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生产区及质量管理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2

浅谈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生产区及质量管理体系

缪家强

东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 523000


摘 要: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申请充装许可证,首先要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受理后,需要约请气瓶充装鉴定评审机构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向申请企业颁发气瓶充装许可证。气瓶充装许可的评审,由鉴定评审机构进行:依据《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等相关文件要求,对申请单位的资源条件、质量管理体系和保障充装安全的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审。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生产区及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站;生产区;质量管理体系

引 言

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聚集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诸多特种设备。同时,充装站自有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数量也很大。充装站如何管理好这些设备、提高充装工作质量、使充装站安全平稳运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生产区

1.1储罐区域

储罐区内的储罐布置应与设计图纸一致。配置的储罐不应少于2台(不含残液罐),储罐应牢固地设置在基础上。罐区内必须设置专用残液罐,残液罐严禁用来储存液化石油气。

储罐应设置就地指示的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就地指示液位计应采用能直接观测储罐全液位的液位计。

储罐安全阀应设置放散管,放散管径不得小于安全阀的出口管径。地上储罐安全阀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储罐操作平台2m 以上,且应高出地面5m 以上;地下储罐安全阀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地面2.5m 以上。安全阀与储罐之间应装设置阀门,储罐运行期间阀门应处于常开状态。

储罐组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lm的非燃烧体实体防护堤,防护堤内储罐超过4 台时,至少应设置2 个过梯,且应分开布置。防护堤内应设可燃气体浓度报警探头,并定期校验。

储罐区入口应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液化油气储罐项部应设置降温喷淋系统,应保证喷水冷却时将储罐表面全覆盖。储罐应有可靠的防超装设施。

液化石油气储罐和残液罐为压力容器,应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及进行定期检验。

1.2机泵房

压缩机(泵)房的布置应与设计图纸一致。压缩机(泵)房入口应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压缩机(泵)房内应设可燃气体浓度报警探头,并定期校验。

(1)对烃泵的要求

液化石油气烃泵的进口管应设过滤器;出口管应设止回阀和液相安全回流阀;进、出口管道应设置切断阀、放气阀;进出口应设置压力表。

(2)对压缩机的要求

压缩机进、出口管段应设置阀门,进口管段应设置过滤器,出口管段应设置止回阀和安全阀,安全阀应设置放散管。进、出口管段之间应设置旁通管及旁通阀;进、出口应设置压力表。

1.3充装间

充装间房屋建筑应符合防火要求,要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和相应的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盖作为泄压面积。充装间宜采用敞开式建筑结构,门、窗应向外开启并应有安全出口。

充装间应采用不产生火花地面,如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地下不得设地沟,如应设置时,其地沟应填砂充实并加盖板,或采用强制通风措施。

充装间入口应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充装间的管道和充装称、复检称应有导出静电的接地装置。

充装间的钢瓶应分实瓶区、空瓶区布置。充装间内应设可燃气体浓度报警探头,并定期校验。

充装站应配备与其充装接头数量相等的计量衡器,计量衡器应具有超装自动切断功能并定期校验。复检与充装的计量衡器应分开使用,对充装量逐瓶复检。计量衡器的最大称量值不得大于所充气瓶实重的3 倍,且不小于1.5 倍。

充装液化石油气的充装间,应设置残液倒空和回收装置,残液回收装置应保持正常好用状态。

1.4罐车卸车区

充装站应设置专用的罐车卸车区,配置车辆固定装置。卸车作业容易产生静电,是气站易发生事故区。卸车区要有独立的导静电装置,防止产生火花引发事故。严禁在卸车区使用移动式罐车对气瓶进行充装作业。

按《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2015)要求,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装卸应采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避免软管老化发生破裂而引发泄漏事故。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2.1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气瓶充装站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切实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得到贯彻执行。

2.2建立健全气瓶充装站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取得气瓶充装许可资质的必备条件。

2.3质量管理体系与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密不可分。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责任制度,工作人员不可能分工有序、履职尽责,无法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充装工作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和持续改进。


三、气瓶充装站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3.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1)质量管理体系图,不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气瓶充装站的质量安全要素,控制点不清晰。充装工艺流程图,不够全面规范,对工艺流程和关键节点描述不清。在质量手册的管理上,不能够正确有效地控制充装质量和安全。

(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关系不明确,组织机构图不能够正确反映充装站的组织机构状况。尤其是充装站不是一级法人的情况,其在上级组织体系中的关系和地位不清晰,人员任命与机构不符等。

(3)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不够清晰、准确。对责任落实理解不够,对许可规则中明确要求的法人、技术负责人等职责、权利、义务描述混乱、内容不具体,有的缺少安全员、检查员、化验员等重要岗位职责。

3.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

(1)对组织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执行不到位,学习和宣贯缺少相关记录。

(2)对安全检查、教育培训、设备运行定期检查等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应急救援演练及相关检查等方面记录,或材料不全、存档凌乱不系统。

(3)关键岗位人员发生变化后,没有及时调整任命到岗。

(4)充装气瓶的操作工不应对本人充装的气瓶进行检查,应由其他的充装员进行检查。

(5)体系文件更新不及时,部分操作规程与实际工作操作不符。

(6)受控的文件和记录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体系文件中的部分记录与实际工作中使用的不符。

(7)气瓶充装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对不合格、报废气瓶的记录存在缺失,不能有效记录该部分气瓶的去向等情况。


四、提升气瓶充装站质量管理体系水平的措施

4.1加强对气瓶工作的执法力度

监管部门加大对气瓶生产、充装和使用环节的执法力度,只有保障了各个环节的安全,才能保证整个气瓶行业的整体安全,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

4.2完善气瓶信息化管理

(1)气瓶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对气瓶进行溯源。从购买气瓶的角度来讲,必须购买合法合规的气瓶,只有合格的气瓶才可以进行信息登记和管理。充装站对没有气瓶标签(二维码)的气瓶,无法回收进行充装,能有效阻止无证、违规气瓶进入充装站进行充装的可能。

(2)气瓶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气瓶充装站的规范管理。充装前,气瓶检查人员扫描气瓶编码,所有气瓶信息均呈现在眼前,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气瓶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下次检验日期、产权单位等档案信息,以及充装单位、最近充装日期、充装介质等重要充装信息,可以及时送检到期气瓶和报废不合格气瓶,避免充装过期未检验气瓶和不合格气瓶。

(3)气瓶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在工作中持续完善。目前还存在数据传输不稳、不合格瓶在系统中信息缺失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必要时,可采用纸质方式补充相关记录和数据。

只有建立健全气瓶充装、储运、销售、检验的全产业链环节的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才能有效覆盖气站质量服务的范围,提升企业整体的服务质量。

4.3检验检测技术

充分发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开展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检查和定期检验,主动发现问题,提高气站质量管理和安全运行水平。


五、结束语

现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安全。气瓶充装站首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转变思想、规范管理、顺应潮流,对气瓶实行电子化的信息追踪和管理系统,建立清晰的台账,降低事故风险。充装站应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化管理在气瓶充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落实和完善信息化手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现代化社会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浅谈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J].贾丙丽,田洪根,李光华,宿爱香,刘见向,孙琼琼.化工装备技术.2019(03)

[2]气瓶检验机构的现状及发展探讨[J].林楠,苏振山.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1)

[3]高纯气体包装气瓶及定期检验技术[J].骆辉,薄柯,李桐,黄强华.低温与特气.2016(03)

[4]气瓶安全技术标准走向大规范[J].江苏氯碱.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