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深综采面防灭火措施应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2


浅埋深综采面防灭火措施应用浅析

卞涛 袁帅 苏志伟 杨英兵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补连塔煤矿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煤矿生产过程中所处环境较为复杂,煤矿开采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特别是煤矿综采工作面防灭火工作的开展情况更是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积极应用防灭火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提高煤矿开采的可靠性。下面文章主要对煤矿综采面防灭火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技术;防灭火

引言

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煤炭自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是通过热量的不断累积使煤体温度上升,从而达到着火点导致燃烧。在实际煤矿运营过程中,煤炭自然发火是主要灾害,一旦火灾发生,必然会对煤矿的正常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煤矿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需要加强防灭火工作,这不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煤矿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浅埋深综采面由于距离地表较近,采空区通过地表裂缝漏气,加速采空区遗煤的氧化,相比埋深较深的工作面更容易着火。许多采矿人员缺乏必要的防灭火意识,甚至于对防灭火作业流程以及相关安全要求都没有进行必要的了解。下面我们对煤矿综采面防灭火措施进行分析。

1稳定、合理的配风量

1.1回采工作面的风量必须按设计供给,并保持稳定,不能时大时小,造成采空区氧化带宽度的不稳定和氧化速度加快。且稳定的风量有利于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CO等有毒有害气体溢出量保持稳定。

1.2回采工作面为后退式开采,全负压“U”型通风方式,顺槽内严禁堆放杂物降低通风阻力。

1.3工作面回采至停采线后要及时撤出所有设备、设施,并及时封闭采空区,避免向采空区漏风。

1.4生产过程中加强对通风设施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通风设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以便在井下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有效的进行反风。

2提高工作面回采率、撒布岩粉

2.1采空区浮煤是煤炭自然发火的主要介质,提高回采工作面回采率,少留顶、底煤,对于延长自然发火期会起到积极作用。

2.2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上、下隅角、机头机尾段等易发火地点撒布岩粉,岩粉撒布要均匀,撒布厚度不能低于10cm,从而起到完全隔间的目的。

3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优化采掘工艺,加快回采进度,防止采空区发生自然发火。

4加强通风设施维护,确保质量达标

4.1加大通风设施施工监管力度,从设施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管控,保证施工质量。

4.2加强顺槽联巷内密闭施工质量,并在密闭向外5米范围进行喷砼,且喷砼厚度不能低于10cm。定期加强对密闭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浆皮脱落或出现裂隙,必须尽快安排二次喷砼作业。

5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

5.1根据岩石普氏系数较小、煤层较厚等因素,将主要巷道布置在煤层中,并采用锚喷支护,以防煤层巷道与空气的充分接触。工作面上、下顺槽采用锚杆支护。

5.2对井下大巷、机电硐室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下设有消防材料库。

5.3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煤层的暴露情况合理调整煤层巷道的支护形式,原则是及时封闭暴露的煤层,若有必要,应进行喷浆处理,防止暴露煤层氧化。

5.4采用集中生产,避免风流紊乱、串风、漏风,从而达到预防煤层自燃的目的。

5.5综采面开采期间应尽量减少采空区残留煤和工作面浮煤,提高顶煤回收率,加快工作面推进度,提高资源回收率,有利于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燃。

5.6为避免煤层自然发火,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煤层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开采。

5.7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均应编制专门防火设计和开采规程,必须编制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的措施,并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

5.8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体破碎,在采掘过程中尽量减少裸露巷道的时间,在部分顶底板来压较大的地方加强支护,减少顶底板来压对煤体的破碎,减少煤体与空气接触面。

6外因防灭火措施

6.1井下巷道及机电设备硐室均采用锚(网)喷或混凝土砌碹支护。

6.2井下水泵房、变电所等机电设备硐室,均布置2条通道,并采用不燃材料进行支护。

6.3井下机电设备硐室装设向外开启的防火铁门,在设置防火铁门时,铁门上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在正常情况下便于控制硐室通风量,而在意外情况时便于隔绝通风。

6.4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井下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使用带式输送机的巷道以及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均备有灭火器材,并要求井下工作人员熟悉本职工作区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6.5井下电气设备硐室高低压配电装置及各配电点供40kW以上电气设备,均选用高分断能力、快速动作的断路器。此外高低压配电系统均设有安全可靠的继电保护及检漏保护装置,以确保电气故障的迅速排除。

6.6顺槽配电点均选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

6.7井下电缆均选用经检验合格的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型铜芯电缆,其主芯线及接地芯线均能满足供电线路负荷及保护接地的要求。电缆的连接符合有关要求。

6.8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机电硐室及工作面均选用矿用防爆型设备。变压器选用矿用防爆型干式变压器,照明灯具均选用矿用防爆型。控制设备均为矿用防爆性型或本质安全型。所有设备均具有“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产品合格证”。

6.9所有一、二类负荷高低压供电均为双回路并引自不同变压器及不同母线段,每回路负荷保证率均为100%。

井下电缆均选用经检验合格的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型铜芯电缆,其主芯线及接地芯线均能满足供电线路负荷及保护接地的要求。电缆的敷设及连接均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

7带式输送机着火的防治措施

带式输送机发生着火的可能性原因:胶带与传动滚筒出现打滑,滚筒温度急剧上升引起着火;胶带跑偏引起的着火;驱动装置严重过载引起的着火等。为预防带式输送机发生事故,产生火灾隐患,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7.1带式输送机均采用阻燃抗静电输送带。

7.2井下胶带均为钢绳芯阻燃胶带,接头采用电热硫化方式,硫化时泡胶桶保持清洁、加盖密封,并远离火源、电源,防止火灾。

7.3为防止输送带跑偏,各输送机上设有调心托辊,并设防跑偏装置。

7.4输送机驱动装置上均设有制动器,且制动器为防爆型,保证输送机停车时平稳制动。

8油脂及其它易燃物品管理措施

8.1井巷和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及变压器油。

8.2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各种纸和编织袋等,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不准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

8.3使用的乳化油、齿轮油、抗磨液压油等油脂应集中管理,存放于顶板完整,支护完好,无淋水、淤泥和积水处,而且不影响运输的进风巷道内。油桶必须上架、挂牌,并要配齐沙箱、灭火器等灭火器材。

9其他防治措施

9.1每部胶带运输机的下风侧安装CO传感器,监测风流中的CO变化。胶带运输机综合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可靠,并进行定期检查。

9.2综采工作面上隅角、下隅角,采煤机、综掘机以及各条皮带机头机尾处等地点设置干粉灭火器和砂箱等。

9.3严格控制井下使用电气焊。一旦使用,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9.4电气设备各类综合保护必须确保齐全可靠,并进行定期检查。

结语

在当前煤矿日常生产作业过程中,需要在不断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提升防灭火技术水平,确保防灭火技术措施能够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而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措施内容进行更新,从而保证综采工作面能够稳定、高效和安全的运行,进一步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笃学,徐成林.易燃特厚煤层综放面撤架时防灭火技术[J].煤矿安全,2013( 12).

[2]吴玉才.关于“防灭火”灾害分析和治理实践的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6(18).

作者简介:卞涛,1985年2月出生,安徽亳州人,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现在补连塔煤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