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木箱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4

红色木箱子

文 / 牙向阳



在老房子二层阁楼西面墙边的一个角落里,置放着一个陈旧的落满灰尘的木箱子。

箱子约七十厘米高,方体,显得比较笨拙。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的枣红色已然不见,逐渐变成了暗青色,加之已经很久没人使用,布满厚厚的灰尘,左边上沿还被可恶的老鼠啃咬出了一个大窟窿。整个箱子看起来,似乎并不太需要锁头了吧。然而,时光虽荏苒,岁月不蹉跎。纵使浑身乏味、老气横秋,但人们仍然可以从它那四沿微微翘起的檐角,贴着熟铁皮的四条棱,依稀看出它岁月无声中那种特有的气度不凡、倔强而厚重。老箱子曾经是我们家最值钱、最宝贵的家俬,因为它是我母亲唯一的嫁妆。

妈妈在年幼时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5岁的她随改嫁的外婆一起来到我的后外公家。因出身卑微,加上村里小玩伴们的童言无忌,妈妈的童年充满了冷言冷语和各种屈辱。苦命的孩子总是比别的孩子懂事得早,命运没有让妈妈退缩,聪明的她很快就学会了谦卑和忍让,加上她特别能吃苦,勤劳懂事,热情善良,很快就赢得了小伙伴们的欢迎,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外公更是把她视如己出,疼爱有加。只是谁也不会知道,这个本应该在自己父母怀里任性撒娇的年龄,妈妈却被命运拔苗助长,提前长大,拼命地装出比自己年龄大得多的成熟和隐忍。每天晚上,妈妈等所有人睡着,独自一人想着自己的亲生爸爸,躲在被子里偷偷抹眼泪,尽量小声,连外婆也不能让听到,这是怎样的一个童年啊。虽然外公尽力做出也许连亲生爸爸都做不到的关爱,但毕竟血浓于水,在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岁月无声,万物生长。女大十大变,妈妈出落得越来越漂亮,而且聪明的她无师自通,学会了唱山歌、编山歌。妈妈虽然一字不识(在那个年代,女孩子是不可能读书的,更何况是妈妈这样的女人),但山歌的歌词却编得快、编的巧,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山歌女状元。在那个年代,没有电影,没有电视,唯一的乐趣就来自每天辛勤劳作之余,大家一起等日落,男女老少聚集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歌声此起彼伏,煞是欢喜。一年一度的壮族山歌节,更是藏龙卧虎,高手在民间。妈妈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似乎一切都在越来越好。

而那时候的爸爸,是在另一个世界里奋斗着。与妈妈命运相仿的是,爸爸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爷爷是一位红军指战员,献身伟大的革命事业,一生传奇,也因此给家里带来了血雨腥风,整个家族有多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后奶奶带着恐惧和六个年幼的孩子,东躲西藏,饱一餐饥一餐, 命悬一线。生活太苦,脾气很坏,孩子们在她日复一日的怒吼声中度过了战战兢兢的童年,她的厚此薄彼更是让年幼就失去慈母的爸爸从骨子里对她产生了天然的深深怨恨,那是怎样的一个悲惨童年!

刚十二、三岁的光景,倔强而志向高远的爸爸就独自一人从老家勇敢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走进风雨里,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两个命运多舛的人在各自不幸中坚强着、寻找着,两颗倔强的心从此不再卑微,他们努力地用自己的双手扼住命运的咽喉,同时也似乎在冥冥之中预示着些什么。

爷爷和外公因共同的革命事业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他们一起共同拿起武器,共同抗争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与此同时,两个饱经苦难和战火的家庭也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水到渠成,你家有女初长成,我家有儿未成家,父母之媒,两家人似乎一片喜庆。可麻烦事来了,心高气傲的爸爸坚决不同意这门婚约。爸爸是读书人,思想进步,不愿被父母安排,而且他一心向外,发誓不在农村老家娶妻生子,所谓延续香火之事。他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要当国家干部,要远离苦生活。意见相左,一时间僵持不下。不过,在那个年代,终生大事,岂能容小子自作主张,这还了得!全村长辈们对爸爸百般劝教,让他回心转意,不得造次;爷爷更是先后遣派出七波人马,再三催促爸爸回家。大喜的日子越来越近,此事当然不能让亲家知晓,那是很不敬的事,弄不好对方一敏感,婚事就黄了。这年头,大家都穷,得讲究,娶个媳妇可不容易。

