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及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及实践

梁琼瑶

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白鹤岗小学 441803


摘要: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解题流程,针对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案例,真正将微课助力学生发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题教学;优势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经常采取讲解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与解答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理解与运用数学知识,也无法保障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将微课应用于应用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提前自主学习与分析应用题,更好地保障学生应用题学习的效果,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有助于提升应用题教学效率

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应用题教学效率通常与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讲解式教学模式不同,其具备的创新、直观、趣味等特点,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课前积极参与新知识学习,并在短时间内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显著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流程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应用题一直是难点,因为在解答过程中需要自己将抽象的条件转化为直观的数学运算。利用微课教学可以将应用题更直观、立体地表现出来,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将微课与数学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数学内容,从而有效地解决对应的问题。

(一)准备阶段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用微课时,教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即加强对学生解答应用题需求差异的了解,深入研究教材中的知识点,获得教学资源的准备分析及教学环境认知分析等。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这几点后,才能确保微课设计方向的正确性。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就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将生活化内容融入教学,有根据地选择教学资源,做好资源的整理工作。

(三)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指,教师将应用题思考与解答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且选取的应用题必须契合教材内容或教材的练习题。但是,视频制作的内容必须具有易操作的特点,教师讲解时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四)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播放微视频,还应在课后播放微视频。在课后播放阶段,应尽量由家长和学生合作进行。这样,一方面,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保障微课的播放效果。当然,为了更好地发挥微课辅助应用题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合作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与微课教学结合起来,提升学生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效率。

(五)评价阶段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然而,教师采取的评价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总结性评价,而要将之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完善的评价,帮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技巧和思维方式。

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案例

(一)应用题微课设计与案例分析

其一,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基于小学生目前的年龄特征,还不具备独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梯形及其计算过程,由于学生不能够正确把握梯形的实际特点,导致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出现偏差, 致使运算过程缺乏规范性。其二,学习内容分析:认识梯形、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学会计算梯形面积。其三,教学目标:掌握梯形的上底、上底、高等含义、并了解梯形的中位线。其四,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 设计梯形相关的应用案例,设计好微课教学的微视频、以及课前预习材料、课后巩固习题等,通过微课教学设计应用题,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应用题的解答难度也越来越大,学生需要通过有效思维,才能将其转化为简单计算。如有这样一道题目:“第一小学计划在操场外修建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其中长度为8米,但在实际修建过程中,发现8米长度与操场规划不配套,花坛的长增加了3米。最终,花坛的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请问,原来设计花坛的面积应为多少?”

小学生通常能顺利解决直接给出条件及问题的应用题,但面对上面这道应用题,学生需要具备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才能够顺利解答题目,这对学生而言仍有些难度。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以绘画方式推测面积变化情况,并在绘画中进一步熟练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于是,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先利用微课视频分析展示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变化过程,最终顺利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微课教学能解决传统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黑板绘画动态不足和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微课的动态展示,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让学生明白解决数学应用题的现实价值。

(二)微课教学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第一,根据微课教学设计的要求,教师预先要向学生发放课前预习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微视频,通过微视频寻找出预习材料中相关的内容。第二,当微视频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梯形教学相关知识点,例如梯形的中位线是如何定义的,梯形上底与下底与梯形面积的关系,以及等腰梯形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第三,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针对学生的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指导。第四,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解答学生存在的疑惑,帮助学生分析梯形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第五、发放课后习题巩固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了解。

(三)案例评价分析

通过利用微课设计教学案例可知,微课教学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而且在案例分析过程中, 培养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开展微课教学解答应用题教学的难点,成功的实现了应用题教学的新突破,打破了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固定模式。总而分析,小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提升了学生对于微课教学的认识,培养了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围绕着应用题的某一环节,成功的将抽象化的应用题转变为简单化,不但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其理解,而且有助于实现应用题教学的新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组成内容,促进其授课质量的不断提升,不仅能够全面适应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也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注重微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以此来不断提升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刍议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J].王晶.新课程(上).2016(09)

[2]循序渐进,从低年级渗透应用题教学[J].李正英.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7)

[3]如何有效阅读数学应用题[J].李雅珍.新课程(教研版).2019(05)

[4]应用题解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分析[J]窦亚晶.新课程(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