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陶琴,陈霞,张宝峰(通讯作者)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标准对于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急诊就诊的患者中抽选60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30例患者根据风险管理标准执行相应护理措施,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来评价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33%,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0.00%,风险事件发生率33.33%。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标准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满意率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风险管理标准;急诊护理管理;护理满意率;风险事件发生率


急诊护理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风险因素,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的影响能够最大限度上强化护理质量。为了探究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采取分组对照分析的形式来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一般资料

全部60例患者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护理的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区间21-79周岁,平均年龄(55.4±3.1)周岁,30例患者中包括9例外伤患者、9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例急腹症患者以及。实验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区间20-81周岁,平均年龄(55.9±3.6)周岁,30例患者中,10例外伤患者、1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例急腹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治疗处置并联系相关科室医师会诊治疗,患者或家属对本组实验内容知情且同意,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快速准确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在自身专业范围内予以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家属科学配合救治工作等[1]。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下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标准,在护理工作中充分考虑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情况调整护理方案的同时积极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具体措施如下:由急诊护士长牵头组建急诊护理管理风险管控小组,以主管护师为主干各级专业素质过硬的护理人员为成员并依靠临床医师的医嘱意见来进行护理风险管控,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了解患者本身病情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充分分析患者在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可能受到的外部不利因素,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研究提出相应的预防解决措施,按照既定护理管理要求妥善执行护理工作[2]。其次,落实责任制度,各责任护士必须明确自身护理工作责任,在工作岗位上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强化护理人员对患者不利情况的发现能力,所有护士必须明确急诊患者的高风险特性,面对病情暂时稳定的患者也必须加强监护和观察,一旦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要及时向临床医师报告,最大限度减少病情延误所造成的风险。最大限度优化急诊护理工作流程,日常工作研讨中针对各种急诊工作常见的患者进行分类,针对性提出不同类型患者的高效急诊护理流程,对相应内容进行演练并实际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降低护理管理风险[3]

1.3评价标准

患者病情完全稳定后发放护理满意率评价表,针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针对急诊护理工作中患者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统计,计算风险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数据结果以n%进行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如表1所示。

1护理满意率情况[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

实验组(n=30)

17

11

1

1

93.33

对照组(n=30)

12

9

5

4

70.00

X2

5.4545

P

<0.05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如表2所示

2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n%]

组别

急救设备(器材)风险

违规操作风险

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护理因素所致院感

风险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n=30)

1

0

0

2

10.00

对照组(n=30)

2

2

2

4

33.33

X2

4.8118

P

<0.05

  1. 讨论

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面对的患者往往病情危急,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同时也需要完善的护理工作作为基础。由于急诊护理管理工作量比较大,常常存在护理人员分身乏术的情况,加上急诊患者均为急症,如果护理工作不妥当极容易导致各类风险事件,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而从我国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采用的护理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措施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我国急诊医疗服务工作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在护理管理工作上的重视程度以及规范性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些都会给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急诊患者病情发展比较快,很多患者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护理工作稍有不慎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害。虽然急诊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比较多,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对可以预见以及可以避免的风险进行规避,而如何去规避急诊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就成为了当前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4]。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充分分析患者面对的来自于自身以及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标准是目前急诊工作中比较有效的工作方式。本文实验所得数据结论说明妥善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标准并落实执行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并提升护理满意率。

参考文献

[1]胡丽珍.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特别健康,2020,(22):181.

[2]俞密琴.风险管理法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特别健康,2020,(22):225,227.

[3]马理纲.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3):114,135.

[4]王佳君.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急诊患者伤口愈合及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2020,(2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