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刘曌宇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剖宫产产妇共9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6月,以术中麻醉用药差异分组,对照组(45例,罗哌卡因单药),观察组(45例,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复合)。比较患者术中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在安全基础上实现有效术中麻醉,且麻醉维持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剖宫产;复合麻醉;应用效果;安全性


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手术主要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常规实施中多采用单药麻醉方案,效果虽确切,但受单药神经阻滞效果局限性的影响,术中需多次追加药物维持麻醉平面,使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且因镇痛不足可导致术后相关并发症,诱发不良预后。而通过硬膜外复合用药方案,可提升实际麻醉应用效果[1]。因此,为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本院剖宫产产妇共9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6月,以术中麻醉用药差异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

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02±2.15)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6例;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0.51±2.09)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产妇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可比。

纳入标准:(1)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分娩,符合剖宫产术式临床实施指征;(2)产妇均在术前确认麻醉方案后,自愿参与研究;(3)研究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1)合并疤痕子宫、瘢痕妊娠、胎盘植入者;(2)研究药物过敏反应者。

1.2方法

两组剖宫产手术均接受硬膜外麻醉:引导产妇取侧卧位,经消毒、铺巾后,对穿刺点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其后经腰椎L3-L4椎间隙穿刺进针,穿刺入硬膜外间隙,抽吸无负压并确认抽吸无脑脊液则为穿刺成功,其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调整产妇为平卧位,经硬膜外导管先予以4ml罗哌卡因(0.1%)注射,观察5min,确认产妇无局麻药入血及无全脊麻征后则实施硬膜外麻醉[2-3]

对照组罗哌卡因(0.1%)单药麻醉,即经硬膜外导管给予15ml即可;观察组经硬膜外导管给予罗哌卡因(0.1%)15ml,舒芬太尼5μg[4]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术中麻醉阻滞效果及术中不良反应情况。

麻醉阻滞效果选择给药后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维持时间为观察指标。给药后麻醉起效时间指经硬膜外导管输注药物后,麻醉平面到达胸6-胸8所需时长;疼痛评分选择患者术中切皮及术后2h时取NRS评分法测评,要求产妇根据自身疼痛感受选定0~10,11个数字中一个数字代表自身疼痛感受,数字越大,疼通越严重;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即在未予以产妇相关术后镇痛措施基础上的疼痛抑制时间,如NRS评分>5分则为镇痛失效。

不良反应选择术中恶心呕吐、牵拉反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组间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若差异显著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阻滞效果对比

观察组给药后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及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麻醉效果对比(5fc9d53088527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n

麻醉起效时间(min)

术中VAS(分)

术后VAS(分)

术后镇痛维持时间(min)

对照组

45

15.02±3.45

3.92±1.65

5.81±1.45

3.85±1.35

观察组

45

11.25±2.16

2.05±0.78

4.25±0.76

5.91±1.65

t

--

6.2131

6.8733

6.3923

6.4819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麻醉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麻醉不良反应对比(n,%)

组别

n

恶心呕吐

牵拉反射

心动过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5

2

1

1

8.89(4/45)

观察组

45

2

2

1

11.11(5/45)

5fc9d53088527_html_19f534e8eaa73caa.gif

--

0.1235

P

--

0.7253


3讨论

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主要麻醉方式,可在予以硬膜外腔麻醉药物输注后,有效阻滞人体脊神经根传导作用,以满足手术治疗需求,但不同麻醉用药方案所致麻醉实施效果则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给药后麻醉起效时间、术中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原因:剖宫产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在罗哌卡因阻滞钠离子通道,积极抑制神经根传导作用及兴奋性基础上,配合舒芬太尼长效镇痛作用,积极降低产妇术中疼痛体感,确保手术麻醉的有效性[5]

综上所述,剖宫产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在安全基础上实现有效术中麻醉,且麻醉实施后麻醉维持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术后患者术后疼痛不适。


参考文献:

[1]严志元.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7):130-131.

[2]罗瑞,高素琴,苏琳凯, 等.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7):1098-1099.

[3]王红捷.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剖宫产孕妇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6):59-61.

[4]马鑫笛,徐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麻醉的效果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10):2050-2052.

[5]韩玉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