婚事双方紧锣密鼓地分头张罗着。妈妈对这边发生的事毫无所知,她在紧张中期待着,想想未来丈夫的样子,少女心充满复杂的憧憬,劳动时的歌声也变得些许忧郁,辛苦的外婆一直鼓励着她。精于木工的外公砍下了家里最大最古老的那颗杉木,又到离村子几十里外的原始森林里找来了一棵原榉木,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亲自一刀一凿地做成了一个最好的木箱子,作为女儿的嫁妆,漆上枣红色,漂亮极了。

最后,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在全族人威逼利诱之下,一万个不情愿的爸爸只好在婚礼的前一天,怏怏地被驾回老家,等待迎娶他从未谋面的妻子——我的妈妈。

就这样,尘埃落定,一切从缘,一个那个年代典型的新家庭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日子。一切既复杂又简单,半欣喜半落寞。世事谁都难以预料,命运这东西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再强的人也不过如此,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呢?简简单单的婚礼,简简单单的婚房,家里最值钱的家具只有那个枣红色的木箱子,箱子里装着两床被子,两套衣服,还有一面新娘用来梳妆打扮的圆镜子。

果不其然,性格决定命运,家庭的温存泯灭不了爸爸的雄心,还没等第一个孩子断奶,爸爸就在妈妈的眼泪中离开家,继续他的闯荡。年轻的妈妈带着幼小的孩子,既当妈又当爹,地里的活很多、很累,村后山经常有野兽出没,但吓不到能干的妈妈,那个年代的人都很坚韧,更何况是妈妈!

可是,事与愿违,命运再次捉弄人。外面的世界并非爸爸想象的那样精彩,江湖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如他所愿。由于战功卓著的爷爷,后来在那个特殊年代被定为反革命,家庭成分被划为地主,身份很不好。爸爸在各种考学中屡屡受挫,有时候明明分数名列榜首,却没有一个单位敢录用他。爸爸从文工团到艺术队,从文书干到马倌,一身才气的他,由于自己父亲的反革命身份所累,陷入彻底的困境。这样的状况,持续太多年,心灰意冷的他再次回到老家,回到妈妈身边,我们几兄弟姐妹就这样相继出生了。在老家那几年,爸爸很沉默,酷爱看书的他,把书默默地锁进那个红色的木箱子里,锁住了自己的向往和追求,等待岁月来打开。
  妈妈看出爸爸的心思,甚是心疼。有一天,一个招考民办教师的红头文件下到县里,一位远在县教委的亲戚赶紧告诉爸爸,希望他去试一试。爸爸兴奋得一夜未眠,一大早就出发了,望着丈夫离去的背影,悲喜交加的妈妈流下了泪水。
  苦尽甘来,在那位亲戚的极力推荐之下,加上爸爸写了保证书,爸爸终于光荣地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虽然只是民办,但对于处在黑暗绝望中的爸爸来说无疑是一片光明,无比华彩。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次爸爸得到了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临走的前一晚,爸爸妈妈谈了一整夜,交代了许多事情。
  就这样,爸爸带着自己心爱的书,还有崭新的希望,再次向远方出发。他辗转了好几个小学和初中,一路风尘,没有汽车,没有公路,只有步行,路途遥远,只能一个礼拜回一次家,有时候一个月才能回。
而妈妈带着五个年幼的孩子,再次开始了孤独的坚守。

