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探究让教育回归本源—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有效探究让教育回归本源—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探析

胡强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岑河中学,湖北省荆州市, 434010

摘要:在研究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时应该将物理探究落实到教学的实践环节当中,使得物理的课堂探索不固守于探索模式,旨在通过物理探究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或者体验到结论背后所隐含的知识与文化。让学生通过掌握物理的知识与技术来完成对于人格的构建和生命的认知时,物理课程才能发挥到真正的价值,使得物理探究教学回归教育的本源。

关键词:教育本源;初中物理;探究教学

引言

物理探究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的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主,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教学来向学生讲授物理知识,从而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实现物理探究的教学,使得学生通过探究教学来发现物理知识的规律,发挥学生在物理探究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提高物理的教学效率。本文以两个课例为支撑来探究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探究教学当中,建立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

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教学需要初中学生的广泛参加,传统的物理教学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述,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更加注重对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及在对物理知识探究过程当中学生的获取及体验。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当中开展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时,应该创新多种的物理探究形式,带动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并且应该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高质量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以及探究,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有效的开拓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探究。

在物理的科学探究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应该给学生进行物理知识一点一滴的灌输,而是应该合理的引导他们开展对物理知识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展开进一步的深入钻研,但同时,教师应该避免走向探究教学的另一种极端,那就是完全放手,完全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与学习,这样容易使得学生对于物理探究学习处于无目标,无头绪的学习状态,从而降低了物理科学探究效率。  

课例一,带领学生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小车下滑的实验,当小车放置的位置越高,学生就会发现底下的木块被小车撞击的就会远,同时如果小车的重量越重,那么底下的木块也会被撞击的越远,此项实验得出结论的难度较低,即使有些学生不做此项实验,学生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得出该项实验的结论,为此很多学生认为此项实验简单,为此不愿意试验,或者有的同学提前对于书本的实验进行了预习,为此觉得没有必要进行此项实验,每个同学都知道的结论为什么还要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如果教师开展科学的探究教学则有可能成为假

教学,因为学生对于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的此项实验没有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在开展之前展开对于实验的调研,调查学生对于实验的想法,如果很多学生认为对于此项实验有充分的把握,而此项实验又是能量当中较为重要的实验操作案例,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此项教学内容的探究教学时,除了带领学生完成课本当中既定的实验内容之外,还应该提出一些针对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假设性问题的提出,从而让学生通过对于假设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有所获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于分组实验当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统计与收集,然后教师带领大家对于实验当中出现的状况进行讨论,例如有些小组进行此项实验时木块没有放置在水平木板的端点可以吗?每个小组放置木块的位置不一样可以吗?有些小组进行实验时木块会偏离木板,从而很难记录木块最终的停留位置,应该如何解决?

二.注重物理探究教学当中的引导,发挥学生的探究教学主体地位

课例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按照图一进行电路的连接之后,让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然后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大小之间的关系,并且之后将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且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图一:

5fd95da8d796b_html_1d99ca74896d43b2.png

在进行此项实验时可以发现,有的同学进行此项实验时可以很容易的得出三组数据;而有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会出现不同的实验问题,从而导致实验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有的小组则只能测量出一组数据。

在此项实验的操作过程当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此项实验时,教师应该在每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当中进行巡视,然后教师选取数据记录较为合理的小组,对于数据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通过研究展示的数据来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关系”。再结合在前面的实验当中,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关系,进而得出欧姆定律。

虽然此项实验的教学流程是完整的,但如果教师在与每个小组进行实验的深入交流与观察时才会发现,每个组的实验当中都会有许多的问题。首先对于实验数据正确的小组而言,有一部分的数据是小组认真且真实的操作完成的;而有的小组虽然能做出一组或者两组数据,但是却发现第三组数据不能够顺利的,因为在实验过程当中,学生不管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都不能够使得电压不变;有的小组则根据实验得出两组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的反比规律,进而推测出第三组数据,从而得出的数据是凑出来的数据。甚至有的同学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提前的预习,已经提前得知反比的规律,为此,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去操作实验,更不会去思考为什么电压怎么都不能调节到之前控制的数值,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去进行数据的拼凑。如果教师针对此部分学生的数据进行展示,则给予了学生进行造假的机会以及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实验操作变成形式,由于教师的不合理夸奖,而使得那些认真做实验的学生产生挫败感。

该项实验的最终目的是需要学生得出欧姆定律。此项实验对于电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项实验的操作当中,学生会发现会涉及到很多的实验数据分析工作和发现很多的实验现象,为此针对此项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开展此项实验之前,教师应该针对此项实验给予学生适当的交代。

1对于电学实验当中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学生应该主动尝试解决与排查,如果不能解决,应该向老师及时求助。

2在进行实验的操作过程当中,对于数据要如实的记录,如果没有得出数据,也要记录在实验操作过程当中出现的现象,之后对于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

3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不是每项实验或者每个小组的实验都能够顺利的完成,对于不能完成实验的小组,成员不要气馁,对于在实验当中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数据进行如实的记录,因为这些数据以及出现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将来很多的电学问题都会涉及。

4如果小组在进行实验时出现了电流与电阻的数据关系不是反比关系,则不能认为是错误的实验或者是放弃此项实验数据,应该将此项数据展示出来和大家一同分析,并且找出原因。

通过以上的两个课例的探究教学,可以发现在物理的科学探究教学过程当中,不仅是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完整结构以及教学的顺序,同时还需要发挥学生在科学探究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物理教学知识能够有所收获,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学生在实验当中没有得出正确的数据,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接纳学生的错误,并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所在,从而实现师生的正确交流。从而使得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物理知识来理解物理探究教学的意义,不是为了书本的结论而去探究,使得探究教学成为形式主义。也方便学生在以后的物理习题的解答或者物理实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有借鉴的经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的最高目的是让学生在科学的探究知识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拥有认真做事,诚实做人的精神。在探究教学当中将教育的原始目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核心,才能够使得物理探究教学摆脱形式主义,从而体现探究教学的真正价值,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晨.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其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2]邓超美. 提高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3]吴进雅. 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韩开云. 小组合作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的运用[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四)[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作者简介】胡强,1976年10月28日出生,男,汉族,籍贯: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一级教师,湖北文久江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和物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