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浅析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李华丽

广西桂平市罗播乡第一初级中学 537213



[摘要]长期以来,对中学生成长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儿童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和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视了与每个中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日益增多的中学生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课题。在积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减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中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和发展,是人性的核心坚持积极取向,加强人的积极因素和固有的、潜在的和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良好的善意作为起点,以积极的态度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和内在激励人们积极的品质,让学习创造快乐,分享快乐,和最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到提升,从而塑造与和谐社会匹配充满希望的、乐观地和积极的美好心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做细,做深,做实。正如苏霍林斯基所说,“让每个孩子抬起头走路。”目前,中国有数千个地区和学校正在试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索和总结形成一种适用于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影响中学生积极心理种矛盾

中学生是身体成长的时期,是知识成长的时期,是智慧成长的时期,也是品德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再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调,产生心理矛盾,影响其积极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矛盾大约有十种:

第一,美好的愿望和心理准备之间的矛盾。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受人尊敬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袖等,而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开始,需要努力工作,但要做得不够,形成良好的精神准备。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让他们明白一个好的理想需要努力才能实现。

第二,心理封闭与渴求理解之间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中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不相容。他们愿意向“知心朋友”倾诉自己内心的秘密,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实行自我封闭。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教师与学生交朋友,理解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从抑郁和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三,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中学生越来越感到自己是“成年人”,并从“服从道德”开始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成年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教师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做自己的事情,逐渐消除他们的依赖心理。

第四,乐于助人与道德标准之间的矛盾。现在很多中学生可以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然而,也有一些学生的道德标准不够高。他们通过盗窃来捐钱,通过打架来争取弱势学生的不满,通过考试作弊来帮助贫困学生提高成绩。这自然导致了帮助行为与低道德标准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一矛盾,教师应该巧妙地加以引导,首先肯定它的优点,然后指出它的缺点,使它明白什么是帮助别人的真正意义。

第五,渴望成功与厌学之间的矛盾。从长远来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出名,成家立业,做大事。从最近的目标来看,大多数中学生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父母、亲戚和朋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感到学习的负担太重,学习太难,坚持不下去,学习的心理厌学急剧增加,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老师必须告诉学生,要想成为有才能的人就必须有知识,有能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一句话,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原因是生理、心理、社会、家庭、自己,以及教育工作的疏忽等等,这些矛盾的正确理解,帮助我们办好教育,帮助中学生做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中的应用

1.为中学生减压学习

由于学习负担过重,中学生往往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其中有不少重点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压力往往来自于对学习现状的不满、不恰当的比较或对结果的过分关注。当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他们想说的话,只要他们站在一个长时间的位置上看目前的学习情况,不评价学生的陈述、讨论。学生似乎忘记学习的压力,和每个人都很高兴,因为在讨论,他们会从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和当前的功利主义思想显然是克制。其次,学生把学习和经历看作是学习生活的第三方。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是很正常的,不管他们的成绩是好是坏,对学习结果的重视程度降低,功利性降低。而且,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甚至在学习中进入“幸福”的状态。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思考、想象和体验宏观认知问题,学习压力感会自然下降或消退。

2.培养中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

被老师批评,学习成绩差,同学吵架,晚睡早起,初中生是学习机器等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面对与失败相关的挫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觉得蚂蚁真的太小了,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把自己遇到的挫折问题,具体遇到的困难由小蚂蚁安排。我们很容易感觉到并意识到小蚂蚁受到了一点委屈,当我们不高兴的时候,我们经常故意踩死它。

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人们会得到人与蚂蚁没有太大区别的认知。通过审视自己,我们的挫折感会减少甚至消除,从而削弱我们的生活状况,提高我们对挫折的容忍度。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无法处理的。建立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需要定期训练和学习的中学生来说,学会区分大与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控制大事小事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们会引起人们不良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区分大事和小事。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豁达,宽容,慷慨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同,特别是对于学生嘲笑琐事,以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学生,朋友、老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保持心理平衡的六种方法

(1)别对自己太苛刻了。为了避免挫折,瞄准你的能力。

(2)不要对别人期望太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强迫别人符合自己的要求。

(3)能伸展和弯曲。当大局不受影响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小事来减少他们的烦恼。

(4)与他人分享你的烦恼。把沮丧埋在肚子里只会让你沮丧。如果你把你的烦恼告诉你最好的朋友,你会感觉好一些。

(5)乐于助人是有益的。通过帮助别人,我们可以忘记我们的烦恼,获得宝贵的友谊。

(6)不要到处和别人竞争。要讲和,不要树敌,以避免持续的紧张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广泛适用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它能促进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促进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它对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实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带来啥[N].中国教育报,2007-07-07(3).

[2]任俊.积极心理学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