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学风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0
/ 2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学风建设

张韩 熊奇 金英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优良学风是一个高校应具备的主要发展因素,优良的学风能够形成和谐、独特的教育心理环境,满足当今社会对素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主张教育的重点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积极品质。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能否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幸福、希望、自信、快乐,从而培养其积极品质,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学风建设

引言

新学风的建设都是在原有的学风建设基础上进行不断的翻新和完善中建立起来的,优良的学风建设不是施教者单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高校的全部师生共同更新自己的传统观念。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从积极角度对人们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心理学新兴学科,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原则及方法来研究幸福,主要提倡人们心理的积极取向。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效优良学风建设中,则主要侧重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自信、幸福与快乐,促进其综合发展,从而推动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

1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①学风建设是顺应现阶段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想要顺利的进行各项教育活动,培育人才,首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学风,加强学风的建设满足了当今社会和高校发展的需求。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越发离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社会经济发展舞台的边缘走向社会经济发展舞台的中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是为社会各个企业培育人才的重要场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所以高校必须要做好人才的培育工作,想要为社会培育出栋梁之材,首先就要提升教育品质,其次是要有效的推进学校的发展,在猛烈的竞逐环境中占得立锥之地,提升学校的声望,而想要达到这些目的,就需要学校提升教育品质,完善学校的建设,扩大学生的规模。所以学校必须要加强学风的建设,以为教育品质的提升奠定坚固的基础。②学风建设是提升和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虽然我国各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质已经有所提升,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教育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学风建设不光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也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学风建设既是学校育才的需要,也是学生成才的需要,两者的利益密切相关,互相一致,所以,它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只要紧紧抓住学风建设这个关键不放,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由此可见加强学风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只有以学风建设为基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才会有所提升。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2.1加强高校教学改革

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老师的指导收获更多的正确知识。积极心理学对于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则在于使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在充足的条件下,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并采用积极的心态相信学生能通过自身的转变与能力对学校学风进行建设与完善。故学校教育改革及其学风的优良建设,应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与积极性,继而从本质上解决高校学风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可建设一支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教师队伍,采用积极心理学的观念,利用“赏识教育观”,用平等、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所存在的潜能与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能发现自身的长处与优势,并以取长补短的方式推动自身的发展。例如,在学校社团活动中,学校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每个系、每个班级的学生对“学校社团的拓展”等问卷内容进行填写,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填写认为能展现自我与发挥自我的社团活动及社团类型。通过凝聚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让学生能在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健康积极地发展,为优良学风奠定基础。

2.2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促进个体积极品质的构建。社会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建和谐、温馨、有序的网络环境,宣传青年学生奋发学习实例,破解读书无用论等负面言论,实现以网络和社交平台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积极的社会舆论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希望感,以充满希望的思考方式不断学习,进一步激发积极向上的求学热情,进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2.3加强高校师资建设,构建积极朋辈关系

师资建设是优良学风建设的核心环节,积极心理学指出消极的教师会毁掉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快乐,而积极的教师能够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乐趣,他们会把教学当作一种使命。积极的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能够注重构建和谐的朋辈关系,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专注学生个体发展,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团队,以团队的力量促进学生互帮互助。发展赏识教育,注重因材施教: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功能应该在于建设而不是修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的、健康的普通人,而不是少数有“问题的人”。高校的教育应该着力发挥积极心理学内容和目标、模式和方式、教育评价、教育主体等要素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培养自我欣赏的能力,以赏识的眼光重视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积极思想品质。

2.4加强教学方法和媒介的运用

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可以很好地改善教学环境和烘托氛围,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包括:各种既有“教育性”又有“趣味性”的游戏,用来打破僵局、推动进程、强化效果等;各种信息载体,如音乐视频、图画模型、典故美文等,用来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感性的认识;各种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内容,如即兴演讲、专题讨论、情景模拟等,用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自身、与实际直接相连,促进其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2.5完善学生奖罚规制

高等院校想要创建良好的学风,就必须要完善学生奖罚规制,把学风作为学生奖罚规制的重要准则。在积极评选优秀学生、优秀班集体等活动时,要以培育学生们的积极上进精神,使学生深刻掌握专业知识为目的作为进行活动的主要目的,提升学生们的独立探索技能。对于一些进步大、表现良好的学生提出鼓励和赞扬,并根据现实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提升学生的探索技能的培育,激励学生独立探索,支持学生们发表一些学术论文,参加一些艺术类、科技创新类的比赛,作为参与人员跟着老师一起做科研项目等等,这些做法都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创建。

结语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让许多大学生存在懒散、不重视未来发展的情况,导致其在校过程中存在违纪等不良现象,对优良学风的建设形成阻碍。故学校要对不良学风存在的主要矛盾及问题进行探析,依托于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而形成优良的学风,对高校的优良学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沈丹,李思婷,肖帅军,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习倦怠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9(8):765-767.

[2]肖外平.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究[J].机电教育创新,2018(11):130.

[3]葛楠.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J].高教论坛,2018(9):24-26.
作者简介:
张韩,男,四川眉山(1999.07)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熊奇,男,重庆奉节(2000.0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金英杰,男,云南丽江(2000.0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