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如何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赫庆香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二中学校 161006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的偏重点也有所变化,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基本品格。因此,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关键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文章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加速推进,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一股强劲的驱动力,为传统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之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将课本只是传授给学生,不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程度了解得都不准确。然而在新形势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

  1. 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即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素质,主要体现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一般情况下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思维模式、多元化史观。

  1. 学科基础知识

任何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扎实稳定的基础知识,离开了基础知识核心素养就成了“空谈”。基础知识对于高中历史来说至关重要,包括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等方面,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基础知识不牢固,何谈建立历史思维。

  1. 学科思维模式

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基本框架便是学科思维,学生在逻辑严谨、强有力的思维模式中,才能深刻思考问题,将问题的本质统一概括出来,从而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历史的学科思维就是对历史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类比、归纳等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历史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历史形象思维是认识历史的奠基石,将准确、具体、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以适当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还原历史场面,将抽象的思维进行形象转换。历史的逻辑思维是抽象的,它是历史理论概念、理论进行的思维活动。主要是为了揭示历史事件内在的本质以及联系,从而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的形象思维是认识历史的基础,要以尽可能具体的、准确的、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通过适当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呈现出历史本来的面貌。历史的逻辑思维是抽象出来的历史概念、历史理论等材料进行思维活动。历史的逻辑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历史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1】

  1. 多元化的历史观

多元化史观包括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化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然而核心素养的建立与多元化的历史观密不可分,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学生秉持着科学客观唯物主义的态度,在学习中不断摸索,始终保持对正确文明史观、近代史观、革命史观的严谨态度,要学会在分析问题时结合多元化史观进行阐述,建立核心思维意识。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夯实基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素质

高中历史教材中基础知识零碎且分散,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一特点将知识点形成系统,以知识网或者时间线的形式将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并一一传授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好比修缮大楼,而基础知识则是构建核心素养的坚实的地基。基础知识是核心素养的第一素材,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法以及各种辅助形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例如,在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辅助教学,在教学一开始,为学生播放关于秦朝的纪录片。在视频中,讲述从秦孝公的变法图强到秦始皇的泰山封禅,展现了中国大一统的全过程,从一个国家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对秦始皇的刻画也很客观。当书本上抽象的文字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眼前,学生身历其境,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应该深挖教材,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法,加强学生记忆,夯实基础知识。

  1.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思维模式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至关重要。据了解,不少学生之所以在核心素养培养和提升中举步维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手法教学方式相对陈旧。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师单一的教学手法不足以提升自身历史核心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法,让学生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多元化的学科历史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

例如,在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夏商周建立的背景,教师可以在课外搜集夏商周建立的相关历史书籍文献,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指导高中生运用史料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分析史书,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引导学生学习到更多课下的历史知识,还能巩固课堂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另外,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的形式为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在课上展现出夏商西周《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周公定周礼》《姜太公钓鱼》等故事,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中缓解压力,还能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感悟历史,收获满满的感悟。

  1. 注重知识总结,掌握内在规律

现如今不少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应试能力,但是实际具备的核心素养却是少之又少。不少学生只是笨拙地进行死记硬背,不能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种错误的学习方法短时间内看似可以取得进步,但是时间一长,成绩不会有任何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掌握历史学习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锻炼了自己的核心素养3】

例如,在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历史体系,将知识形成脉络,教师可以利用时间线,将古代政治制度以时间的形式将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横向罗列,把琐碎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学生能将琐碎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形成系统,还能将整个制度体系进行整体分析,分析出变化趋势,进一步建立起历史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有目的性,有原则有标准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法丰富学生学习历史的范围,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培养学生独到的历史思维品质和涵养。

参考文献:

【1】巴金兰.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J].学周刊,2020(32):131-132.

【2】马东红.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0):8-9.

【3】赵萍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