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全日制基础汉语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全日制基础汉语教学初探

唐伟强

迪拜中国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为了响应习总书记“一带一路”中让汉语教学走出去,由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承办的全日制迪拜中国学校于20年8月正式成立。为了能够帮助海外华侨的孩子能够在课堂中对汉语进行熟练地掌握,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全日制基础汉语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广大海外汉语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让学生掌握汉语学习的方法,进而通过努力提升自身的汉语水平。

关键词:海外 汉语 华侨 华人学生

由于汉语被不同国家的人员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所以汉语教育者在实施教学方式和方法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学习者的特点设计出独特的汉语教学,进而体现汉语教学的区域化和特殊化。作为一名迪拜汉语教学人员,笔者就当地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专门的汉语教学策略,并对实际的教学过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为海外汉语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华侨华人的孩子比较特殊,他们的汉语基础差,自律性和学习意识都不高,因此教师在开展汉语教学时不能生搬硬套,而是依据他们的基本学情来开展有效教学。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华侨华人的孩子虽然基础薄弱,但是他们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想象中将汉语进行掌握。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笔者在讲述这篇文章时,让学生们想象如果自己进入牛肚子里后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认知对这一场景进行思考和想象,之后做出回答。笔者在学生回答完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为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做好开端。

二、丰富课堂游戏,调动学习积极性

很多学生反应汉语是一门复杂的语言,不同的音调会表示不同的意思,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学生们对汉语的学习不感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小学中低段的孩子对游戏比较感兴趣,且模仿力极强,能歌善舞,这时笔者就以游戏为载体将汉语知识渗透其中,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为例,笔者在讲述本节课的生字时,发现很多学生对汉字的学习不感兴趣,于是笔者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了“萝卜蹲”游戏。首先,笔者用纸片给学生做了好多顶帽子,帽子上写了不同蔬菜的名字——萝卜、白菜、黄瓜、番茄等等。之后,笔者给学生们讲述了游戏规则:每个学生上台选一顶帽子带上后,第一位学生开始喊:萝卜蹲,萝卜蹲,萝卜蹲完黄瓜蹲,边喊边做“蹲”这一动作。接下来,带有“黄瓜”帽子的学生要进行接龙,“黄瓜蹲,黄瓜蹲,黄瓜蹲完白菜蹲”,以此类推。学生可以任意指定下一位“蔬菜”,如果哪位学生说错或者动作没有跟上那么就被淘汰,淘汰者在下台前写出自己帽子上的汉字,并读出汉字。当台上留有最后一位学生时,游戏结束,这位学生将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一游戏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到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并对有关蔬菜的汉字进行了掌握,最终使海外学生积极参与汉语的学习。

三、开展项目合作,体会汉语文化

要想学好汉语,教师必须给学生引入汉语文化,让学生对汉语加以认识,并且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当学生对汉语文化充满兴趣后才能将这门语言进行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的汉语水平。但是教师如果生硬地引入汉语文化或者直接地讲解,那么学生不仅不会产生兴趣,反而会适得其反。为了能够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汉语文化进行自主探究,并总结汉语学习的规律,提升自身的汉语技能。

以《山行》这首诗为例,很多学生认为古诗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在讲解本首古诗时,笔者以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实施了教学。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5人,并选出1名学生作为小组组长。然后,笔者给学生展示项目研究的主题——探究古诗的奥秘,最后,笔者与学生共同探讨了项目化学习的流程:第一步,观看视频并加以效仿,朗读古诗;第二步,结合对古诗的理解绘制魅力的图画;第三步,对古诗进行抄送(由于海外华侨的孩子汉语基础薄弱,所以在抄送古诗时需要家长的指导和配合。)第四步,将自己的朗诵视频进行录制,将绘制的图画和抄送的古诗进行拍摄,并将其进行展示参与项目比赛。第五步,大家对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投票,票数最多者获胜。经过项目化教学方式的开展,学生对古诗这一文化载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而培养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今后汉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四、强调师生总评,拓展学习内容

当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对汉语文化探究完之后,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进行回顾,并且主动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而教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学习中的不足加以认识,进而加以改进后得以发展。再者,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给教师提供一定教学思路和方向,并且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促使自我反思,最后能够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而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师生总评还可以让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练习,进而拓展学习内容,巩固课堂知识。

以《望洞庭》一课为例,笔者在开展项目化教学之后,对学生探究的成果做出了评价,并认为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理解,绘制的图画也相当得美观且生动,朗诵得也很流利,富有感情,但是学生在一些重音的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评价,认为项目化教学让自己对古诗理解得更加到位和深刻,希望今后在学习古诗时教师依然能够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经过以上总结和评价后,教师又给学生推荐了相似的古诗进行学习,拓展了学习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认知。

五、充分利用闲暇,补全知识短板

海外华侨华人的孩子与国内孩子相比,由于缺少汉语学习的环境和语境,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特点,并利用闲暇时间为学生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补全知识短板,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获得成就感,进而养成主动学习汉语的良好习惯,为掌握这门语言而提供更多的可能。

以《习作:这儿真美》教学为例,由于海外学生的汉语知识欠缺,应用起来比较生疏,所以海外学生无法顺利地写出作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每周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去野外进行游学,并鼓励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口语表达。之后,回到课堂上用文字表述出来,当出现不会写的汉字时就用拼音代替,并在课下查阅字典将其进行补充,随后笔者对作文进行审阅,对语法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就这样在闲暇时间不断地训练后,学生的短板得到了弥补,提升了习作信心。

海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导致汉语课堂教学与国内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体现因地制宜,提升汉语教学的质量,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的汉语能力。虽然本文对如何开展汉语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但是对于评价标准的制定这一方面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接下来将对此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吴冬媚. 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小学课堂知识文化教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2]宋安琪. 对海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3).

[3]高小平. 海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以澳大利亚汉语课堂为例[J].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