五个兄弟姐妹年纪尚幼,大哥八岁,小妹不到两岁,不能下地帮忙干活,加上田地离家很远,妈妈每天起早贪黑,早上早早煮好一锅粥,没什么菜,就着一把生盐和几滴油,一顿狼吞虎咽之后,妈妈吩咐大哥一切,让他照顾好弟妹,然后就独自一人去十几里外的地里干活。活很多很累,工具落后,效率极低,妈妈经常一干就忘记天黑,只能借着月光回家。五兄弟姐们坐在家门口左等右等,有时候饿着饿着就相互依偎在门口睡着了,精疲力尽的妈妈回家后,一个一个把我们轻轻抱上床,然后赶紧做饭、洗衣、喂猪……
  那时候,我最深的记忆就是整天都感到很饥饿。妈妈留下的粥实在太稀太少,而且是用玉米头搅拌着玉米粉混着煮的那种很稀的粥,加上没有菜,尽管难吃,但是五个兄弟姐妹很懂事,有得吃就行,一点儿都不嫌弃,只是老吃不饱。不过,除了这个,家里还真的没有什么别的可以吃的了,我们只能拼命地喝水。记得有一次,饿到不行的二哥,还差点吃了妹妹拉的粑粑。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但也不能让妈妈担心,兄妹几个一商量,要不咱们试着到叔叔家里蹭口饭吃呗。结果,自以为聪明的五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还真的讨到了饭吃,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嗯,真不错,五兄妹沾沾自喜着。于是,从那以后,每天我们都不请自到,而且每次都非常准时地出现在饭点的时候,分秒不差。

不过,一次还行,可一而再、再而三,人家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厌烦起来,毕竟叔叔家也并不算富裕。后来,村里的人一到吃饭的点就赶紧把门关上,害怕我们五兄弟姐妹这支传说中的饿狼部队,会把讨饭的战火燃烧到他们家。大家暗地里议论纷纷:“你看那五兄弟姐妹,长得又黑又丑,没出息,又能吃,父母也不管,真是的!”
风言风语后来渐渐传到妈妈的耳朵里。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只怪自己每天只顾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居然忘记了家里还有五个年幼的孩子!妈妈偷偷哭了一个晚上。好强的妈妈从那以后,不论多累多忙,中午都赶回家一趟,煮粥给宝贝们吃,我们甭提多高兴了!每当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妈妈强忍住眼泪,背过身去,悄悄离开。
那天晚上,妈妈给我们讲了古代的大状元吕蒙正的故事。吕蒙正金榜题名当上了大官以后,过去那些有钱有势的对他百般嫌弃各种刁难的邻居、亲戚们便纷纷携带财礼登门拜访,前来巴结。此情此景令吕蒙正百感交集,他把大家领到自己的书房,当面写下了一副非常著名的对联。上联是: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下联是: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王五马六,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这些来客看罢,羞得无地自容,自觉无趣一个个灰溜溜地走了。

这个故事深深地烙刻在五个孩子童年的记忆里,陪伴着我们成长。

妈妈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思想传统,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品质,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温和、谦逊、坚韧、勤劳、艰苦朴素。她非常勤俭节约,珍惜每一颗粮食,粒粒皆辛苦。田地里的每一粒谷子,家里的每一颗饭粒,她都小心地拾捡起来,细心地擦拭粘在上面的泥尘,一一收好。慢慢的,村子里不管哪家有些饭粒掉落地上,那家人无论男女长幼就争先恐后地挤到自家的晒台上,扯着嗓子对着我们家的方向大呼小叫:“那个谁谁家的老太婆,我们家现在地上掉有好多米粒啊,快点来捡走呀!”话里话外阴阳怪调地,谁都听得出来其中那浓浓的耻笑和嘲讽。妈妈似乎并不在意,那些年,就这么在村里人呼来唤去声中,从这家捡到那家,乐滋滋的。家里母鸡下的蛋,妈妈从来不舍得吃半个,哪怕是自己坐月子的时候。肉是不可能有的,那是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会遇到的美事,平时连想都不敢想。所以妈妈的身体很虚弱,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奶水也不足,也造成了我们几兄弟姐妹的营养严重不良,个个面黄肌瘦,长得明显比别家的孩子瘦小。家里的腊肉,是难得的珍馐,妈妈悄悄地藏在那个红色的木箱子里,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留着守家,作为压箱底之用。从来就没见过妈妈给自己买过什么新的衣裳,我们几兄弟姐妹的衣服也是哥哥穿小了给妹妹穿,妹妹穿小了给弟弟穿,一件衣服被五兄弟姐妹接力着穿,到处是缝了又缝的补丁。羞得我常常闹情绪不肯出门,怕遭到同伴们的笑话。

