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音乐疗法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罗晓菊

温州市人民医院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和睡眠质量。结果:音乐疗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得分明显降低,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改变产妇产后抑郁状态,促进产妇稳定情绪,更好地适应准妈妈的角色,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音乐疗法;产后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案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产褥期出现明显抑郁症状或典型抑郁发作,是母亲分娩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抑郁、睡眠障碍等。音乐疗法是一种以音乐疗法为主体,药物疗法为辅的治疗方法,它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来调节患者的状态,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保持身心健康快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文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和分析音乐疗法的良好效果,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音乐治疗,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6.23±1.12)岁,孕周在37~41周,平均孕周为(38.35±0.53)周;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34±0.93)岁,孕周在38~41周,平均孕周为(39.12±0.31)周。两组在年龄、孕周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研究患者均需要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关于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本研究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计划。护士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了各种治疗、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并指示患者及其家人照顾新生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音乐治疗。护士要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温度合适,并尽量减少干扰和刺激,选择节奏欢快的音乐,比如:《好日子》、《小苹果》等;也可选择镇静类音乐,比如:《回到森林的鸟》、《我们的时光》等;还可以选择松弛类音乐,比如:《致爱丽丝》、《爱之梦》,每日播放2次,早晚各一次,音量控制在40~50dB。治疗前,应指导患者排空尿液,采取舒适的姿势,并进行3〜5分钟的放松训练。患者可以选择聆听、哼唱、音乐理疗等,每次治疗后,与患者讨论音乐疗法的感觉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音乐治疗计划,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干预3天后的抑郁程度以及治疗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抑郁程度采用国际认可的SAS评分,满分为100,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其中,抑郁状态为50分以上,轻度抑郁为50〜59分;60-69分属于中度抑郁症;严重抑郁症在70分以上。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用于评估睡眠质量,满分为21分。患者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干预3d后抑郁程度比较,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干预3d后抑郁程度比较

分组

重度抑郁

中度抑郁

轻度抑郁

观察组(n=34)

1

7

26

对照组(n=34)

4

19

11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音乐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音乐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34)

7.59±2.68

3.26±1.21

对照组(n=34)

7.47±2.64

5.63±1.94

P

<0.05

<0.05

3讨论

音乐疗法,也称为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是一种使用音乐和节奏来治疗患有身体或精神疾病的患者的方法。产后抑郁症是典型的妇产科疾病,发生率很高,达到15%至30%。通常在分娩后6周内发生,在3〜6个月内恢复,一些女性会持续1〜2年,常见的症状有精神不振、哭泣、阴郁、嗜睡等。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音乐疗法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调和速度来达到更好的镇静、兴奋和镇痛效果。舒缓优美的音乐有助于促进健康的酶和激素,从而调节血流量,促进神经反射并改善消化功能,还可以激发不同的情绪。例如,明亮的节奏音乐可以使人们感到鼓舞和振奋。此外,音乐还可以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并有助于协调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进行音乐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音乐,避免选择低沉和悲伤的音乐。(2)播放音乐的时间通常是固定的,并且选择不会影响治疗时间和患者休息时间。(3)音乐的分贝不要太大,以免引起病人的厌恶。综上所述,音乐疗法的使用可以改变产后产后抑郁状态,促进其稳定的情绪,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解云昊.音乐疗法对产后抑郁患者社会功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7):3175-3177.

[2]王永欣,陈秀凤,蔡福临.音乐疗法作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0,42(4):488-493,499.

[3]季长亮,林海谛,马润娟.音乐疗法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15.

[4]张帆,邹素珍.音乐疗法配合正念减压法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情绪状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9):4400-4402.

[5]石爱英.音乐放松疗法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疗效及心理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126-127.

作者简介:罗晓菊(1990.07)女,汉族,浙江温州人,住院医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