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程钢筋保护层检测与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2

轨道交通工程钢筋保护层检测与控制研究

黎晶晶

襄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在建设项目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对项目最终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施工部门必须对其展开科学控制。借助先进的检查方式以及仪器等检测钢筋保护层的实际厚度时,往往会被许多因素所影响,致使此项检测最终精准度有所下降,进而会使现场人员控制混凝土构件厚度的工作受到不利影响。本文基于轨道交通工程钢筋保护层检测与控制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钢筋保护层;检测与控制

引言

轨道交通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其使用时间久,负荷强度大,被破坏后后果极其严重。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是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我国对于轨道工程的钢筋保护层设计与验收均是参照房屋建筑的标准规范。但是相较于普通建筑结构,轨道工程有如下特点:①构件尺寸大;②钢筋直径大,根数多;③设计使用年限长;④结构一般位于地下,温差小,湿度大。轨道工程直接套用房建工程的验收规范的合理性有待商榷。普通的混凝土制间隔件和塑料制间隔件也常不能承受钢筋骨架等荷载而被压碎、折断,有必要找出新的保护层控制间隔件。

1测量影响因素

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仪日常维护中,应保持设备的洁净、干燥,保证测量面无堆积的固体物质;减少连接线、电源线的弯折和磨损,以免接触不良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有自校、初始化的设备,在测量前应先进行自校或初始化,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还要确保数显装置显示完整,以免造成读数误差。在测量环境中,应尽量避免摆放、使用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仪产生电磁干扰的仪器设备等,减少电磁辐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仪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1)测量仪传感器、感应器以及转换器的灵敏度、精度不同;2)钢筋以及钢筋保护层材质不同;3)分度值不同;4)周围环境中有对仪器产生电磁干扰的仪器设备;5)测量仪的测量探头形式,如加滑动小车时,也会引入测量误差。

2计量校准仪器在校准过程中应注意

随着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仪的技术不断发展和广泛运用,计量校准人员应保障计量溯源可靠,a.从机箱中取出,要进行厚度测量和直径计量校准时,应在关机状态下连接探头或者扫描小车,插头和插座上的红色标准对准并握住根部插接,确保仪器正确接插,检测小车滑轮是否平稳顺转;选择非导磁场和远离强磁场介质的操作台与场所。远离强磁场介质至少距离500mm。b.电池电量不足时,从实验可以看出,会影响仪器读数,造成测量数据不准确,出现随机误差,所以电池电量低于7伏时应及时更换电池,否则会影响校准结果,达不到校准目的。c.带滑轮和不带滑轮的正确操作关键:带滑轮和不带滑轮仪器操作只能向正方向前进,前进的距离显示是数字增长的,移动的滑轮与不带滑轮的仪器正方向前进必须小于20mm/s,移动方向要垂直或水平钢筋方向。带滑轮仪器注意仪器有无自行修正功能,在校准过程中要根据仪器说明书要求。不带滑轮装置进行测量校准。d.开关机和探头及时复位要得当:为了减少对屏幕的冲击,执行关机操作之后需间隔30秒钟左右,仪器方可开机工作。按确定键进行探头自校正,此时探头必须放在空气中,且要远离钢筋和强磁场,至少离仪器500mm距离以上;重新复位,目的是探头内残留部分电流或复位时离校准仪器钢筋过近造成电磁干扰。当屏幕上wait!消失后,自校准完毕方可进行计量校准,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

3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3.1浇注施工控制

因为浇筑施工会逐渐增加施工荷载,而现场施工人员连续作业也会对钢筋保护层产生较大影响,这种状况下极易发生上部受力筋保护层变大、脚踏钢筋变形以及模板松动等一人为问题,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对工人进行班前教育,操作的时候安排熟练人员执行操作,并使工作面得以缩小。(2)安排专业人员对已验收模板以及成品钢筋应进行看护,在进行浇筑施工的时候,需要铺设相应马道,将马凳筋增设在上部钢筋,并且对下部钢筋做相应的支撑,同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跟进防护,从而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3.2钢筋绑扎施工中保护层控制措施

(1)筏板钢筋:底板下层、上层钢筋分别布置垫块、支脚支撑,间距为600mm、1500mm。(2)框架柱钢筋:完成绑扎后设塑料垫圈,将其卡在柱主筋上;箍筋移到套筒处时,进行局部调整,满足保护层要求。(3)墙体钢筋:严格按墙内外边线校正钢筋,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暗柱箍筋起步筋与混凝土面的距离控制在25~30mm,箍筋移到套筒处时,做好局部调整;为保证门洞口两边暗柱保护层满足要求,在洞口两侧暗柱内加设双F卡;墙模板上口100mm处设水平梯子筋,塑料垫圈间距600mm。(4)梁钢筋:梁钢筋节点区密集,其工艺流程如下:①穿下铁;②穿上铁;③纵筋错开连接;④柱节点区加密箍绑扎(绑扎重点);⑤箍筋标识及绑扎(梁端部按规范加密);⑥设置垫块。梁位置调正后,垫塑料垫块,底、侧面间距600mm、800mm。(5)楼板钢筋绑扎:板下层钢筋网片边绑扎、边垫塑料垫块,间距600mm;上、下层钢筋间设马凳铁支撑,间距1200mm。

3.3检验过程

在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的短时间内,应用局部开剥以及钻孔检查等方法对钢筋保护层进行检查,因为其费用并不高,并且也不会对接下来的作业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有关文件当中关于验收保护层厚度是否合格的标准,如果所有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点超过90%,则可以判定检验结果合格,处于80%~90%范围里,如果按照2次抽样数的总和进行计算,且合格点率超过90%的时候,也可以判断检验结果是合格的。

4钢制间隔件在轨道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在我国建筑结构实际使用过程中,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发生梁底、板低钢筋锈涨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质量不达标,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我国规范对于最小保护层厚度设计的要求偏低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为解决混凝土制间隔件和塑料制间隔件对保护层控制的缺点,采用一种新型钢制间隔件,该间隔件具有保护层控制效果好、控制厚度可以随意变化,费用较低等优点,为了对比钢制间隔件与混凝土制间隔件对保护层控制的效果,以某轨道工程的柱、剪力墙进行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评价。1)工程实际应用效果以及与发达国家的规范相比,我国规范对于钢筋保护层最小设计值的规定偏小。2)轨道工程与房建工程相比,在构件尺寸、环境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轨道交通工程直接套用房建工程的验收规范的合理性有待商榷。3)轨道交通工程配筋量大,现有的钢筋保护层检测设备,对于轨道交通工程的梁构件的检测结果偏小,应当进行修正。4)钢制间隔件具有保护层控制效果好、控制厚度可以随意变化,费用较低等优点。

结束语

钢筋保护层,是保护钢筋免受侵蚀、增强耐火能力的重要结构,若是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极易沿钢筋方向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目前国内外相关设计规范中,均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最低限度提出了要求,为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十分关键,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钢筋不被锈蚀,保证结构安全、可靠使用。根据相关规范与工程实践分析可知,钢筋保护层厚度主要受设计、施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设计取值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等均极为关键,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使用耐久性。

参考文献

[1]蔡国杰,黄聪,樊清华.简述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及其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9,38(33):224-225.

[2]王玲玲,张国玲.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仪、楼板厚度测量仪综合校准装置的研制[J].中国计量,2019(11):86-88.

[3]王志军,杜志强,刘天水,刘性硕.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1-3.

[4]薛松.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影响因素及操作要点[J].河南科技,2019(29):132-134.

[5]闫婷婷.桥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管理方法研究[J].四川建材,2019,45(1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