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1

谈谈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

彭丽

四川眉山青青血液透析中心 四川眉山 620010

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人群的不断增加,使得其护理风险因素增多,这使得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变得尤其重要。对血液透析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及时预警不正常状态,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优化血液透析护理结果,提升血液透析护理管理的水平。因此,加强对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血液透析护理的概述

在肾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中,血液透析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作用是替代肾功能进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主要有两种通路,一种是在透析之前在患者的经脉上事先插上透析用的导管,插管时可能会引起疼痛,但是插管后会保留在患者血管中,这样在后续使用这个导管时不会给患者造成太大的痛苦;另一种是动静脉内瘘,使用内瘘穿刺将患者血流引出,之后使用透析器透析,这一过程患者不会有痛苦的症状,只是在穿刺时有一个短暂的痛苦。

血透析护理是为了患者能够更好的治疗,但是因为血透析方法专业性较强,且操作相对复杂,所以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引发风险事件,不仅会影响疗效,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1. 血液透析中主要存在的风险类型

  1. 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是血液透析中主要存在的风险类型,表现在知情告知不足、存在潜在血源感染风险、通风不良、血管通路维护不善等几个方面。

首先,知情告知不足表现为护理人员未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对于透析风险、注意事项、并发症及收费标准等相关问题并没有明确告知患者,以致于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诊疗意外,患者及家属便认为是人为操作失误,将正确的治疗措施作为诱发不良后果的原因,这不利于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在血液透析前收费标准告知不足,以致于时常发生收费纠纷问题。

其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在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护士所进行的穿刺、药物注射、标本保存、针头处置等操作存在潜在风险,一旦出现针刺伤,则容易引起血源感染,尤其是被患有乙肝丙肝病人使用过的穿刺针刺破,则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几率非常高。

再次,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频繁接触挥发性的灭菌消毒剂,长时间接触会对眼睛和皮肤造成损伤,有的消毒剂在接触后会立即造成伤害,有的消毒剂则是在长期作用下出现中毒,甚至是致癌。而主要因为血液透析时间较长,但没有定时通风换气,以致于密闭空间中的微生物密度较高,容易造成呼吸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最后,血液透析属于侵入性操作,一旦穿刺者经验不足,或者是患者的身体耐受程度不理想,则很容易引起穿刺失败或血管通路感染的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1. 病人风险

首先,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病人会面临着凝血风险。主要原因是临床抗凝剂用置较小,而病人自身机能处于高凝状态。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抗凝剂设定失误、透析器有气泡、血流量状态不佳等,也会导致血凝。

其次,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病人会面临着出血风险。这一问题主要与操作时抗凝剂用量较大、穿刺失败引起血肿、静脉穿刺的管壁较薄等因素有关,使得病人出现出血,这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

再次,漏血也是血液透析护理时病人会面临的风险,主要与穿刺针固定不牢固、回血错拔静脉针、穿刺针连接不紧密等原因有关。

最后,病人还会面临溶血风险,主要因为在血液透析时有异形血输入,或者透析器中残留消毒液、灭菌水等杂质,使得溶血风险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3、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

(1)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首先,要充分尊重血液透析者的知情同意权,在透析前明确告知患者透析风险、注意事项、并发症及收费标准等相关问题,并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

其次,营造良好的透析环境,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并采样监测,包括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透析液的微生物监测;保持透析护理室通风微循环,每日紫外线照射杀菌1小时;明确划分普通区和感染区,做好透析患者肝功能、HIV抗体、梅毒等化验检查,做好隔离安排,避免交叉感染;及时处理使用的一次性管路和透析器,避免环境污染。

再次,注意血管通路感染防控,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密切关注导管与管理连接及各穿刺点情况,避免穿刺部位出现感染;做好患者皮肤管理,确保动静脉瘘出皮肤清洁;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需要固定护士操作。

最后,重视预防凝血,对于高凝、酸中毒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基础肝素量;对无肝素透析或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要密切关注静脉压、透析器的情况,及时处理;每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一次,轻拍或转动透析器,预防血栓。

(2)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血液透析工作的各项制度,包括隔离灭菌、无菌操作、透析器使用、水处理系统等工作制度和内容,并针对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预案;定期进行感染和质控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并消除;加强护士专业培训和法治教育,必须经过专科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操作,定期学习血液透析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医院制度等,避免人为操作失误而引发风险;定期对血液透析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消毒及保养,对设备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