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护理观察

吴宁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针对尿毒症病人出现的皮肤瘙痒情况,探究运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的成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再对其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强实施饮食、心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后,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患的肤瘙痒治愈程度与常规组患者比较,护理组略高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再加以实施饮食、心理、病症及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其对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护理

引言:

尿毒症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虽然对患者生命构不成直接威胁,但瘙痒难忍给其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有报道显示,尿毒症患者中,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约为36%左右,并且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在透析治疗患者中,约60%~9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症状,也说明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生与透析治疗存在相关性。因此,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需积极进行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100例。常规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5.20±1.50)岁,透析时间6.20~14.10月,平均透析时间(11.20±0.30)个月。护理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21.50~59.30岁,平均年龄(35.60±1.20)岁,透析时间7.60~14.50月,平均透析时间(11.50±0.40)个月。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透析时间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肾衰竭、尿毒症疾病诊断、伴有程度不同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入选前期未实施过血液透析处理。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听力障碍、合并其他病症等患者于治疗前期排除本次调查。

1.2方法

1.2.1常规组

对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嘱咐患者及时服用药物,注意饮食健康。

1.2.2护理组

患者在常规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以实施饮食、心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因长期皮肤瘙痒易出现心情焦虑、烦躁等情况,医护人员需针对此类情况做出解决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耐心叮嘱患者减少抓挠次数,避免出现皮肤受伤情况,消除患者因皮肤问题而产生的恐惧心理。(2)病室指导。医护人员需严格做好病房清洁工作,注意室内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室温在23℃~25℃之内,室内湿度在50%~65%之内,避免因病房过于湿润或干燥而导致病患身体不适。要及时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3)饮食护理。医护人员需嘱咐患者多食用含磷少、糖分高、含钙物质低的食物。(4)健康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回院进行复查,检查肾功能、血常规以及甲状腺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后的皮肤瘙痒治愈程度、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1)皮肤瘙痒治愈程度:显效:皮肤瘙痒有显著的治愈情况,白天无瘙痒,夜晚间歇性出现瘙痒,睡眠质量好;有效:皮肤癌痒症状有部分治愈,但仍出现轻微强痒,对病患生活无严重影响,夜间可正常睡眠;无效:皮肤瘙痒症无治愈情况,白天、夜晚均有强烈痒意。(2)护理满意率:采用百分制计算,非常满意:95~100分,满意85~94分,一般84~70分,不满意70分以下,满意率包括非常满意和满意。(3)生活质量包括心理评分、回访成功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5fe017324a79b_html_75cd00098d238ecd.gif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患皮肤瘙痒症状比较

护理组患者患的肤瘙痒治愈程度与常规组患者比较,护理组略高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组护理满意率为94.34%,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79.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住院时间、心理评分、社会功能比较

护理后,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心理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尿毒症皮肤瘙痒是指患者皮肤出现干燥、瘙痒难耐症状。尿毒症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发展至终末期后,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研究显示认为皮肤瘙痒症状与尿毒素刺激存在相关性。在尿毒素刺激作用下,患者皮肤中的肥大细胞内皮脂腺、组织胺发生萎缩,进而使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钙磷及血浆P物质沉积等情况。且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过敏反应也经常发生,也是皮肤瘙痒发生的原因之一[1]。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微炎症状态也与尿毒症皮肤瘙痒有一定关系。在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治疗时,方法比较多,如口服活性碳、局部外用药、紫外线光照、抗组胺药、物理治疗、充分透析及甲状旁腺切除术等,均对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但整体疗效并不理想[2]。目前,单纯的尿毒症患者皮肤出现瘙痒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医学上并未有明确的依据,但有相关研究发现,引发皮肤瘙痒的有一些因素,具体为,与患者皮肤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有关,且主要是中分子和大分子尿毒素的刺激而引起周围神经的病变;患者的皮肤组织中严重缺钙、镁、磷等物质所致;患者甲状腺发生增生,引起肾脏功能衰竭;皮肤组织腔体的血液浓度升高,血糖里阿片物质增加有关[3]。近年来,研究证明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实施常规的血液透析滤过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其被广泛应用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此种治疗方式成为了临床上被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推崇的治疗模式[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病患进行治疗护理后,护理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这表明,经过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再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有效优质的护理干预,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止痒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付志辉,陈莉,赵子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J].上海医药,2020,41(01):19-20+55.

[2]唐建,朱倩莹,刘莉,项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疗效[J].医学信息,2020,33(01):118-120.

[3]葛荣秀.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科,2019,14(06):725-727.

[4]郭志飞.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和皮肤瘙痒症状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4):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