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进课堂生发火花点点----初中语文构思写作教学的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不速之客进课堂生发火花点点 ----初中语文构思写作教学的案例

武莉

太原市第六十二中学校 030021


引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是一名临场的智慧者,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情境、资源和时机,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点燃学生构思火花,帮助学生寻找写作“激情”和“喷发点”。

背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一提起作文,不仅学生头疼,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也头疼。孩子们的作文要么是空洞无物,要么是“复制”“粘贴”,习作往往存在着雷同、模式化、类型化等问题,要想让他们说爱写作文还真是不容易。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困境,思之有物,笔下生花?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的构思,丰富表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等内容,须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生发真情感悟,开放实感之花。

课堂实例:那是一节普通的七年级语文课,“上课”“起立”之后,我准备开课,突然,伴着“叽叽”的叫声,教室里响起了一片骚动,我眉头一皱,眼光向全班巡视:同学们有的低头捂嘴怕笑出声;有的抬头看我等待“暴风雨”;还有的偷偷向第四排靠窗户的地方瞄去。我迟楞片刻,内心做了几十秒的思想斗争:处理不处理?处理吧,耽误时间不说还分散学生注意力,再往回收心就比较困难了;如果不处理,声音不会断,学生哪能专心听老师的讲课呢!还是看看咋回事,以不变应万变吧。

我走过去,一边要看个究竟,一边想着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对策,这时看到平时就比较“活跃”的女生张*敏从桌兜里掏出一只小鸡,口气弱弱但眼光狡黠地说:“老师,我是在路上捡的,可能是卖小鸡的落下了一只,天气变冷,好可怜......”,我火往上撞:骗谁呢?哪有那么巧,捡只小鸡,肯定是她买了一只,还把这个不速之客带到课堂!这不是生物课来研究小鸡,也不是美术课来描画小鸡,带个小动物进语文课堂,我怎么讲课!是赶她出去?可转念一想,不行,这样做,张*这节课耽误不说,关键是小鸡能去哪里?送回家,上学期间不能出校门;办公室,打扰别的老师备课;放操场,天气转凉,小鸡会乱跑,有受冻和被踩死的可能,而且,同学们会怎么想,迟疑片刻,觉得以上做法似乎都不妥,矛盾也会随之升级,教育事倍功半,怎么办呢?

问题解决:我闪念一想,咦!何不转换思路,借题发挥,抓住不速之客--小动物进课堂这个契机,来一节课写作引导课呢?想到此,我转嗔为喜,悠然地说:“既然张*敏同学把小鸡带进了课堂,就当是她给我们带来了话题,同学们,就此话题,你想写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作文呢,请先构思,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会请同学给大家谈谈。”目标明确了,教室气氛也平和下来,学生们思索起来,四五分钟之后,纷纷举手起立谈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想写张*有爱心,爱护小动物;有的说:我想写小鸡真可爱,黄黄的绒毛,圆丢丢的眼睛;还有的说,我想写老师的宽容,还给我们愉悦的课堂,可以自由说说、写写......

我引导说:“同学们,对于一件事,我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还可以发散性思维,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来阐释。比如,针对今天课堂的事情,如果让我们写作文,该怎么入手?总结一下刚才大家所说,有这几个角度:1)张*角度:有爱心,爱护小动物,推而广之,她是不是会爱家人,爱同学,爱学校,爱国家呢。2)小鸡角度:我们可以去观察,它的外貌,叫声,和神情,从而我们可以和它“交流”,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3)还可以从老师角度:老师愿意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交流,善于引导.....好了,那么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分组谈论,从不同角度来写一篇作文,写动物的就好好多观察;写同学的,就多交流;写老师,多感受......然后罗列一个提纲,开始动笔写作。”经过充分讨论,同学们都确定了自己的写作角度,着手写了起来.....

反思与讨论: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问题从学生中来,研究要到学生中去,化突发事件为教育机智。这节课开始,出现突发事件,我有点懵,本想用“高压”“火气”速战速决,又觉得这样虽然赶进度,老师掌控了课堂,但也许会走上“更年期遇上了青春期”的尴尬境地!强势教育是不能令他们心悦诚服的!我不想因为自己的一次不当批评而影响到他们的性格的养成,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一次失爱行径破环了他们对初中生活的美好回记忆……所以冷静面对,从尊重教育规律出发,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醒悟过来,努力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循循善诱,这样我们就不会生拉硬拽,学生也不会被动接受。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写作积极性。作为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个体,蹲下身子和他们平等沟通,掌握学生的真情实感,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变化,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开启学生心灵之门。这节课,我化突发事件为教育机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点燃学生写作兴趣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构思,捕捉“善念”,努力让作文成为他们感兴趣的课。

  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触发写作契机。习总书记教导我们,当好老师,做好教育思政,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平时的写作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连表达的思路、立意都无法选择。这样的作文,学生会按照老师要求的模式写下去,或者停留在假大空话的层面,缺乏真情实感,是因为老师没有挖掘出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素材来发挥他们的潜力。针对初中生作文写作思路不清晰、层次不鲜明、主题不清楚,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培养其想象力、兴趣点。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触发写作契机,多对他们自由写作进行引导,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命题,让他们在自由状态下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真实的快乐和成就感。“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尤其是对于心理生理尚未发育成熟的初中学生来更是如此。这个年龄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眼界窄,不爱观察,原因在于初中生感情不丰富,缺少敏锐的感情触角,观察思考能力偏弱。对于作文,总觉得无从下手,其根本原因是:此时的他们,不具慧眼,不善捕捉生活的“真、善、美”。而写作又是以文字的形式表情达意的,“万事开头难”,如何将时间段内的观感用文字表达出?习作的意境情韵,灵感捕获从何而来呢?是一直以来我们语文老师的困惑,在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我认为,可充分利用写作教学这一阵地,让我们的孩子们从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体验中,从多姿多彩的生活感悟和哲理思考中,以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最新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让孩子们爱上作文。

意义:针对我国缺乏相应的写作构思课,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郁闷的问题,可采取一体四步构思法(即打造一条线索、提炼一个主题、找到一种素材组合的方式和确定一个重点。)解决思路不清晰、层次不鲜明、主题不清楚,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这节课,巧借不速之客进课堂事件,引导从中发现“美”,点燃孩子们的构思火花,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抒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使其文章更具时代气息,以尽情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