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筑外立面改造设计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1
/ 2

村镇建筑外立面改造设计要点

陈海艳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办事处国土和城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曲靖 马龙 655199


摘要:村镇民居立面更新需要立足于地域文化传承,以老建筑的立面形象的村镇记忆为基础,对建筑形体进行梳理,并对色彩、风格进行统一控制,选择合理的立面改造形式及建筑色彩搭配,通过文化传承与有机更新为“旧”村镇注入“新”风貌。

关键词:地域文化传承;村镇民居;立面改造

0 引言

随着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大多数村镇居民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民居是村镇发展进程的历史见证,它述说着历史的变迁,演绎着村镇的进步风采。在村镇复杂的空间组合中,建筑立面是最基本的元素。但是,大多数乡镇都经历了时间的冲刷和岁月的洗礼,在很大程度上凸显老化,已经无法准确反映出新时期村镇的基本特征。因此,村镇既有民居急需进行立面改造,从根本上重塑村镇的新风貌。

1.基于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村镇民居立面改造思路

1.1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与总结

将地域文化引入到村镇民居立面改造中,既是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新审视当地的地理环境、特色资源和历史文化,寻找其独特的历史文脉和独特的空间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符合该文化的建筑符号,然后将它们与现代建筑立面相结合,通过空间的重新塑造,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2村镇民居改造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在研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历史风俗、文化符号、乡土色彩以及人文风情融入改造中,形成文化底蕴丰富、风格协调的村镇新景观,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村镇新风貌。

1.2.1村镇特色文化定位

在村镇改造的过程中,应将整个村镇具体划分为每一个独立的空间,结合当地地域的文化特点,深入研究整个村镇的区位、历史沿革和文化产业等内容,最后完成对村镇的特色定位,塑造了凸显出地方文化内涵的村镇景观。

1.2.2确立建筑的风格

民居的风格需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风格和相关的地域文化,从而达到整体的协调和统一。老建筑立面所记载的信息必须有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应妥善保存老建筑中的元素,以保证地域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1.2.3村镇民居色彩控制

民居外立面色彩是整个村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村镇风貌、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建筑色彩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既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信息,又能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建筑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既受环境色彩的制约,又会影响到整体的环境。当然,要把握好单个民居的色彩,就要充分考虑到民居的实际环境,做到色彩的协调搭配,从而保证整个村镇色彩的和谐统一。

2.建筑外立面改造与实践

2.1村镇现状分析

云南省境内的某个镇,总面积为23520hm2,是全县八大建制镇之一。某镇建筑多以2~4层民居为主,其中也有一些6~8层的公共建筑。现状:(1)部分民居比较破旧、违建现象特别严重,由于建筑的新旧不一,建设年代久远,部分建筑已经破旧不堪。路段两侧的民居多为商住混合建筑,质量好的新建建筑特别少。如果旧建筑得不能及时翻新,民居的总体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2)部分民居立面造型简单,路段两侧的建筑年代不等,建筑形式多种多样,虽然它们都属于民居形式的建筑,但单栋建筑的设计是独立的,根本没有考虑到与其他建筑相互协调,对整个村镇来说,使用了太多的形态元素,这就导致了建筑的主立面缺乏整体性。(3)入口店招牌杂乱无章,缺乏统一的设计,店面招牌及广告牌形态参差不齐。其中最突出的是:店内的招牌设计形式不统一,长短不一,排列密度过大。有些广告牌甚至遮挡了建筑的立面本体,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混乱,无形中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立面形象,更影响着集镇街道空间印象。(4)建筑外立面没有固定空调机位,严重影响了街道的整体形象。

2.2建筑外立面改造设计要点

2.2.1立面造型的重新整合

民居立面整理既不会影响支撑结构,也不会改变维护结构,建筑的整个造型几乎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原有民居的“构成比例”直接决定了建筑整体的形象,在重新设计建筑立面时,主要是通过立面构成的设计来对民居进行相应的调整,必须尊重原有建筑的本质特征,使其文化性表达得以传承。例如:对于立面比例不协调的民居,一般可以通过添加符合地域文化的装饰线条或装饰柱,重新对建筑的立面进行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民居的整体性。重新对民居的立面造型进行整合时,对比例不协调的立面构成进行重新划分。首先要明确民居的形态体量,根据路段的具体划分,A路段民居需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添加带有木纹的装饰柱,空调格栅以及窗套等构件,一层入口处采用独具传统土家风俗的坡屋顶作为入口雨棚,部分建筑的山墙面采用外包马头墙,充分体现了土家的地域文化。B、C路段的老街印象,主要通过装饰线条和装饰柱以及铁艺空调栏的添加,恢复其“民国风情”的老建筑风格。D、E路段的主旨是反映乡镇新貌,通过对立面的重新划分,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二至三段,用装饰柱进行分隔,体现出新型中式的写意风格(图1)。

5fc5db83e39e8_html_95d117e7b952fedf.png

图1 D\E路段立面造型示意图

2.2.2改造材料的选择

立面改造材料主要包括饰面材料和构件材料。本次改造饰面材料主要采用软瓷和外墙涂料,主立面采用软瓷作为主要的装饰材料,软瓷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主要用于墙面的更新。一方面,外墙使用软瓷贴面可以有效地保护墙面,并能提高民居的档次。软瓷可以仿制各种纹理,例如:A路段的木纹就可以通过软瓷来完成。主墙面采用错缝贴,部分线条采用竖向对缝贴,这样会使得立面细节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软瓷是一种本土材料,全部来源于某镇的垚美软瓷,属于地域材料。构件材料主要采用轻钢龙骨、铝管格栅、生态木等。材料的重新组合也可以构成新的立面图案,形成视觉上的变化。由于大部分民居的主立面都是平墙面,缺乏“韵律”的变化,所以构件材料的变化也可以增强主立面的节奏变化感。

5fc5db83e39e8_html_3e2a864029a8dddd.png

图2 路段划分

2.2.3建筑色彩的重新搭配

立面改造中颜色的搭配主要是采用色相对比的方法,利用同类色、邻近色、互补色这几种对比的方式,再结合建筑细部间的关系进行搭配。根据划分,三种风格各有一种主要的对比色,A路段是灰砖与木材质的颜色对比,灰砖属于墙面的主色调,而木材质属于穿插色,通过颜色的穿插形成了多个立面分段,在颜色的搭配上反映出新的土家风情。B、C路段主要采用的是灰砖和红砖的对比,通过红砖的竖向穿插将主立面分为三段式,窗下墙的红砖变色使得民居在视觉上有着“修旧如旧”的老街特色。D、E路段采用青色砖与黄色砖的搭配,这两种颜色的运用还原了建筑的时代感,代表了村镇民居的新风尚。

3.结语

对村镇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是对村镇既有民居改造的一次探索和实践。在设计的过程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理念贯穿整个创作。但是,研究与传承村镇地域文化,不仅要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还应着眼于村镇的未来发展,我们应该在建筑设计中更新传统的地域文化,并将其应用到改造中,通过重塑与更新,为整个村镇注入新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与生活品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江单,张一奇.乡村建筑立面改造过程中乡土元素的运用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塔石乡枫溪路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6,34(06):170-174.

[2]张润东,田钦,张旭林.基于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村镇既有民居立面改造探索与实践———以长阳某镇建筑外立面改造为例[J].华中建筑,2017,35(03):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