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1

宫外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何耀莉

大竹县中医院 四川 达州 635100


在临床上,宫外孕也称为“异位妊娠”,常见的处理方法为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发病后会产生明显的下腹疼痛,腹腔内会出现大出血并伴随休克症状,而宫外孕手术后,由于手术方面的影响和患者个人因素的问题,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因此,找出宫外孕的护理问题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同时也能缩短患者的病程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1. 宫外孕的护理问题

  1. 疼痛。在宫外孕手术后,由于麻醉效果的褪去,让患者在从手术室转回普通病房后会产生程度不宜的切口疼痛感。一般来说,在手术后由于神经末梢的刺激性增强,多于术后24h内会出现明显疼痛。同时,由于个体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疼痛反应也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此外,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重要原因,如紧张、焦虑的情绪会导致机体疼痛阈值降低,更容易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疼痛问题。

  2. 腹胀。在宫外孕发病期间,腹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状。由于患者会出现下腹坠痛的表现,因此会由于腹部气压的扩张和腹痛剧烈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憋气、疼痛性呻吟的症状,让大量的气体通过气道进入肠道,被肠黏膜吸收,停留在肠道内;在宫外孕手术后,因禁食、麻醉手术、卧床等方面的影响,会造成患者术后肠胃蠕动功能下降,体内的气体难以在短时间内排出,从而出现了腹胀的问题。

  3. 不良情绪的出现。由于患者缺乏对宫外孕手术的了解,在出现宫外孕症状后会对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法产生过度担忧的情绪,而在需要予以宫外孕手术后,焦虑是手术治疗患者最常见的应激表现。特别是宫外孕引发疼痛时,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更为明显,且由于患者入院时间短,对宫外孕知识认识不足,从而在心理上缺乏了相应的心理准备,主要表现为表情呆滞、肢体僵硬、情绪低落甚至失控等。

  4. 肺不张。在宫外孕手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导致患者在转入病房后出现呼吸道分泌物急剧增加的问题,而后在切口疼痛、腹胀、长时间卧床的情况下,患者体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容易引发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状。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手术麻醉和长时间卧床的影响下,患者未能及时进行下床活动,腿部活动受限,静脉回流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1. 宫外孕的护理措施

  1. 疼痛护理。在患者逐渐从麻药中恢复意识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反应程度,并且适当予以镇痛处理,为宫外孕术后患者提供止痛药物。止痛药物的选择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且静脉输液的速度需要根据患者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进行适当调节,同时可以通过交流、看电视等方式来为患者转移注意力,减少对术后疼痛的关注。

  2. 腹胀护理。在术后48h内易出现腹胀反应,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术后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使用热毛巾为患者热敷下腹部,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同时还需加强术后的体位护理,及时帮助患者翻身,但注意切勿牵扯或污染患者的切口,防止出现感染症状。针对腹胀明显者,护理人员可适当予以开塞露打入肛门,或采用灌肠方式,可有效缓解不良体征表现。

  3.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应保持和蔼的态度,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增加患者入院后的安全感,消除其焦虑、 紧张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关注,还能消除其恐惧心理。而在宫外孕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病情、手术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多鼓励和开导患者,以增加其手术治疗的信心。

  4. 肺不张预防护理。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按时协助患者翻身,并告知患者翻身、咳嗽的重要性,以促进患者良好的呼吸功能状况。在术后第二天,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取半卧位姿势,鼓励患者咳嗽,指导患者将痰液咳出,不仅可以降低腹部切口的张力,减轻疼痛,同时有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适当予以雾化护理,是预防肺不张、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5.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当患者从麻醉中恢复意识时,应为患者予以腿部按摩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腿部被动运动。在卧床期间,指导患者掌握肢体活动的方法,让家属多协助患者进行下肢按摩,2次/d,15~20min/次,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