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做有质量的幼儿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2
/ 2

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做有质量的幼儿教育

陈雪玲

广州市南沙区红星幼儿园 523910

摘要:《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将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但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追崇高大上的国外游戏及多彩纷呈的塑料游戏材料,却忽视了幼儿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在实际生活中成长,忽视了大自然、生活对于幼儿教育的价值,脱离了自然、生活的游戏,违背了幼儿的自然成长法则。所以,幼儿的教育应“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真正做安全、健康,契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鲜活而“有质量”的幼儿教育。有必要对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做有质量的幼儿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然生活;有质量;实施策略


《指南》指出,要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与探索。幼儿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游戏又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为确保幼儿的安全与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应关注幼儿游戏环境、游戏内容、游戏形式的生活化,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及有质量的幼儿教育的需要,更是关注幼儿健康发展,培养幼儿成为“活的学习者”,发展幼儿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需要。应在精神层面上,引导幼儿回归自然,遵循成长的自然法则,物质层面上回归自然与生活,游戏材料、场所、环境与内容回归大自然,融入生活,做“有质量”的幼儿教育。

一、回归自然,在生活中亲子互动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而教育的名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他还指出“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的接触社会和自然”肯定了自然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认为,应解放儿童的大脑、时间和空间,不拘泥于游戏的范围与形式,要让幼儿在宽广的环境中快乐游戏。应让幼儿回归自然,多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快乐奔跑、游戏,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依托大自然中鲜活的素材,宽广的空间与和谐的环境,在节假日时间,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学习,拉近亲子关系。

以“放风筝”为例,放风筝是比较传统的游戏,幼儿需要在宽广的自然环境下,将风筝放飞起来。这一传统的游戏,给予了幼儿回归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可以设计亲子生活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放风筝。选取比较好的天气,最好是微风的环境下,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大自然中,选取一片有花、有草的空地,与幼儿一起制作风筝、放飞风筝,并观察身边的景色,感悟风筝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亲子活动中,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风筝,在开放的环境下,运用竹片制作风筝,绘制自然风景,再将风筝放飞,感受风速、风向与风筝是否能放飞的关系,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奔跑、感受,尝试自己放风筝。

或是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下,幼儿与家长一起捉蝴蝶、欣赏花儿,制作植物标本等。家长在大自然中向孩子讲述一些植物、动物的知识,及大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意义。在大自然中进行活的教育,选用活的素材,让幼儿观察和探索,在回归自然的开放性亲子游戏中,幼儿快乐体验和感受,快乐健康地成长着。

二、回归自然,在生活中探索科学

科学活动,也可以是贴近自然、回归生活的有趣的游戏活动。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通过动手探索和验证,才得以形成为知识体系。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鼓励幼儿动手,创造安全、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科学游戏环境,有必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下做科学游戏,或选取自然材料,贴近生活环境,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快乐在自然、在生活中,参与科学游戏,探索科学的奥秘与乐趣。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幼儿参与回归自然的科学游戏活动,让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并探索自然。

如可以带领幼儿回归自然,观察“下雨前大自然有什么征兆”。这是观察自然的绝佳课题。在确保幼儿安全的情况下,教师与幼儿一起,来到教室外面,观察快要下雨的时候,大自然有什么变化。气温升高了,变得闷热,小蚂蚁急着搬家,乌云密布,小动物们到处跑,紧接着会有一些刮风等征兆。继而带幼儿走进室内,关好门窗,等待大雨的来临,观察自然环境下,大雨下的整个过程。幼儿探秘科学“雨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下雨时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引导观察自然,并教给下雨的自我保护知识,有效进行活的教育。

或组织幼儿“探索向日葵朝向的秘密”,“探索植物根生长的秘密”,“植物叶子颜色随四季变化的秘密”等,幼儿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发现太阳的方向,会让向日葵的朝向发生变化,向日葵始终朝着太阳的方向,做一些运动。而且植物的根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由于叶绿素的逐渐变少,在季节变化后,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回归自然,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意识,展开了高质量的科学启蒙教育。

三、回归自然,在生活中学习艺术

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正好符合幼儿对美术素材的需求,多样的美术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在活动时的需要,开拓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农村自然材料成本低,大多无毒无害,只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即为很好的美工游戏材料。鲁道夫·施泰纳提倡教育应该促进儿童在心灵上和身体上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成人应该教导儿童尊重自然,关怀自然,让儿童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从而感受大自然与人的和谐变化。由此,有必要引导幼儿回归自然,在大自然的材料、环境、空间下,组织幼儿参与自由、开放的美工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如运用大自然中的石头,组织“石头滚画”游戏,用石头染上颜料,随意滚出美丽的画,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姜,组织“姜印变奏曲”印画、添画游戏,生姜切面来印画,在印画的基础上添画,展现出幼儿的内心世界;运用树叶,参与“树叶拼画”美工游戏,尝试用不同形状树叶拼图、组合;“树叶拓印”游戏,观察不同的树叶材质,尝试使用不同方式的拓印制作方法;“树叶印画”游戏;在树叶上较均匀的涂色并印画;或选取稻草,组织“稻草变废为宝”游戏,用稻草编小动物、吊饰、装饰品等,草艺园里稻草搭建的茅草屋等;运用树枝,学着搭鸟窝,感受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通过引导幼儿回归自然,选取大自然中的材料,组织幼儿参与美工游戏,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快乐表现、感受与探索。

四、回归自然,在生活中探索生物

大自然中的花儿、草儿、树木,都是非常珍贵的教育资源。幼儿喜欢在大自然中游戏,他们来到大自然中,就仿佛来到了快乐的殿堂。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实、鲜活、有趣、多样,是最为有价值的教育场所。大自然中生物的生长、发展,也是非常有趣的学习内容。为拓展幼儿的视野,引导幼儿回归自然,感悟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中的知识,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在自然中探索与发现。

回归自然,组织幼儿在大自然中种植植物,探索生物的奥秘。幼儿选取自己喜欢的植物开始种植,有的种土豆、洋葱、大蒜、豆角、黄瓜,有的种牵牛花、草莓、含羞草等。教师在校园的一块空地上,开辟一块田地给幼儿种植,或是选取教室的植物角,组织幼儿种植,幼儿挖土、培植、栽种、呵护,在一系列的亲近自然、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观察植物的生长,发现种植的乐趣及植物生长的规律,探索其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培养幼儿核心素养。

总之,在自然中、生活中打造别样的游戏环境,设计与实施契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教育内容、形式,让幼儿走近自然、走近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运用鲜活的素材、场景,及灵活的方法,打造“活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教育。教师需要确保幼儿的安全,创造“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幼儿教育机会,挖掘与开发自然、生活资源,引导幼儿多在自然中感悟、生活中探索,在亲近自然、探索生活中快乐成长,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圆圆.浅谈幼儿游戏回归自然与回归生活[J].课程教育研究,2018(6):81-84.

[2]林燕飞.浅谈如何使幼儿的游戏回归自然与生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97.

[3]陈佩亮.对“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教育理念的感悟[J].甘肃教育,2017(12):121.


5fe163c37f106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