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环境治理及污染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城市水环境治理及污染防治措施

胡昌旭 丁康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是否选择居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城市水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最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应该具备高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污染防治问题不容乐观,虽然政府加大了水环境资金投入,但由于河道治理的时间长、任务重,加之对水资源管理经验的缺失,导致城市水环境治理效果不佳。另外,在城市扩建中,能够靠生态循环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湿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也导致了水资源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治理;污染防治

引言

很多城市都是在河流周围发展,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对河道的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了水质问题和生态问题,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做好对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工作,使用合适的技术、加强政策制定、提高投入,改善河道生态,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

1城市水环境现状

1.1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

城市人口较多,人们日常生活用水需求量大,而且对水资源有着更高的要求。另外,城市企业、工厂较多,工业生产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时由于农业灌溉的特点,水资源相对于农村来说需求量也十分巨大,供水的稳定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2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水资源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大量的生活用水以及工业废水只经过简单处理就直接排入大自然。尤其是工业废水,里面含有大量的工业污染物,长时间的排放已经给城市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危害市民身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阻止水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3城市水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

随着国家对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展河道治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或采用单一的清淤处理,导致水体返黑返臭;或未开展控源截污,导致污水持续进入水体;或仅未重视农业、农村污染,导致治理效果不佳。同时,目前开展的水环境治理仍以考核水体断面为主,部分支流、小河等污染未得到解决,城市水环境治理体系总体来说有待加强。

2城市河道修复原则

2.1城市河道修复理论

城市河道的修复首先需要结合河流的天然生态体系,因为河流的周边包括实地在内都有各种不同的生命,但是由于城市人类活动的原因,改变了河流的周边环境,造成河流之外的生命差异性在不断增大。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会对河道周边进行防洪、用水、土地的改造,造成其他生命体的生存空间减小甚至消失。因此,进行河道修复时,必须要尊重河道治理的自然规律,合理利用河道的资源,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保证其他生命体的生存,促进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

2.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保护原则是修复河道水环境的重要原则之一,需要分析生态原理,通过设计与建设生态档等方式,打造多态化的河道生态系统,用来保护水环境中的生物繁衍,提高河道内的生物多样性。从生态性原则出发,既要恢复河流内部生态系统,还要关注到河岸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植被覆盖建设环节,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情况。在设计河岸的生态修复工程时,要合理规划与选取需要覆盖的植被,保证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互不干扰,促使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维护与整治河岸环境,大幅降低水土流失率。

3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的对策

3.1控源截污工程

控源截污工程是城市水体环境治理的源头控制重要手段,通过对雨污管网排查降低城市管网空白区,减少污水因管网的缺失或破损进入河流;同时采用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对沿河(湖)排口开展排查溯源工作,实施排口整治工程,减少污水直排口;针对污水处理厂排口,应结合水体现状和功能区要求,合理采用排放标准,减少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对河道的影响。控源截污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工程,以往常常由于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净化水体再次污染问题,实际开展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应得到充分重视。

3.2 协同治理工程

除工业、生活污染源外,农业污染源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地常因忽视此环节带来治理效果不佳。对于农业污染入河的控制,应从合理规划农业用地、改善农业结构、推广绿色化肥、探索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模式、建立农膜回收新机制等方面,降低农业发展给城市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3.3 底泥疏浚工程

底泥疏浚是管理河流经常用到的一种工程,它能够很好地控制河流的水流量,具有抗洪作用。在我国,特别是较大的河流或湖泊经常用到这一工程。通过,河流的底部有很多的沉淀物,底泥疏浚就是通过改变这些沉淀物以改变河流的储水量,从而发挥抗洪作用。沉淀物的含量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决定了上层水资源的水质问题,利用底泥疏浚能够改善河流的水资源问题,降低污染的程度。

3.4 建设水下森林

水下森林就是大量种植水中植物,从而构建起一个和谐的水下生态环境,水中植物在生长时能够分解和吸收水中含碳和翰林的物质,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河道会具备更强的自洁能力,让水下的生态条件提升,还能引入其他的生物,丰富河道生态。同时,水中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可以对其生长清苦康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河道内水质。如果植物的生长良好,并且水质澄清,证明水质良好,但如果植物长势较差甚至死亡,水质也比较浑浊,可以判断河道的水质会比较差。所以,在完成水下森林塑造之后,还要做好对河道水质的观察工作,以便能够客观地完成对河道水质问题的判断。同时,还要通过投放水生生物吃掉水生植物,避免植物过于茂盛,保证河道的生态平衡。

3.5 利用植被对水资源的净化作用

对水资源的生态化管理是借助自然植被对水中污染物的吸收来净化水体的。植物能够净化水体实际上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一种表现。但是这种修复过程相对缓慢,不适合作为主要的净化水资源措施。但因为其自身具有多种功能,常常被用到城市建设中。在城市中扩大植被的种植范围,能够美化市民的生活环境,供人欣赏,还能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的能力降低土壤中水的富营养化程度。绿色植被的这种功效经常用于小区的建设中。

3.6 微孔曝气增氧

生物的生长不能缺少氧气,通过向水中输入氧气,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改变水中的生态情况。因此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提升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通过不断提升微生物的生长,保证河道能有较强的自洁能力,降低河道的污染。比如,可以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在水中增加氧气含量的同时,也能氧化水中的氮磷物质,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对水环境的修复。所以,在对河道的治理工作当中,一方面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也要通过应用科学技术来夯实河道生态基础,不断探索合理的措施,充分改进河道的生态环境。

结束语

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以及污染防治是我国经济持久发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过去,城市水环境的污染防治没有得到重视,造成现在城市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此,只有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并付诸实际的行动,水资源才能得到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寿华.城市水环境治理及污染防治对策[J].门窗,2019(15):199.

[2]任华.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问题与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9(12):98-99.

[3]董宸中.城市市区水环境治理问题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9):115-117.

[4]王文周,熊伟.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8(24):115-117.

[5]杨丹丹.城市水环境的修复与综合治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