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3

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梁超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陕西宝鸡 721013


【摘要】目的:评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86例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纳入实验资料,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是抽取时间,以抽签法对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3例。分别予行常规教学、案例教学法,比对两组教学前后成绩分数、学生能力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1)医学生教学前成绩分数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学后理论成绩分数、标本成绩分数、总成绩分数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科研能力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医学生教学满意度(95.35%)高于参照组(79.07%),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学生成绩水平,改善医学生的各项能力与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案例教学法;满意度


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较高,其内容较多、架构相对复杂,且存在诸多平时不常用的晦涩名词,极易造成医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1]。对此,本研究就人体解剖教学方法加以讨论,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我院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纳入实验资料,86例,分组法为抽签法,分别是实验组(n=43)与参照组(n=43)。实验组医学生女男比是23比20。年龄上限24岁,年龄下限17岁,年龄均值是(20.49±1.62)岁。参照组医学生女男比是21比22。年龄上限23岁,年龄下限17岁,年龄均值是(20.45±1.58)岁。对2组医学生年龄、性别数据资料实行验证,P>0.05,具有可比性特征。

1.2方法

参照组予行常规教学,实验组实施案例教学法,以多媒体方式开展案例教学,教师为护理专业学生选择教学案例,选择人体解剖典型或经典案例,另外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部分危重症或疑难症案例[2]。例如,在讲解肝脏结构期间,教师可选取以临床肝硬化所致肝门静脉高压的患者病案,将患者临床信息、检查结果、治疗过程、疗效评估等相关内容,在实际教学1星期前将全部资料发放至医学生的邮箱,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指导医学生熟悉资料,针对案例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加以预习[3]。教学期间教师可通过案例引入,通过启发式提问,问题包括:肝脏解剖结构的特点、患者发生便血、呕血的原因、肝硬化与肝门静脉高压的关系等。为护理专业学生构建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氛围,帮助医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应用理论知识于案例分析之中,进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4]。指导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小组讨论阶段应该包括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以及教师总结四个环节。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86例医学生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计量资料表示成(均数±标准差)形式,包含: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分数、标本成绩分数、总成绩分数,实行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表示成例数n(%)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包含: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科研能力情况及教学满意度情况。P<0.05,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学生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分数、标本成绩分数、总成绩分数比较

对比医学生教学前后成绩分数数据(见表1),医学生教学前成绩分数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学后理论成绩分数、标本成绩分数、总成绩分数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1:医学生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分数、标本成绩分数、总成绩分数比较[]

组别

例数(n)

理论成绩分数

标本成绩分数

总成绩分数

教学前

教学后

教学前

教学后

教学前

教学后

实验组

43

34.29±3.75

60.33±2.21

14.63±3.09

25.80±1.97

49.81±4.89

86.36±4.17

参照组

43

34.36±3.70

56.44±2.70

14.68±3.02

21.87±2.35

49.74±4.96

78.38±4.20

t


0.0871

7.3108

0.0758

8.4039

0.0659

8.8414

P


0.9307

0.0000

0.9396

0.0000

0.9476

0.0000


2.2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科研能力情况比较

对比医学生能力情况数据(见表2),实验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科研能力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2: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科研能力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创新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团队协调能力

科研能力

实验组

43

42(97.67)

41(95.35)

40(93.02)

43(100.00)

参照组

43

35(81.40)

33(76.74)

32(74.42)

36(83.72)

X2


6.0808

6.1981

5.4603

7.6202

P


0.0136

0.0127

0.0194

0.0057


2.3医学生教学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比医学生教学满意度情况(见表3),实验组医学生教学满意度(95.35%)高于参照组(79.07%),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3:医学生教学满意度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完全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实验组

43

28(65.12)

13(30.23)

2(4.65)

41(95.35)

参照组

43

19(44.19)

15(34.88)

9(20.93)

34(79.07)

X2





5.1078

P





0.0238


3讨论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质量对于医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保障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5]。对此,本研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结果显示,医学生教学前成绩分数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教学后理论成绩分数、标本成绩分数、总成绩分数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科研能力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医学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案例教学法能够促使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以及理解得以加深,并且对于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给教师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教师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压力进行了有效的减轻,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进而对学生的人体解剖学学习能力以及交流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6]。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并根据典型案例实施讨论,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理解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极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人体解剖学学习效果。

综合以上结果,案例教学法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邵玉普,王静,王彦, 等.多媒体配合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3):332-334.

[2]李琨,张少杰,白雪, 等.虚拟仿真在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3):16-18.

[3]齐书妍.应用CBL教学法提升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J].饮食保健,2019,6(47):278-279.

[4]章辰琛,张磊.C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3):3003-3005.

[5]汤亚.多媒体案例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2019,(1):261-262.

[6]赵晓艳.LBL联合PBL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6):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