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常见问题及防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常见问题及防护对策

张海燕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建筑工程公司 陕西省 712000


摘要: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支撑。设备管理相关部门需要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做到定期维护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否则将会造成机械设备因维护保养不及时而产生故障,造成设备早期损坏甚至危及设备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并且间接地导致工程建设成本增多以及工期延误等后果。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应当将设备安全管理的举措贯穿于机械设备运行的全过程。对于目前常见的机械设备管理缺陷,应给出合理的防护手段与方式,通过开展定期的机械设备维护措施来达到消除设备故障风险的目标,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常见问题;防护对策

引言

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有效控制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对整体工程的施工建设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在施工企业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规律与特点,针对性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满足当前施工建设安全使用的根本需求。

1加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将施工人员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工人高空施工坠落的风险。总体来说,建筑施工机械设备极大地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种类繁杂多样,各厂家生产的机械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设备操作工序复杂,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受当前施工技术人员不足、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因设备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四川资阳、河南郑州、山东菏泽、上海沪东、新疆乌苏等多地都发生了塔吊设备坍塌事故,严重危及现场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机械设备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更加安全、合理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忽视更新工程机械设备

目前面临建筑工程领域的激烈市场竞争,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都会格外重视企业本身可以获取的工程施工利润。为了达到提高工程利润的目标,建筑企业将会运用多种方式来压低工程的总体成本投入,以此来实现企业总体竞争实力增强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对于已经出现损坏或者老化风险的施工机械设备未能及时予以更换,而是仅限于节省设备采购的资金。受到过度使用的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的损坏状况明显,直接影响到设备性能,并且出现设备老化风险的工程施工机械还可能导致设备运行中的人身安全问题,减损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益。因此,忽视更新施工设备与施工机械的现状将有可能导致多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据大多数设备事故责任调查数据显示,因技术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机械设备出现安全问题的超过了70%。目前,建筑行业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出现了一定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直接导致很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身兼数职,经常出现在多个施工场地,操作不同的机械设备。这种专业技术人员的“高流动”性,会极大地增加设备操作的安全风险。此外,当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建筑企业受制于技术人员短缺的现状,被迫使用专业素养差、实践经验欠缺的新手或者责任心不强的技术人员,由此也大大增加了事故率。

3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对策

3.1严格监管施工机械设备

严格监管施工机械设备的举措主要体现在按照要求定期保养及检修施工设备,当发现设备出现异常磨损及异常响声的情况时,应该及时对设备进行修理,立即维修或更换出现问题的机械部件,恢复设备正常的使用状态。建筑施工企业唯有做到严格推行监管机制,才能优化机械设备总体性能,消除机械故障风险。在此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科学规划各类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措施,同时还要结合设备性能来开展严格的安全监管与维护。例如,施工企业目前通过引进现代科技手段,为机械设备的监管维护领域构建了相应的数据库,将现有的设备运维信息保存于数据库,提供检修各种设备的必要数据支持。并且,施工企业对企业现有设备应当构建机械设备档案,运用电子档案来保留完整的设备运行参数。设备监管与维护的具体负责人员应当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杜绝懒散与麻痹的不良心理状态,严格推行设备的日常运行监管。

3.2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可有效约束全员的行为,保证施工人员能井然有序地施工。但是施工单位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一定要结合施工实际,尽可能地完善制度内容。第一,在制度中要落实各方职责,保证防雨、防汛、防雷等工作有专人负责。第二,对雨季施工要提出明确要求,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比如在防雷工作中,要做到较高构筑物、库房、炸药库、配电房、塔架等设施都有避雷装置。第三,明确应急措施,做好防雨工作。如遇到天气突变,发生暴雨雷电时,要及时组织好人员做好脚手架、支架、起重机械等的防护工作。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制定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程序,确保在发生事故时各方能及时救援,从而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

3.3强化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

(1)起重机设备的安全管理。此类设备在实际应用期间应该强化安全管理力度,在采购或者是租赁期间,结合国家规定全面检查机械设备和各个配件的质量,如果不符合标准,就要进行修理或是更换。在机械设备安装、拆卸之前,应做好机械设备产权备案表、安装高度指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为工作人员作出技术交底,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安排专业人员监督机械设备的安装或是拆卸情况,便于开展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此期间还应该做好自我检查工作,委托专业化的机构检测相关的机械设备,给出检验报告,确保起重机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后,安全性与质量符合标准,不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2)吊装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点检查吊装机械设备的合格证,明确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整,检查相关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组织专业性的人员、单位开展验收分析工作。吊装施工之前开展试验吊装活动,开展空载吊装、满载吊装与超载吊装的相关试验工作,明确各种状态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保证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性的情况下才能投入到吊装工作中。在设备使用之前施工企业应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与技术交底工作,日常做好安全检查,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再应用到施工作业中。

3.3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设备安全管理标准

设备的管理与调配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必须要有详尽的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明确科学合理的工作开展流程,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机械设备价值的发挥。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虑:①必须为每台机械设备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员,每一位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紧紧围绕此台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及时记录设备的工作状况,并且及时检查安全状况;②针对施工环境的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规范,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③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且开展维修,将不合格的设备移出施工现场。

3.3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化调配,加强档案管理创新

要合理化调配机械设备,一是设备管理人员要全面、深刻地了解设备工况及施工组织设计,依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和施工环境的实际特点正确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基于工程总量及工期进度确立合理的设备型号与参数;二是严格依据调配方案对所调动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确保其机械性能完善、可靠性强,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三是制定调配方案和应急预案,充分考虑施工环境可能对机械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前预判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设备运转问题及安全隐患,切实做好应急措施。要确保机械设备安全、高效使用,还应当做好统一记录、归档等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施工单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分类和编号,设备管理人员要对设备的运行及使用状况进行完整的、动态性的追踪,确保所有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都有详细的台账记录;另一方面,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械设备的调配与建档也要与时俱进,探索、应用信息化手段来有效推进机械设备档案的管理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举措对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企业及其相关部门若能做到强化现有的机械设备监管力度,则可以达到延长机械设备运行年限、杜绝故障隐患以及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目标。在开展日常维护的实践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当明确维护工程机械设备的实践操作要点,确保经常检修与维护各种类型的施工设备,进而达到减少故障成本、保持其良好运行性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恩敏,何世雄.浅谈建筑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27):184-185.

[2]王颖.工程机械化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37.

[3]李辉成.建筑工程机械安全管理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9(12):114-115.

[4]白波.施工机械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J].四川水泥,2019(06):219.

[5]段兴邦.浅谈施工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J].居舍,2019(1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