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政策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清洁生产政策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瞿晓怡

江苏环球嘉惠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我国经济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变革和实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虽然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对清洁生产政策展开研究,阐述我国当前清洁生产政策体系,以此为基础分析清洁生产政策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清洁生产政策;企业;转型升级;影响

我国自2003年逐步开展清洁生产政策的推行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可以看出在推行清洁生产政策推行后,大大提高了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同时对高技术产业及大型企业的积极作用更加突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发现企业受清洁生产政策影响加快提升人力资本和更新生产设备的转型和优化,并再此基础上让整个行业市场更加集中,在不断的优胜劣汰后,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虽然我国在清洁生产政策的推行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和指导,未来应将这一工作作为重点。

  1. 清洁生产政策内容

(一)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障碍

诸多研究学者对清洁生产政策展开研究,并获得了一些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其中分析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障碍是主要的内容之一,想要保证清洁生产政策能够符合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必须要明确清洁生产的实施障碍。通过对我国所开展的项目分析来看,大多的调控对象都以企业为主,并将典型的案例和调查结果进行示范,将现阶段正在推行的环境政策、技术改革政策等条例作为基础,分析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开展期间所面临的障碍。以我国环境技术援助B-4项目为例,分析其清洁生产障碍时,要以组织管理、思想层面、经济角度、技术角度、方法学角度等处罚,全面、系统、客观地分析约束其清洁生产工作开展的因素。而中加项目包含了两个层次,即国家政策和企业政策,分析其障碍时会从理念、技术、知识信息、环境政策、金融市场和资金等方面入手。对于乡镇企业来说也有相应的典型示范项目,其障碍分析的出发点以企业管理、技术、培训教育、环境政策、经济刺激机制为主[1]

  1. 清洁生产政策的主体结构

在开展清洁生产政策研究之前,需要有障碍分析和相应措施分析成果作为依据,就上述B-4项目来说,主要的目的是要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观念进行培养和提升,充分考虑企业自身能力水平和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必要性,将实际问题作为基础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但中加项目与其不同,其政策是从环保、经济、管理和指导四个方面入手,提出能够优化企业能力、税收情况、资金和信贷等多方面情况的具体建议,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项目在制定清洁生产对策时,会将机构、现行环保政策、示范工程、宣传教育等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上述积累项目中提出的政策建议分为四种作用机制,其中包含了强制、激励、压力与支持机制,来源于政府与社会两方面,构成了整体的清洁生产综合政策体系结构如图1。

5fed3c150621f_html_69d12cccd8174b7c.png

1:清洁生产整体框


强制性机制表示通过强制性政策或方法约束企业根据相关清洁生产要求规范来进行选择,同时企业需开展具备清洁生产作用的必要性活动类机制。对于企业来说开展基本的清洁生产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必须要落实到调整环境污染防治方法和转变生产发展模式上,采取强制性机制的目的,就是能够对企业的基本清洁生产活动采取直接的干预和约束,一般能够体现强制约束的手段有法律法规、行政措施等,在某些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生产流程、工艺或设备运行过程中涉及应用有毒有害材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强制命令企业淘汰相关工艺或设备,并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方法来对未达标限期整改企业进行监督;激励性机制是以经济利益来刺激、引导、鼓励企业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主要的经济激励措施以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有效工具为主。对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流程、工艺和产品的企业,给予投资信贷优惠、税收差异等支持政策,构建完善的、对清洁生产工作有益的使用方法及排污费用征收体系,必要时可以通过资金支持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帮扶。虽然该机制不属于直接约束行为,但可以将清洁生产工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挂钩,让企业能够主动开展清洁生产行为;压力性机制是通过与企业相关其他主体的影响力来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产生影响的机制,让社会团体、政府机构、消费者或企业合同方在内的各主体,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发挥驱动作用;支持性机制为从树立企业正确观念入手,促进企业自身清洁生产能力提升的机制,转变企业传统思想是保证清洁生产工作效果的重要前提,在转变思想的基础上应通过技术支持、培训支持和信息支持等手段,来让企业拥有更高的创新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

  1. 清洁生产政策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清洁生产框架的四类机制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产生了巨大影响,强制性政策机制从法律法规角度出发,更加直接、强制的对企业所开展的清洁生产工作进行约束和管理,限制了清洁生产工作的最低标准,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清洁生产行为活动质量,但是仅仅依靠强制性机制无法激发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能作为一种基础性机制推进。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压力性与激励性政策能够发挥十分显著的作用,这两类机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更加紧密,能够更加深入的对生产全过程行为进行把握,可以更加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和清洁生产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支持性政策机制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理念、和思想观点方面的支持,让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从理论角度分析,在强制性机制的要求下,企业的运行成本有所提升,因此需要被迫通过提高积水水平、优化管理模式、调整产品结构来降低对企业的不良影响。但在其他机制的辅助下能够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来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污、乱、散企业的淘汰速度,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保证整个行业趋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结束语:

我国经济仍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必然需要转变末端治理的理念,从前端治理入手加大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不仅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更能够符合侧供给结构转型的目标,可以说清洁生产政策能够对企业转型升级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企业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形式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和旺,张双.清洁生产政策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6):15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