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挫折承受力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浅析初中生挫折承受力问题研究

张瑞敏

安阳市第四中学 45500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社会成员的初中生也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其他方面的压力,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部分初中生由于无法承受挫折的打击,从而出现离家出走、自杀等不良后果的案例越来越多。于是,社会各个方面开始逐步关心对初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初中生挫折承受力的呼声也愈来愈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性质和课程设置决定了它成为学生品德培养的主阵地。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初中生挫折承受力,问题,对策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初中生挫折承受力现状分析

(一)对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不仅应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在升学目标的压力和学校日常教学任务的安排下,思想品德教师也无法更多关注和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即使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案例和方法,很多老师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只能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挫折承受力培养,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二) 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实际,简单说教

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虽然包括理论指导,但如果只有理论灌输和说教,效果可想而知。当教材中涉及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方面的知识,或者当学生面临挫折,需要给予帮助时,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有效帮助,挫折承受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三)流于形式,忽视个体,急于求成,收效甚微

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针对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拓展延伸活动,例如:开展主题班会;办一期黑板报;举行一次知识讲座等。由于没有将检验效果落到实处,仅仅以口头讲授或文字传授向学生讲明道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些活动形式仅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并没有起到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的作用。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初中生挫折承受力受限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偏差和方法的不科学性

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理解的并不透彻,他们重视学生知识的背记,答题能力的提升,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为不在教学常规考核范围,往往被自动忽略。虽然有些教师认识到了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的重要性,但在观念上又存在偏差,认为只要靠理论指导,让学生多吃苦,尝试失败就能够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在实施中,方法又过于单一,忽略个体差异,急于求成。

(二)家庭教育的失误和社会不正常现象的误导

在与家长的访谈中,多数家长明确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关注较少,最注重的是成绩和分数,针对孩子出现的情感波动和情绪状态,他们通常会忽略,在每次考试前,很多家长会许诺,如果孩子达到某个名次,家长会给相应的奖励,而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家长通常会指责甚至拳打脚踢,拿别人的成功来刺激孩子,虽然个别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告知家长要冷静分析孩子失败的原因,但自己却无法控制情绪,反而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三、实现思想品德教学提高初中生挫折承受力的对策建议

(一)从教师方面

1、 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素质的增强对初中生挫折承受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方针政策、培养人才目标,要通过教师实现,教师素质对学生素质有重要影响,要提高初中生的挫折承受力,必须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职责除了教授知识,更要育人,职业角色也应进行相应调整。12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方法的科学性

1)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理念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教学给出了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多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明确写出三维目标,但对三维目标的本质并没有吃透,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蕴含的要求很少被挖掘出来。

2)深挖教材,实现知识运用

现阶段我国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本实行一纲多本,笔者任课的安阳地区推行人教版,分为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在这些教材中,关于挫折承受力的内容比比皆是,学生对教材并未深入了解也没有充分利用,因此笔者对三个年级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整理出涉及挫折承受力的相关知识。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承受力方面的指导提供了有利条件。

3、发挥榜样力量,传递正能量

对初中生而言,最好的榜样来自于身边的同学、老师、家人,这些人中有些是作为“重要他人”的身份出现的,尤其是和他们有着同样学习和生活经历的同学。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要留心挫折承受力方面的教育素材,选择时机适时进行教育。同时,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内外关于战胜挫折的一些人物或者事迹来激励学生,这些人物和事迹无不激励初中生不断战胜挫折,将困境转化为顺境,成为其新的努力的起点和成功的台阶。

(二)从学生方面

1、提高挫折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从发展的观点说,挫折对初中生并不是坏事,反而是一种锻炼。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通常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挫折的考验也往往无法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认识到挫折的可战胜性,挫折只是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暂时碰到了一些障碍,并不意味着彻底失败,要认识到挫折并不可怕,要领悟挫折的价值,并且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其利用和转化,就一定可以战胜挫折

2、正确评价自己,合理调节抱负水平

自我认知是主观我对于客观我的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分析、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等。3“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也有长处和短处。当前初中生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正处于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情绪化严重,对生活、学习缺乏经验的阶段,期望值过高,当困难来临时,往往缺乏准备,致使自己遭遇失败,从而出现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产生忧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如果固执己见,不加调整就会长期沉浸在挫折中,致使挫折感强烈。所以,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不足之处,实事求是评价自己,在此基础上,创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

参考文献


[1]吉成名.论学校德育活动方式[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邹亨刚,刘玉玲.挫折承受力的教学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3]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N].中国青年报,1999-2-25.

[4]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思想品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7.

[5]于漪.教育魅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

[6]高晓明.初中生自尊、挫折承受力的学习态度的相关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07):22-23.


1于漪.教育魅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

2高晓明.初中生自尊、挫折承受力的学习态度的相关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07):22-23.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