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加高压氧治疗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34例临床观察要点构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纳洛酮加高压氧治疗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 34例临床观察要点构架

黄清华 1 张楠 2

1.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2. 宁夏人民医院西夏分院重症监护室 宁夏 银川 750021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纳洛酮联合高压氧对于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到2020年11月共有36例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者就诊,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18例,入院后均予以高压氧治疗,联合组加用纳洛酮,对比两组疗效。结果:①治疗后2h、6h、12h,联合组均有相对更高的GCS评分,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确切,P<0.05;联合组的昏迷时间为(4.58±1.82)h,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5.56%,均低于常规组水平,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高压氧对于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确切,利于脑功能恢复。

关键词:纳洛酮;高压氧;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效果

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急诊较为常见的病症,一氧化碳中毒后不仅会对脑组织产生直接损伤,若未能及时予以处理甚至可能会导致迟发性脑病等后遗症[1],早期临床干预对于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随机对比试验,分析纳洛酮与高压氧应用于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法,对2019年6月到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6例予以随机分组,即常规组和联合组各18例。入选者均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伴随不同程度昏迷及循环中枢麻痹,碳氧血红蛋白阳性[2],均对研究充分知情且自愿参与。常规组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1-58岁,平均年龄(35.48±4.10)岁,平均就诊时间(4.39±1.52)h;联合组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2-59岁,平均年龄(36.02±3.54)岁,平均就诊时间(4.68±1.81)h。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呼吸兴奋剂、脑水肿防治等常规处理。常规组送入高压氧舱治疗,入院后首个24h进行2次高压氧治疗,控制舱内压力为绝对大气压,即0.1MPa,每次吸氧总时间1h(包括升压、减压各10min,稳压吸氧时间40min)。

联合组在高压氧治疗前予以纳洛酮4mg静推,高压氧治疗同常规组,出舱后予以纳洛酮静滴,即4mg纳洛酮+500ml 5%葡萄糖混匀液,在24h内维持缓慢静滴,直至患者GCS评分不低于12分。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不同时机,对两组病患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估,满分15分,分数越低表示昏迷程度越严重。同时统计两组的昏迷时间并随访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GCS评分对比

初始阶段两组的GCS评分对比无名称差异,在治疗后2h、6h、12h,联合组均有相对更高的GCS评分,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确切,P<0.05。详情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不同时刻GCS评分对比分析(x±s,分)

组别

0h

2h

6h

12h

常规组

5.41±1.79

9.84±1.05

12.75±1.47

14.20±0.66

联合组

5.68±1.30

8.33±2.43

9.81±2.75

11.83±1.28

t

0.74

4.99

8.37

9.85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昏迷时间及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对比

联合组的昏迷时间为(4.58±1.82)h,较常规组的(8.39±2.63)h有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t=6.02,P<0.05;且随访半年发现联合组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5.56%(1/18),低于常规组的22.22%(4/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5.59,P<0.05。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是,一氧化碳能够对细胞产毒性,在大量进入人体后会在细胞内产生碳氧血红蛋白,使氧气分子的正常运转和利用受阻,导致全身细胞功能紊乱、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受损伤最大的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往往以脑缺氧、头晕等为首发症状,重症患者大多伴随昏迷、脑水肿症状

[3]。而高压氧治疗能够进一步加快碳氧血红蛋白的解体、使血红蛋白的运氧能力恢复,促进一氧化碳清除,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脑组织及机体的缺氧状态,纠正组织中毒。而纳洛酮则属于阿片受体拮抗剂,对于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昏迷患者的应激状态有显著缓解作用,能够降低血浆内啡肽水平、缓解昏迷,还可以稳定细胞膜,避免细胞发生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对于包括神经细胞在内的全身细胞器官功能都有确切的保护作用。本次研究表明,在高压氧前后联合纳洛酮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4]

在应用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过程中需注意:①恰当控制高压氧舱内的升压速率和降压速率,避免短时间内压强波动过大,对本就敏感脆弱的患者脑功能产生损伤;②纳洛酮虽说有利于患者转醒,但若剂量过高容易导致其过度兴奋,在药物用量及给药浓度方面也需注意。本研究在高压氧舱前予以4mg静推,出舱后予以纳洛酮+葡萄糖静滴,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予以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处理,能尽快帮助患者解除昏迷状态、促进脑功能恢复,临床治疗中需注意高压氧舱的升压和降压操作,并注意控制纳洛酮给药量。


参考文献:

[1]梁立峰.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8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553,555.

[2]劳家畅,肖仙章,陈和景.高压氧联合纳洛酮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2):1405-1406.

[3]穆永茂,王敏,张世棋, 等.高压氧分别结合中药与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疗效比较[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7):70.

[4]刘梦茹,燕宪亮,许铁.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8):74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