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策略分析

贺敏,雷婧,雷姣姣,吴占虎,陈彪

榆林碳氢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摘要:煤炭资源开采利用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发挥巨大作用。榆林地区煤炭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煤炭资源开采区。但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资源与水资源匮乏。长期以来,煤炭开采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榆林地区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策略。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矿山;榆林地区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要求煤矿开采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重视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近年来,榆林地区不断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要求相关主体落实在矿山开采中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将矿业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重视矿山开采结束后的遗留生态环境问题的全面恢复治理,最大限度的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因此,针对榆林地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于促进当地矿业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引发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

(一)矿山开采引发地表塌陷问题

榆林地区煤矿开采主要以地下开采为主,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煤层受到大范围、重复性的采用,会加快覆岩冒落、断裂和弯曲下沉,从而引发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榆林地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与水平地面较为接近,煤层深度较浅且厚,基层岩石层较为薄弱,以厚土壤层覆盖。因此,在进行浅层矿井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基层岩石脱落,或者痕迹裂缝,从而造成地表下沉现象,使地面出现深坑或地裂。随着地表裂缝的延伸,会对耕地完整性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加剧当地水土流失的问题,对周围土地资源及植被均造成破坏。

(二)地下水系统均衡性遭到破坏

地下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在地下挖掘出多个开采面实施开采工作,包括多个竖井、斜井以及巷道等,同时也会形成较多的采空区域。在开采工作中,出于矿井安全考虑,施工人员会对地下水进行人为排水疏干,从而会对地下含水层、隔水层原本的结构造成破坏,进而导致地下水系统的均衡性遭到破坏。

(三)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问题

煤矿开采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包括生产污废水、粉尘污染物、煤矸石、固体灰渣等,以及矿山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与污水。污染物排放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后才可排放,否则会造成周围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

(四)矿山闭坑后修复不到位问题

矿山闭坑后,需要根据矿山生态破坏情况,实施相应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但是,由于部分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矿山闭坑后期修复治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废弃矿井中存在的废物、废气等,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榆林地区矿山企业众多,长期以来,该地区煤矿开采的采空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地面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较为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当地矿山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重要内容。首先,矿山建设中,应尽可能降低挖填方工程,加强护坡、排水等相应措施,应用先进观测技术,加强对地质情况的实时监测。其次,矿山生产期,应当以绿色开采为主,在开采前根据采矿区实际情况设计开采方案,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对于重要区段,应以保护性开采为主。针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可以采取裂缝填充的方法,对地面塌陷裂缝进行土方填充,待采空塌陷区达到稳定状态以后,实施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然后进行植被种植,以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涉及耕地资源的塌陷区,在地面塌陷尚未达到稳定状态时,主要实施裂缝填充阶段性治理,待稳定后,则可以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机械化土地平整,消除由于塌陷造成的附加坡度,满足耕地需求。

(二)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首先,矿山生产需要加强对含水层的保护,在实际生产中,矿井施工人员需要对井下涌水量进行密切观测,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保水采煤技术,如“限高开采”,确保开采参数设计的合理性,确保组织生产的有序性,降低导水裂隙的高度,降低开采活动对地下水层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采留煤柱宽度,加强对含水层的保护。其次,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增强水循环利用。矿山开采过程中,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力度,严格实施污水、废水资源化管理,建立矿山生产污废水、生活污废水的回收利用制度,尽可能降低污废水排出量;加大对矿区生产及管理相关人员环保教育培训力度,加强监管,切实落实各项生态水环境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各项制度,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此外,重视增加矿区内绿植覆盖面积,加大矿区植树种草面积,加强水源涵养力度,降低矿山水土流失。

(三)加强生态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生态退化防治,采取生物工程治理,大量种植灌木植被,利用矿井排水灌溉土壤,降低人为地面扰动,最大限度保护自然植被;其次,加强污染物防治,重点加强对矿区污废水处理,完善水处理排放管道设施等,如设置生活污水处理生化反应设备,进行处理后用于环境绿化,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矿井污水可以通过设置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等。最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按照陕西省相关管理办法规定,由政府发放生态补偿费用,确保矿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四)落实矿山闭坑工程

地下采矿工程建设中,会涉及到井筒、工业场地、风井场地、临时排矸场等工程,矿山生产结束后的闭坑恢复治理工作必须落实到位。一方面,做好井筒封堵工程,向井筒内进行矸石回填,注意回填夯实。井筒外围3m处应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置防护栏,在防护栏栽植以当地适生灌木为主的树种及草本等,做好绿化。另一方面,做好工程场地的恢复,对于场内存在建(构)筑物的,在生产结束后要进行拆除,并将场区的硬化地面恢复,将建筑垃圾清理干净,根据地面高程,进行阶梯状地面平整,减缓地面坡度,在地面覆盖土壤,并撒播紫花苜蓿等植物种子,做好场区恢复绿化。

(五)做好前期设计

实施生态恢复治理之前要依据各矿各时期不同的特点,做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设计方案,从根本上做好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工作。在开展设计方案之前一定要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设计,保护当地的植物,尽可能少的缩短设计施工面积和时间。只有做好了前期的规划设计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护的工作,只有保护好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当地矿产行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福更多的人。

总结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是矿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榆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煤矿资源区,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防治,做好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最大限度的降低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从而实现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的统一,为当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姚泽,徐先英,付贵全,柳小平.甘肃省主要矿山生态修复现状与综合治理措施分析[J].甘肃科技,2020,36(16):38-42+80.

[2]刘晓雷,刘艳.试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4):24-25.

[3]孙建军.矿业地质环境现状与矿山生态环境整治的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