爸爸交给妈妈的每一分钱,妈妈都小心地存着,用一块很旧但很干净的蓝色手绢包了又包,一分都不舍得花。赶集的日子里,镇里的街道上很是热闹,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的,让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妈妈有时候也会在农忙的间隙,抽空来赶赶集,卖一卖自己种的板栗和桃李,或者其它农获。毫无商业头脑的她,从来都不会叫卖,只是静静地蹲在那里,好奇地看着这个奇妙的世界。爸爸特地给了妈妈五角钱,交代她一定记得买一碗米粉吃,可是妈妈坚决不同意,说我一个老太婆子折腾啥,饿了看一看别人吃就行了,饭咱家里有,非得要花这冤枉钱干什么,心疼啊,还是留给孩子做学费吧。终于有一次,忍无可忍的爸爸,带着妈妈到一家米粉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地把热气腾腾的一碗米粉端到妈妈的跟前,让她坐下来好好吃。爸爸心里显然还暗暗得意着,这回我看你总该吃上一口了吧!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爸爸刚一转身去买包青竹烟,妈妈就赶紧把那碗米粉端回给老板,并用央求的语气对老板说:“我刚刚在家已经吃饱了,这碗粉退给您,您也亲眼看见了,粉咱可是一口都没有动啊,谢谢您了,麻烦把钱退回来给我,好吗?”哭笑不得的老板,从没见过这般模样,他看着诚恳的妈妈,禁不住发出了一声叹息。
  虽然日子很苦,但坚强的妈妈却很乐观,那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晚上,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轻轻地哼唱山歌,或者听妈妈讲过去的很多事情,甚至是一些吓得我连茅厕都不敢一个人去上的鬼故事。妈妈讲的这些故事离奇荒诞又不失逻辑,激发了我的好奇,活跃我的思维,我想,这应该是我最早的文学启蒙了吧!谢谢我的妈妈老师。
  生活如此艰辛,没听见妈妈叫过一声苦。她常常对我们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妈妈再苦再累也感到是甜的,说得我们懵懵懂懂的。这样的艰苦日子实在是太久了,爸爸心疼妈妈,加上那个时候县里的财政困难,民办教师的工资都很低,而且转正看起来也似乎遥遥无期,爸爸曾一度想干脆辞掉这个民办老师算了。倔强的妈妈厉声制止了他:“你不是一直想走出去吗,怎么现在我都想通了,你反而打退堂鼓了呢?”从那以后,爸爸再也没有说起辞职的事,三尺讲台一站就是一辈子。

妈妈很少生气,不过也有例外。小小年纪的我,有时难免会调皮犯错,惹大人操心。记得有一次,酷爱看连环画的我在数学课偷偷翻看自己最喜爱的《水浒传》,被旁边的同学告状,结果老师没收了作案书严厉地批评了我还通知了家长,恼羞交加的我在放学的路上跟“告密者”用武松拳狠狠打了一架,伤对方不轻,还自损了八百。回到家后,无比失望的妈妈第一次动手打了我一个耳光,当时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妈妈打我的时候,眼里却含着泪花……
童年的时光总是那么迷人和短暂,很快地,我迎来了自己的初中生活。我和二哥同时考上了县重点初中,妈妈很高兴,连续几晚亲手帮我们各缝纫了一套新年才会穿上的新衣裳,还纳了两双新鞋。爸爸妈妈早就商量好了,让兄弟俩带着家里那个红色的木箱子去学校,把所有的衣物,还有父母的殷殷期盼装满了整个箱子,我们倍感幸福。初中三年,我们没有让妈妈失望,箱子里收藏着兄弟俩为数不少的荣誉,满载而归。妈妈不认识奖状上的字,装出很认识的样子,但由衷地高兴和幸福。中考那年,我以状元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因和二哥考上不同的学校,我独享了那个红色的木箱子,好生得意。
  可是,到了上大学,当妈妈再次让我带上木箱子的时候,看着越来越陈旧的老箱子,和同学们崭新时尚的皮箱,我人生第一次感到难为情。可当舍友们好奇地看着这个造型独特的“传家宝”,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的时候,我的心中又不禁感到一阵骄傲,悄悄地。

