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机关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机关 机关事业单位 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苗苗

葫芦岛市龙港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省葫芦岛市 125003

摘要:在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规范、合理、有效地履行社会职能,是一个至为关键的命题。在这一进程中,预算作为对公共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及其自身运作管理的主要手段,无疑居于重要地位。鉴于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预算过程中尚存在诸多缺漏,亟须基于整体主义立场,完善机关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工作,分析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本文结合现阶段机关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和管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期为相关单位工作人员预算思维的多元化转变以及预算工作的改进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预算管理;问题分析;路径优化
  

1 机关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编制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我国的预算编制工作已经是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当中最常规性的工作内容,合理运用预算编制工作不仅能够有效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支变化,还会在一定层次上反映出作为资金物化形式而存在的国有资产增减变动实际情况,而且在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时,还应当在财务预算体系当中包含资金收支安排、资产的构建以及配置等相关计划,这就是“资产预算”。而所谓的“资产预算”作为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清晰的反映出了预算年度内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有关国有资产配置方面收支计划,还会在一定层次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整体规模、业务活动方向等。由此可看出,资产预算的编制和财政资金预算是属于相辅相成的形式,但是资产预算还不等同于财政资金预算,资产预算的主要方向是在于它是属于政府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而做出的机关事业单位资产购置,以及配置和处置等相关决策,所以主要体现的是由资金物化形式从而存在的国有资产增减变动计划。

2机关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收入的预算数值与实际数值出入较大

很多机关事业单位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前期调研和分析,只是根据上级下发的指标,理想化机械化的将指标进行二次分配。或者采用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来确定预算的数额,缺乏科学化的管理,甚至没有全面考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费用,造成实际收入数值和预算出入比较大的现状。同时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与实际执行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及时的问题,缺少能够既掌握该机关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规划又能掌握如何参照过去预算决算数据制定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的人才。这样就导致预算编制的结果可能会失真。

2.2 基本支出预算没有考虑全面

机关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地考虑人员的工资福利状况,考虑“三公”经费的压缩现状,考虑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的按明细科目分类的现状。如果只是机械地根据去年的执行情况编制预算,就会出现问题。另外,一些差额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在不准确的预算数据下,更难得到保障,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在年末进行账务调整,最后又导致下一年度会计核算数据反映信息不真实的后果。也就是说基本支出预算环环相扣,在制定之初,就应该综合考虑。

2.3 预算单位对部门预算的认识不足

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对于部门预算的认知不足,忽略了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部门领导缺乏基本的责任意识,认为编制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忽视了对本部门的严格把控。实际上预算是通过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实现目标的安排和行动计划,需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逐级上报、审核和汇总。此项工作严肃且认真,是一个集业务、资金和费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体系,需要各个单位配合好,群策群力,做好此项工作。

3机关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中问题解决建议

3.1 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财务部门需要起到领头作用,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全单位对于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预算编制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否,需要切实地增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内部之间做好协调,把预算工作当成一个大事来抓。同时预算编制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参与各项培训,了解政府的宏观信息政策,提高预算的编制效率,确保所编制的预算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和实际应用性。

3.2 降低财务风险和审计风险

机关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主要是依据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前提。对于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一定要使用政府采购的模式,图书政府的主导性地位。要按照采购的项目、数量和资金来源编制政府的采购目录和清单。对于建设项目和专项的支出,需要提供支出项目申请,出具项目论证报告。碰到政府要求的刚性支出项目,需要合理地做好预算,不能违背国家相关制度的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掌握财务的真实状况,参考以往的预算执行情况,测算好支出项目的支出范围和标准,结合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做好各个部门的预算,最后汇总到单位形成“大预算”。这种共同编制预算,实施项目预算内部或者外部专家评审的方式,可以完善整个预算环节,有利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部门预算的快速发展,值得学习。

3.3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

2019年1月1日起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严控“三公”经费,确保工资运转、基本民生等“三保”政策有效落实。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根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19]17号),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完善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提高警惕预算编制科学性,加强项目管理,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构建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

3.4 加强预算执行中的控制力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想要确保预算执行,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努力。预算执行的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力度,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应该经常性地进行内控检查,降低财务的运行风险。对于在检查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要及时给予奖励和表彰;出现问题的单位,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会有助于保障预算的执行,确保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3.5 强化决算管理和审核力度

只有加强决算审核力度才能够保障预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项目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核算的,需要决算去反映整个预算的执行情况。具体的做法是控制好基础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分别核算,对于项目要严格地按照预算内容单独核算。同时,决算将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结果的依据和参考,预算单位要明白需要更有动力的保障预算和实际执行的一致性。

4 结束语
  在预算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的整体浪潮下,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预算相较以往已有较大进步,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法治化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缺漏。预算编制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新挑战、新需要,我们应在管理模式的优化、工作内容的拓补、专业人员和组织建设上统筹并举,以实现机关事业单位预算建设的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刘剑文,熊伟.财政税收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48.
  [2]苗静.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8,30 (0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