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为例

蒋茂文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昆明市 650000

摘要:对于现代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可以提升大学具有的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的程度,进而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为此本文基于校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特征,结合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的实际案例,分析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念与每亩地。分析了如何在开展校园环境规划的时候反映出其完整性与整体性功能,基于以人为本的独特的文化,生态学等相关设计理念,同时基于建筑设计具有的综合性与国际性,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景观设计提供相关的案例参考。

关键词: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建设的数量与规模不断的扩大,作为校园重要的组成模块,校园的景观设计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颇多的功效。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优雅而文明的大学环境对于创造良好的科学和文化氛围,养成情感,净化心灵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美丽而充满个性的风景实现对学生的微妙影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参与新大学校园建设的实践,从思想上分析了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的最佳思路、概念、景观以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其他方面。

1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校园景观不仅包括人文与自然之类的静态景观,还包括校园内教授和学生所表现的各种动态的生活现象。这种静态运动的最重要特征是它存在于学校区域,并且具有教育人们的强烈意图,它是教育与空间紧密结合的产物。通过宏观层面的总体规划和空间设计,中间层面的建筑形式和景观形式,以及微观层面的文化设施和形象标志,去具体化和表达人类的精神和内涵。学校长期以来形成和积累的价值,为学生做的事情不断增加的知识,培养的情感,塑造优秀的品格和创造更好的环境现在已经成为判断学校环境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标准。如何使得校园环境更加的和谐与合理,是目前校园环境规划需要解决的难题。

2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2.1整体性原则

校园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在开展规划的时候需要基于完整性空间的角度开展相关的规划设计,使其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便于统一的管理。校园具有不同的功能,子系统需要基于统一的语言与色彩,保证整体设计的统一与完整。对不同层次的经过模块,还需要看重具体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建筑物和环境相互补充和协调,其中学习,生活和工作领域不仅履行独立的职能,而且相互联系紧密。

2.2功能性原则

如今大学具有的基本特征为学生规模大、建筑面积达以及校园整体面积大等特征,进而内部具体的交通组织设计面对的难度较大。高校校园的功能设计传统模式为将其中的教学区域、宿舍区域以及运动区域同其他的功能模块相互合理,每个具体的小模块都同其他的模块相互分尅。对于校园之内的人数与土地使用规模超过限度之后,使得某些功能模块的距离加大,出现交通不便等矛盾。

校园设计也应着重加强集中设计的教学中心,并改革了封闭,独立环境的设计提供部门以促进资源共享和主题共享。这些设计当然是合理的,但设计应基于设计过程中每个功能区的不同特性。要履行教学,共存,学习和贸易的职能。必须在每个混合组中加强学习,生活和体育功能配置的完整性。

2.3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育观念的变化为学校的规划和设计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思想。现代校园规划强调环境的微妙影响,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着重于为人民服务。校园景观环境应以用户为中心,以人本主义为思想思想,以用户行为为榜样和参照物,强调对校园用户的精心照顾,形成一个全面安全的校园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交流,见面和休闲,娱乐和生活的舒适系统,使学校环境真正尊重,关爱和塑造人,从而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感受到校园生活中自然的亲和力和人性,自然环境的魅力。

2.4人文性原则

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国立大学在长期建设和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特色和景观特色,这是学生们向往的。在规划新校园时,我们必须注意大学文化的传承,大学校园必须具有统一的文化风格。设计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格和人文精神,必须考虑并体现其个性。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其传统逐渐凝结为物化的校园。大学校园及其建筑的质量不仅体现在特定的地理,历史,文化和艺术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其独特的学术氛围中,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这是核心。的设施。在规划和设计校园景观时,优雅,庄重,朴素和自然应是其基本特征。其品牌形象优于回归生态设计和纯粹的形式,专注于创造功能性和空间环境,以及追求自然新鲜感。一个充满人文精神和地方精神的完美校园的设计和形成,不仅要注意校园的历史背景,而且要体现文化特征和科学文化的合理性和秩序性。

2.5延续性原则

景观环境的规划应在校园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是校园总体规划的扩展和扩展,应加强校园总体规划的原则和特点。 景观环境规划和建筑单位应进行协调,有机结合并整合为一体。从校园的总体风格开始,建筑物或景观应具有有机的秩序,并成为总体系统中的一个单元。 应将原始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地整合到校园环境中,以便将绿色嵌入校园环境中,而自然景观则延伸到人造景观中,随着校园的历史背景而继续和扩展。

2.6生态原则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恒的主题。尊重,重视现有校园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营造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辅相成,理想的校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最根本的原则。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必须结合自然条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保护和建设校园生态系统。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在自然的正确需求和最佳表现之间取得平衡,并创建一个绿色的,花园式的校园环境。校园规划必须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化,协调灵活,适应未来的变化,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实例与建议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注重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结构由“两轴一带”和“三点一面”组成。运用“复合园林”规划结构方法,将整个校园建筑空间和绿色环境有机地散布和整合,力求与原校园连接与协调,形成校园空间环境设计高品质,这是独特而独特的计划功能。在功能设计方面,校园分为大学教学区,公共教学区,学生生活活动区和中央景观区。特别是在大学教学与研究领域的功能设计中,它充分考虑了现代高校多学科体系的特点。从扩大学科范围,建立大型学科平台,实现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将相关学科按组分布。在环境建设方面,校园注重人类生态环境的建设,从创建高效的生态环境开始,组织有机和多层生态绿地系统。

4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大学校园和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何使特色环境中的校园更加现代人文化,更好地服务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校园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实际上,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便建立了大量的大学和大学,因为它们盲目地模仿原始的苏联模式,并受到土地,资金和思想的限制,主要主体建筑的入口是主体。庭院建筑的主体缺少水面,绿色空间和棋盘格路径设计,使校园景观变得均匀无特色。如今,由于不再盲目追求模型,我们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能源,适应当地条件,结合当地环境等方面,充分考虑了作品的特点和自然外观。现实并整合完整性,功能性,以人为本和特征。文化作为校园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原则,体现了充满人文和学术氛围的创新,当代,绿色和生态的校园景观,并且肯定会在我国大学建设中更多地出现。

参考文献

[1]邢素平.以大学校园为代表的园区类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以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6):63-64.

[2]钱丹.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与文化内涵融合研究——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6):50-51.

[3]刘灿,常瑞,吴本华.淮北师范大学绿色校园规划设计及应用研究——绿色校园景观设计[J].工程与建设,2017,31(05):600-603.

[4]马琰,游宁龙.追求“德”“民”,追寻“至善”——河南大学国际学院校园规划构思谈[J].建筑与文化,2013(07):74-75.

[5]郭文博.论大学校园户外历史性空间景观环境的构建[J].艺术科技,2012,25(03):117-118.

[6]王洋,王佳,张斌.如何进行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合理规划——以西安工程大学老校区为例[J].美术大观,2012(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