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倒水人”到“掘井人”——用辩论赛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从“倒水人”到“掘井人”——用辩论赛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

陈水英

岳阳市岳阳县新开镇中心小学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 课堂改革首先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为立足点,合理地开展与教育内容有关的辩论活动,在课堂开展辩论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教师真正完成从“倒水人”到“掘井人”的华丽蜕变。

关键词: 辩论赛 ;角色定位;课堂改革;倒水人;掘井人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

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性,探究性,合作交流性学习,既注重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不忽略集体的团结协作所发挥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先完成对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转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找到“主人”的感觉,而不仅仅是看客。在语文课堂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开展与教育内容有关的辩论活动,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符合新课改要求。

首先,在课堂开展辩论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教师可以从主讲者变为倾听者。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有了较高的兴趣,学生们才有可能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才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然而,依然有很多人嘴里喊着“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呈现出来的还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心骨,教师有着绝对的课堂控制权,久之,学生便会对老师形成依赖,学生们是理所当然的容器,他们想到自然会有人(教师)往里面塞东西,不需要自己努力寻找“资源”,便会放松自己,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这样我们的教学便成了“填灌式”课堂。过去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后来演变为我们必需是自来水,学生随时要,我们随时倒,这里就忽视了水的获取方式,它强调的是被动接受。我们新时期要求教师由“倒水人”转为“挖泉人”,学生就是一眼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而教师就是引导发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如果在课堂上设置小型的辩论赛,让学生当小小辩手,主体将会是学生,老师只加以适当地引导提示,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这种改变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从而更愿意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例如我听过付文老师一堂文言文《愚公移山》的教学,她在教学过程中就设置了一个辩论活动,正方观点为愚公移山愚,反方观点为愚公移山不愚。学生们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纷纷讨论起来,连那些平常上课总喜欢伏在桌子上的同学,眼睛里都露出了特殊的光芒,也参与到了热烈的讨论争辩当中。在“填灌式”课堂,由于教学形式的限制,能够站起来与教师交流的是为数不多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课堂里教师又不能兼顾,定会大大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辩论赛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每个学生都可以不受限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采用了辩论赛的《愚公移山》教学中,站起来交流的学生数增多,只有一部分胆小的学生还缺乏勇气。同时,教师又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学生的准备情况,思维方式,甚至他们的心理,从而加以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据不完全统计,在“填灌式”课堂,对学习感兴趣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的学生仅占30%,而在采取了辩论赛的课堂,对课堂感兴趣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的学生占85%以上,这样,课堂的魅力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其次,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辩论赛,能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从灌输者变为欣赏者。

在平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吩咐课后多预习,多复习,多看课外书等,而往往学生们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教师又没有一个很好的检测方法,因此往往是不了了之。而辩论赛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自主的探究教学内容。辩论赛是一种竞技型活动,它要经过一番激烈的“口角”,只有对知识要点相当熟练深入才能做到口若悬河,有说服力,而学生大多都有较强的表现欲,他们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最有利的意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并且每一个学生都有为本团体争光的荣誉感,基于此,不用教师吩咐,他们在课前也必定会深入探究一番。在“填灌式”课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书为本,学生即使有相应的课外知识,也几乎派不上用场,久之学生的目光也就是盯着课本,盯着几本资料书,知识面极其狭窄。而开展辩论赛,课外知识便有了发挥的余地,为了使自己更“渊博”,在辩论赛中能语出惊人,学生也会自觉主动地阅读课外书,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们还得考虑如何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这又得深入分析探究一番,无形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的整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根据调查,在完成《愚公移山》的辩论赛中,学生们平均阅读过相关资料2-3本,提出了精神感染、环保、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精辟见解,让老师也颇为受益。并且在这些训练过程当中,学生们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的梳理能力、口头的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久之,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真的一举数得。

再者,在课堂开展辩论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可以从操作者变为设计者。

在传统的“填灌式”课堂,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听,而辩论赛它既注重赛前选手们各自准备工作,又注重赛时选手们的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课堂上经常开展辩论赛,学生们便会深刻地领会到这一点,因而在准备工作中,既能自己主动学习,又能诚恳地与其他同学交流意见,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难题。长期采用辩论的教学形式,同学们的团结意识更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更紧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当然要让辩论赛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好帮手,还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课前要布置任务,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辩有所言,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2、辩论活动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语文课堂设置各项活动都必须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课堂不能缺少语文味,教学任务必须完成,所以,如果是偏离了教学任务,哪怕是再能活跃气氛的辩论赛也不能搬进课堂。

3、要严格设置简洁易辩,又有实际意义的辩题。辩题是辩论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辩题,是不会产生辩论的。而对于课堂里的小型辩论赛来说,辩题都是教师课前准备了的,这些辩题或多或少的左右着辩论赛的结果以及精彩程度,也关系着课堂教学目的达到与否。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若要在课堂里开展辩论赛,就得在辩题的设置上下一番功夫。

把辩论赛引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他们在想,在说,在交流,他们的思想碰撞,闪出智慧的火花,思想的溪流在自然流淌。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可以尝试,用辩论赛活跃我们的课堂,用辩论赛激发学生的思维,用辩论赛增进学生的合作——让我们用智慧、让辩论赛在语文教改课堂开出美丽灿烂的花朵。如此,教师就能从“倒水人”变成引出学生思想之源的“掘井人”。




参考文献:

[1]宋胜杰.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世界知识出版社.

[2]陈玉秋.精彩课堂实施对话[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3]杨桂华.辩论赛指南[M].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