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

买超

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合理地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用于城市道路、建筑等规划建设中,有助于城市雨洪管理,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本文以S县为例,分析城市内涝原因,从而提出城市雨洪设施多尺度规划策略,提升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控制;利用规划

1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城市建设在城市排水上,主要通过建设工程管道、管渠等设施进行排水处理,因此在城市防洪、排水等工程的规划上相对落后,对雨水资源的再利用意识也比较弱,与此同时,在编制城市排水规划时,并没有将雨水在其中的资源地位融入其中,对雨水的处理通常是直接排放,关于雨水再利用方面的编制内容比较少。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就是基于上述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思路,在当前国际城市发展中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建设案例,我国可借鉴成功案例并根据当前国情实际,有效解决城市在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雨洪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是当前对城市内涝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就浙江这一城市来讲,其年均降水量为1604mm,但频发内涝灾害,究其根本原因,主要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城镇化发展进程过快,使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其二,城市中绿地面积比较少,硬化地面增加,使得水自然循环方式因此发展改变,若遇到暴雨天气时很容易出现洪峰,导致雨水排放系统因此瘫痪,以上足以表面进行城市雨洪基础设计规划具有重要性意义。

2 国外城市雨洪管理现状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探究更为高效的城市雨水利用发展模式。就英国来讲,自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对雨水利用和排放开展研究,是当前国家中研究雨水管理比较早的一个国家,该国政府部门专门针对可持续排除系统出台可持续排水系统规划阶段、建设与维护管理以及该体系的监管等相关规定,以此起到政策保障作用。

3 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

3.1 海绵城市与排水防涝的相互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海绵城市建设概念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等一些国际雨洪管理理念有很多接近的地方,都是基于对雨洪管理、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角度而提出的,以此来提升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使城市建设与其相关管理体系相结合进行管理。

3.2 兼顾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重点解决以下两方面的建设问题。其一为城市内涝问题;其二为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就当前建设实际来讲,很多区域并没有对城市径流污染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态度,虽然已有城市意识到治理城市径流污染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其中还是有很多城市没有将这部分问题纳入建设中,为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应重点解决雨水径流污染问题。

4 S县为例分析城市内涝原因

S县地处汉江平原中西部,北高南低,总体平坦,略向东南倾斜。受荆山余脉尾部影响,形成低山、丘陵岗地区、平原湖区3种类型,以丘陵岗地区类型为主。城市内涝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排涝出路不畅

S县地形由北侧的山地丘陵过渡到南侧的低洼平原,汛期雨洪从山地排下,洪峰集中且持续时间较长。目前排涝出路为:沿西荆河向南至长湖、田关河,最终沿东干渠排至总干渠。而由于西荆河跨越引江济汉渠处采用6孔4.8m×5.0m箱涵,输水能力存在瓶颈;同时汛期长湖、田关河水位较高,导致下游水位顶托,排涝出路不畅。

(2) 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主要包括管网系统建设不完善和建设标准滞后两方面。雨水管网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现状排水管网配套建设未成体系,且存在部分雨污合流管道。建设标准方面,由于现有城市管网按照旧规范设计施工,不满足新规范重现期最少取两年,m取1的要求,设计流量偏小。

(3) 城市建设开发不合理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S县新建了办公大楼、住宅和道路等,开发建设改变了原有下垫面条件,导致降雨径流高峰集中;同时原有河流湖泊逐渐被人类活动侵占,调蓄能力降低,叠加前述径流高峰影响,使得内涝时有发生。

5 城市雨洪设施多尺度规划策略

5.1 宏观层面

基于流域全局进行分析,就城市和乡村的多个角度着手,结合当前流域洪涝、污染以及灾害情况,通过运用雨洪调蓄、水体净化等综合性的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来进行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构建,从整体上来讲,将流域作为有机整体和生命系统,从源头的角度来进行污染源控制,保护水源地、林地等方式来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作用。

5.2 微观层面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是基于现有的城市雨洪设施的补充,在降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通过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减少洪峰和总流量,降低城市雨洪设施承担的压力,还具有雨水收集、回收、储蓄等方面的功能。除以上之外,根据“集、输、渗、蓄、净”的治理手段,将其与雨水链设计理念相结合,以此来建立多层次雨洪基础设施。具体如下:(1)集流:绿色屋顶、雨水罐;(2)传输:植草沟、渗管或渗渠;(3)渗透: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渗井;(4)储蓄:蓄水池、湿塘、雨水湿地;(5)净化: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透。

5.3 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要点

其一,将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作为建设目标,重点对水生态敏感区域开展保护性开发,使其能够与当前城市雨水管道、超标雨水排放、低影响开发这些系统进行有效衔接,以此来达成整个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

其二,进一步强化对雨水区域的管控力度,通过削减雨水源头,对雨水排水分区和出路科学合理地分布,基于对自然径流的保护和修护,对其所在区域的土壤性质、水域面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全面分析,积极运用低影响开发设施来强化雨水源头的就地消化能力,例如雨水花园、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等。

其三,对超标雨水的引导和处理。为确保城市环境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对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超标雨水集中处理的重视,根据当前城市实际,通过建立滞洪带的方式,以此来促使雨水能够延迟下渗,并在该处进行多种类型的绿化建设,将绿化建设与滞洪带两者有效结合,并种植一些耐水的植栽。

结束语

“海绵城市”建设这一理念从提出至今,在国内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有非常好的反响,其具备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强对海绵城市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规划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汪齐,余太平,何延召.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道雨水回用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9,50(06):78-81.

[2]金吉利.基于海绵城市背景的雨水花园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9(22):132-133.

[3]胡强.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积水点雨水排水系统改造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1):73-76+12.

[4]刘雨,宋健.LID理念下海绵城市雨水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