岁月如歌,五个兄弟姐妹,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破茧成蝶。花开五朵,各表一枝,都没有让父母失望。有的经商,有的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有的已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恪尽职守,奋发图强,渐渐成为中流砥柱,真正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如今,我也已研究生毕业,当上了一名大学教师,算是子承父业吧。那个伴随着我整个求学生涯的红木箱子,也早已经回归故里,回到了它最初的地方。在搬新家的时候,由于找不到合适置放的地方,加上了它的古老陈旧,和新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就被留在老房子,放在二层的阁楼上,继续着它的坚守。

随着岁月的流逝,木箱子早已芳华不再。时光褪下了它身上的颜色,留下了爱和美好。箱子里珍藏着的是我们五兄弟姐妹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奖状和各种荣誉,还有,妈妈当年梳妆用的那一面圆镜子。
还记得我刚到大学任教的第一年,听到过这么一件事。一个男生,因为害怕自己洋气的女朋友看见自己土里土气的父母,死活不让父母进学校到宿舍去看望他,并催促千里迢迢赶来看望自己的父母连夜坐火车返回甘肃老家,连开水都没给喝上一口。听到这样的一件事,震惊之余,我感到异常的愤怒,立刻想到了我自己那伟大的母亲!诚然,我的妈妈也许比这位男生的妈妈更土更丑,但我从小到大压根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嫌弃。而且,这一路走来,我一直深深以妈妈为荣,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爱,和她身上所蕴含的一切极为优秀的人格品质,激励着我,穿过风雨,越过高山,跨过大海,成为我最强大的精神支柱和高山仰止的终生榜样。所以,在自己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也就是我来到学校的第一个月,我就毅然决定,接妈妈来好好看看我的工作单位,好好检查我的工作情况,瞧瞧她儿子给学生上课的样子。我还特地在学校的大门口敬请我亲爱的妈妈下车,和我一起步行进校。我扶着妈妈昂首挺胸地走进学校大门,带着妈妈在风景如画的大学校园里好好地走了一圈,让我的领导、同事和我的学生们都来认识她,好好向大家介绍我最伟大的母亲!看着妈妈百感交集的样子,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自古儿不嫌母丑,妈妈,您是我一生最大的骄傲。一定让我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妈妈好好看一看自己的小儿子工作时的优秀,看一看他是不是已奋斗成了让妈妈满意的样子。


致 母 亲


一生风雨兼程走,

无暇细问苦或甜。

七十余载一回首,

已是沧海与桑田。

但愿时光慢慢走,

儿女报恩数百年。

今年春节,一定回家,咱们一起好好过年。

有一件重要的事,已想了很久,这次一定好好去做。我要回到我们的老房子,回到老地方,打开那已然度过花甲、正迈向古稀的老木箱子,打开尘封的记忆,拨动思念心弦,阅读故事过往,静听岁月流年。而我最想做的事,就是要轻轻取出那面一直垫在最箱底的圆形梳妆镜子——妈妈不用它已经许多年,对着它,我要亲手帮妈妈好好地,再梳一次头发。

我想,到那时候,妈妈一定会笑得很幸福,就像当年做新娘时的那样美。

因为,爱。


作者简介:牙向阳,广西大学副教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西作协会员、南宁市作协会员、《当代旅游》杂志审稿专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师魂》和《秀苑》等期刊主编,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20余年,发表文学作品、学术论文等文章100余篇,并多次多项荣获大奖,出版个人专著、合著5部,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校级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课题20余项,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