究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以系统的医学知识讲座为主,讲座中采取交互式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并组建妇科知识学习微信群,然后对所有调查对象从2018年1月~12月参加宫颈癌筛查的结果进行统计,观察通过医学知识讲座等活动对其筛查结果的影响。对研究组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2.1对研究组的性伴侣的相关教育

本次医学知识讲座是对研究对象的性伴侣也进行身体检查、特殊因素登记及相关医学咨询、在充分尊重被调查对象的医学隐私的条件下,进行一对一(医师单独对其性伴侣或者对其夫妇双方)有针对性的宫颈癌预防知识普及学习。

1.2.2 对研究组对象的所在团体的相关教育

本次宫颈癌医学知识培训依托宫颈癌筛查,有重点、有针对性、注重个性化,采取教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被调查对象及其性伴侣要求在其工作单位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其中一些工作单位中未婚女性占有一定比例,且已进入宫颈癌好发年龄,由于以往获取相关知识途径受限,容易成为宫颈癌筛查遗漏的潜在人群,因此该培训有着很大的医学和社会价值。

1.2.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以( % ) 表示,采用 χ2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8年筛查结果统计


宫颈癌筛查参加率

低度或以

下病变率

高度及以

上病变率

复诊率

受培训组

360例)

92%

6.6%

4%

100%

未受培训组

326例)

46%

31%

19.8%

44%


图1 红色代表受培训组,黑色代表未受培训组;**代表P<0.01

对比显示:对被调查女性、其伴侣以及其所在单位的人群进行宫颈癌相关知识培训后,研究组的女性再次参加宫颈癌筛查的积极性明显上升,且人数比例大大超过对照组;研究组中2018年筛查结果为低度或者以下病变的人数与2017年相比大幅下降,并且高度及以上病变率下降了50%,而对照组的低度及以下病变率呈上升趋势,而且高度及以上病变率大幅度增长;另外研究组中2017年检出的宫颈病变的病例到医疗机构均得到治疗,而对照组仅达44%。

3. 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危害性大的妇科肿瘤之一,因此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4]。目前,宫颈癌筛查已经成为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手段,但是,妇女及其周围环境人群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程度、是否进行复诊,以及针对不同筛查结果是否得到相应医学处理建议严重影响到了宫颈癌筛查的实际效果。

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对实验组的女性、其性伴侣以及其周围环境人群的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培训,大大提高了研究对象再次参加筛查的比例,宫颈病变新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利用所在地便利,积极配合北京市宫颈癌筛查,对所在辖区的筛查对象加强指导,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倡适龄怀孕生育,对筛查异常者做好咨询、指导、转诊建议,加强随访,以提高宫颈癌筛查的效能,成为宫颈癌筛查工作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 Torre LA, Bray F, Siegel RL, Ferlay J, Lortet-Tieulent J, Jemal A.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 CA Cancer J Clin. 2015;65(2):87-108.

2. 张为远,吴玉梅.宫颈病变与宫颈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8.

3. 韩历丽,齐庆青,王朝等. 北京市两癌筛查主要问题与经验探讨.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018(003):566-568.

4. 代巧云,赵君,马平等. 2006-2009年长春市育龄妇女优生筛查资料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22(07):49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