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善待“学困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怎样善待 “学困生”

张义

重庆市 渝北区石船中心小学校

“学困生”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转化“学困生”就成为我们教师的一份重要责任,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我想从“待” 、“帮” 、“扶”、 “激”四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待”如何看待“学困生”,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困生”显得很重要。因为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是自悲的,在班上或多或少会被人“欺负”或“瞧不起”,有时在参加其它活动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打压。因此,如何给“学困生”构建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就是我们教师着重要考虑的。

在情感方面,这是对待“学困生”最重要的一环。通过与“学困生”的交流、沟通,“学困生”心里轻松、愉快,与老师没有了“代沟”,能够与老师建立朋友般的关系。这样,“学困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了,他就愿意听老师的话,也愿意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作业,去学习知识了,这就为转化“学困生”奠定了好的思想基础。

在家长方面,多与家长沟通。据调查,许多“学困生”不仅在学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家里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如有的“学困生”回家向爸爸妈妈要购买学习用具,得到的答复是“你学习那么差,买来有啥用?”,这无疑是对“学困生”自尊心的极大中伤;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反正成绩不好,随他自己,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就算了,反正以后长大“打工”也能挣饭吃;还有的家长自尊心太强,只要提到自己孩子成绩不好,就感觉丢了自己颜面,就不愿意跟老师多交流。凡此种种,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与家长沟通、交流,一是要注意交流的语气,二是要多肯定“学困生”的一些优点,让家长也为教师承担起转化“学困生”的责任来。

在教师方面,要善待“学困生”。作为班级的一员,对待“学困生”与其他学生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能歧视、甚至侮辱“学困生”,要给“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也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中体验到学习收获的快乐。在学习、生活中多给予“爱心”,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学习习惯方面,要坚持全体要求,区别对待的原则。“学困生”往往存在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如有的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不做家庭作业,有的上课不听讲等等,我们教师就要因人而异,多关注“学困生”这一群体,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他们逐步改正他们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

帮” “学困生” 是需要帮助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推行“平民教育”时采用“小先生制”,效果很好。我们用“优帮差”,也是“小先生制”的延续。效果也是显著的,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因为学习差,对老师是有畏惧心里的,加之其接受能力较差,所以往往老师讲解以后,对于他们来说,即使尽力听讲,有时还是对所学知识感到茫然。这时,如果让优生用自己懂了的知识去给“学困生”讲,他们的语言会比老师更相通,“学困生”就更易理解,更易接受。“学困生”往往不喜欢做作业,也惧怕做作业,因为他们怕做不好、做不对而被学生嘲笑,被老师骂,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优生的结对帮扶作用,一来督促学生做作业,二来在优生帮助下可提高“学困生”的作业质量,这样会比老师辅导效果更好。

扶” “学困生” 是需要教师“扶”的。就像一个腿脚不方便的人,想到一个山顶上看风景,他自己上去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有一个好心人“扶一扶”,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尽管艰苦,但他是能够上去的,当他到达山顶,看到美景时,他会因为他的成功到达而高兴的。“学困生”也一样,底子薄、基础差,也需要教师给“扶一扶”,我们要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让他们“跳一跳,摸得着”, 让他们渐进式提高,用不着让他们跨大步,更不要他们一步登顶,这样,让他们一天一进步,一周一进步,日积月累,通过长期的耐心的“扶”,相信“学困生”的进步是很大的。主要做法:

上课多关注。“学困生”上课往往精力不够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上课时教师要特别的关注他们,如常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多抽他们到黑板上做题,课堂练习时有意无意地巡视等。

作业过关。对于“学困生”的作业,普遍来讲,字迹凌乱,卷面不整洁,作业正确率不高。教师可把“学困生”的作业面对面批改,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当面指出来,“学困生”当面纠正,如果还出现问题,老师再给予讲解,直到“学困生”弄懂,改正确为止。

开小灶。对“学困生”开小灶,是教师常用的辅导方法,一是对新知识没懂的单独给学生讲,二是作业单独给学生辅导,三是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针对性的练习。

”对“学困生”也要激励机制。用激励机制来调动、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也想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奖励,但由于他们成绩差,所以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这方面,我尝试了几种方法,有较好效果的。一是对“学困生”的个人奖励。教师要注意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的;制定“学困生”的学习目标,有进步就可给予物质、精神奖励;二是对优生帮助“学困生”进行目标达成追踪,捆绑奖励;三是班级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按优、良、中、差搭配,定期对每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考核,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奖励,这样有助于发挥学习小组团队的力量。

“学困生”是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群体。“学困生” 的学习、成长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关注,“学困生”转化了,我们的质量也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