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陈龙

贵州省黔西南贞丰县第四中学 贵州省 黔西南 562400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而且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日趋严重。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又处于农村教育的一线阵地,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渗透 法制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面对目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以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提高认识、明确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而且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严重,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制常识。这些现象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

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熟练掌握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语文教师同时还要积极参加“普法”学习,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现行教育法律法规选编》等),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或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才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相反,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法律知识,根本谈不上法制教育渗透。就如不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你就不可能向学生教授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多渠道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根据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学生行法制教育渗透:

1、充分利用教材选文,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渗透

教材选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选文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

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一个畸形社会的产物;他的迂腐让人感到可笑,但他的命运却让人感到可怜、心酸。教学时可结合丁举人将孔乙己打残的情节,引导学生学习《刑事诉讼法》相关内容;结合孔乙己残废后的境遇,引导学生学习《残疾人保护法》中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内容。

再比如在教学《伤仲永》一文时,可以向学生渗透《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我们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应重视青少年的教育。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论天资如何,都应接受相应的教育。否则,天分再高,不接受教育,最终也只能是“泯然众人矣。

2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加强法制教育渗透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实践活动就是以语文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认知生活;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而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

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案的形式,让学生来扮演法官、原告人、被告人、辩护律师再现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公平、公正、公开对待每一件事,不能徇私舞弊,损公肥私,这其实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道德。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讲故事”等活动。例如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的严重危害;开展“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学生收集了大量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了诚实守信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3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例如写作指导时,可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准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认识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利用法律文书,指导学生学习记叙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应用文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学生长期写作记叙文,养成了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渲染、铺排、夸张、加工、虚构等细节刻划手法的写作习惯,而在特定文体中的叙事要做到客观、准确、清楚、明了、简洁、平实。

由于有了最为形象、直观而典型的范例,学生们便能很清楚地区分叙述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用法了。通过类似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法律知识,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了自己的法制行为。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法制素养,在语文

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凭借学科特点,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不仅要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更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法律观念,最终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把青少年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庆王梅.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4(3):138-138.

【2】胡荣.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000(004):61-62.

【3】金娟.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