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有效教学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0
/ 2

农村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有效教学思路探讨

黄荣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华苑中学 , 广西钦州 535400

摘要:初级中学的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对说明文的特点的理解,致力尝试有效的说明文教学策略,以不断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成效。本文着重探讨了两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即趣味教学策略和“三步走”教学策略。运用有趣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讲义的兴趣,运用“三步走”教学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策略的恰当运用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明显标志是“淡化知识风格”,强调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要求,笔者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法,尝试探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我将谈谈我对如何提高初中解说课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一些看法。

一、巧妙导入。调动学习积极性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说明文的内容相对枯燥。它既没有小说那样动人的情节,也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更没有诗歌那样和谐的韵律。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尤为重要。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一种方法,恰当地运用图片、叙述、背景音乐等,可以首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文本的积极性。例如,当我教“苏州园林”的时候,我这样介绍:“你还记得赞美苏杭的话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就是说,苏杭如天堂般的美丽。多美啊?美女在哪里?我们走进苏州园林看看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变得活跃起来,兴趣盎然地阅读课文,并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把握事物特征

在说明性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特点是关键。人力资源有三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来自文章的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因为它们往往反映客体的特征。在阅读说明文字时,我们必须注意找出重点段落。大多数重点段落都会有一些一般性的陈述,或者总结上述描述的内容,或者导致下面的描述要点,掌握这些陈述往往等同于掌握描述对象的特征。例如,在《苏州园林》一文中写道:“无论游人站在哪里,都要让他们拥有一幅完美的画面,这一点很重要。”这句话强调了苏州园林作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的特点。另一个例子是文章《中国石拱桥》:“这种桥梁不仅形式美观,而且结构坚固。”一句话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美丽的造型和坚固的结构。其次,从材料的分析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的事物的哪个方面,并对其进行总结。例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道:“永定河被洪水淹没时,来势凶猛。过去河两岸的堤坝常常被冲走,但这座桥以前从未发生过,这显示了它的坚固性。桥的两边都铺有石板,有石柱和石柱。每根柱子上雕刻着不同姿势的狮子。有些石狮子相互拥抱,有些相互窃窃私语,有些则像在聆听水声。它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栩栩如生”这段文字。比较说明法和生动的描写手法突出了石拱桥的坚固性和生动的造型。将两岸的堤防与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桥相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的“结构坚固”,而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则是描述柱头上石狮的意境。卢沟大桥被誉为“美丽的拥有属性”。第三,教学过程围绕着解释对象的特征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作者如何把握解释对象的特点,扩大解释范围。例如,在讲解“注重亭台布局”时,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与其他地方亭台布局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图片,直观地感受与其他地方的差异——“自然趣味,不对称”,从而了解对象的特点。

三、抓住说明对象,掌握说明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多种说明方法时,要着重使学生领会小论采用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从而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的说明需要学会选用不同的说明方法。如在《统筹方法》一文中,运用下定义的方法对统筹方法下了这样的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由此给读者以明确的概念。“苏州园林”在介绍苏州园林布局时,使用了比照法,凸显出苏州园林缺乏对称性。介绍建筑的色彩时,与北京园林相比,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是不同的。他们很少用彩绘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美丽色彩。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更快乐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逸说过:“课堂上的第一把锤子应该敲在学生的心上...或者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利用多媒体敲打这个“第一把锤子”可以很容易地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随着全国弱势学校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图片、文本、声音和视频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在教授《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我用电子白板来模拟参观苏州园林的场景,让学生扮演游客,谈论他们的经历。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景,全方位感受苏州园林建筑。我从内心深处钦佩设计师和工匠们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五、读写结合,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在教学中注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体验文本,总结和概括得出结论。这个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落实了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在写作过程中,我会选择与内容相关的、有趣的、适度难以培训的文章。例如,在学习了《故宫博物院》之后,我让学生们回到村子里去观察一座古建筑(或旧地主家的老房子),然后按照文中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写下古建筑的主要特征。学生们都很感兴趣,而且写得很好。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就感,享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智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努力追求,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努力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接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创造新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 李丝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以说明文阅读教学为例[J].新作文:教研,2019,000(011):P.1-2.

  2. 胡小辉.关于提高说明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000(007):78.

  3. 檀祝苗.基于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讨[J].科技视界,2019(14):150-151.

  4. 刘琰.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9(29):5-6.

  5. 闫长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J].学周刊A版,2020,000(0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