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先队活动中的践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2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少先队活动中的 践行

闫晓夏

湖南省 浏阳市奎文实验小学 4103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角度来分析,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开展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且在学校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当前强调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素养的教育与培养,旨在通过这一方法有效推动小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规范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思维动向。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与引导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少先队辅导员需要担负起这一责任,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气质,突出对其先进理论的应用效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与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到少先队、少先队员、红领巾的真正意义与内涵,使学生能够对个人的身份、个人的责任、个人的义务作出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应用。

关键词:少先队;辅导员;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实践

结合当前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来分析,少先队辅导员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研究与商榷。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如何有效的培养少先队员的核心素养发展与建设,使其能够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等方面做到令行禁止、积极向上;如何对少先队员进行个人德育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格品质与端正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如何对少先队员进行必要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建设和发挥在那,并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相关内容作出深入的研究与创设,进而实现个人人格品质与人格魅力的进一步提升;如何对少先队员进行个人人格魅力的建设,以此突出少先队员的特殊身份,以及少先队员对社会的特殊价值和作用。若能够对以上问题作出全面的解决,不仅能够改变当前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模式,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能,带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培养少先队员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建设

辅导员在对少先队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的时候,需要针对少先队员的核心素养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创设,以此突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务必要结合当前我国的时代发展特征对少先队员进行先进思想的传递与灌输,以此提升少先队员核心素养的有效构建与发展。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少先队员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符合个人成长需求,符合历史发展背景的健全的、正确的核心素养。

例如:辅导员可以结合当前教育部门提出的“三个倡导”对少先队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所谓“三个倡导”主要指的是:倡导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个人素养的建设与发展;倡导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体系的规范与构建;倡导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内容的创设和开展。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能够让少先队员在日常学习中得到有效的鼓舞,且可以进一步促进少先队员在个人思想方面以及政治素养方面的发展。另外,辅导员还需要应用“三个倡导”教育原则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而为少先队员提供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学习与感悟环境,使其能够明白自己在未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件什么样的事。

  1. 培养少先队员德育素养的发展与建设

辅导员在对少先队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少先队员的德育素养进行重点关注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辅导员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少先队员进行德育素养知识的渗透,以此提升少先队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不断提升。在此,辅导员依然要应用“三个倡导”的原则对少先队员进行德育教育,并且要做到教育工作开展的全面贯彻落实,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入脑入心。

例如:辅导员在对少先队员开展德育素养培养的时候,需要以校园生活为根本,对少先队员进行深度的身心教育工作开展,并且要将学校内的图书馆、阅览室、校史馆、文化宣传机构等相关配套实施统统的应用起来。在这一背景下,还可以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咏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作竞赛”等等。基于此,辅导员可以为学校的少先队员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空间,且能够对少先队员的个人德育素养进行有效的发展与提升,进而让少先队员深入到这一氛围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促进自己、完善自己。

  1. 培养少先队员社会认知的发展与建设

辅导员要明确给少先队员,自己现在是少先队员,在深入中学之后,会成为共青团员,而在进入社会之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一个不断努力与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建设和发展的经历。在这一背景下,辅导员务必要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方法对少先队员进行社会认知能力的教学与培养,以此提升少先队员的个人综合素养不断发展与建设,并带动少先队员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感知社会与回馈社会的能力和素养。

例如:辅导员可以带领少先队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参与到社会环境中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可以在节假日或者星期天,组织少先队员在当地的公园、地铁站、车站以及人流较为密集的广场进行志愿者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可以维护公共设施、保护生活环境、参与社会劳动等。又如,辅导员可以利用不同的节日对少先队员进行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在植树节的时候,可以带领少先队员参与到植树活动中,并且要对少先队员进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教学;在国庆节,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党史馆、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机构学习相关知识与内容。凡此种种,均是提升少先队员社会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培养少先队员人格魅力的发展与建设

少先队员具有特殊的身份,且特殊性在于:具有较强的理想先进性、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深的身份认同感。基于少先队员的身份特殊性,辅导员在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对少先队员的人格魅力进行重点建设与发展,以此提升少先队员的个人人格品质,促进少先队员的个人综合素养,发展少先队员的心理成熟度与认知全面性。

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少先队员进行人格品质的提升与发展。如,可以对少先队员进行“宣誓重温”的教育活动开展,并且要突出宣誓活动的仪式感与主题特征,以此带动少先队员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豪感。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能够为少先队员的内心注入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且能够使其在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将这一精神作为个人发展与建设的关键要素来应用。通过这一长效机制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少先队员必然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人格品质,且可以促进少先队员的优质人格魅力不断发展与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引导,能够帮助小学生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道路上不断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素养与品质。基于此,学生才能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确保学生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始终秉承着正确的方向,为社会、为家庭、为自己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陆士桢,孙远君.群团改革背景下少先队的政治、价值与组织引领[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6,31(04):45-49.

[2]刘颖.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少先队辅导员职业和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J].教育现代化,2016,3(29):121-122.

[3]刘东海,汪慧.优秀少先队员成长道路研究——以浙江省级美德少年群体为例[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9(03):11-14.